她们确诊“东方美女病”:年轻女性竟高发

凤网 2025-09-11 阅读数 12656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徐珂

提及“东方美女病”,或许会让人联想到林黛玉般“弱柳扶风”的古典美人形象。但事实上,这个名字听起来温婉的病症,非但与美丽无关,反而暗藏凶险。

近日,17岁的长沙女高中生柳静(化名)因突然昏厥,伴随一侧肢体无力,被紧急送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她最终被确诊为大动脉炎 —— 也就是俗称的 “东方美女病”。

“东方美女病”多发于年轻女性。图/AI

年轻女性多发

“急诊检查时发现,柳静的双臂血压差异明显,再加上她只有 17 岁 —— 这个年龄段恰是大动脉炎的高发年龄段之一,我们在多学科会诊时第一时间怀疑是大动脉炎。”9月9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赵洪军向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回忆,柳静属于急性发病,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器官缺血甚至衰竭。“好在抢救及时,暂时避免了严重后果。”

那么,什么是大动脉炎?

首先,要明确主动脉的重要性。它是人体负责给全身各个器官供血的最大血管,起始于左心室,通过各级分支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输送血液,可谓是人体最主要的“命脉”。

“大动脉炎就是这根‘命脉’及它的主要分支出了问题。” 赵洪军形象地比喻,就像家中的水管因老化、锈蚀导致管道变窄甚至堵塞一样,当主动脉出现炎症时,会导致血管增厚、狭窄甚至闭塞,使得血流速度减慢、流量减少,从而造成相应器官缺血的一系列症状。“大动脉炎造成的缺血可能波及全身。” 赵洪军介绍,上肢缺血可能会引发“无脉症”,也就是脉搏减弱或消失;脑部缺血则可能导致头晕或中风;肾脏缺血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肠道缺血则可能导致水肿和梗死;甚至手指也会因缺血变得冰凉、无力。

为何大动脉炎会被称为 “东方美女病”?《中国大动脉炎诊疗指南(2023)》的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大动脉炎多发于亚洲地区的年轻女性,30 岁前发病者约占 90%,全球年发病率约 2.6 例 / 百万人。“从临床接诊情况来看,患者的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 20至30 岁,以年轻女性居多。” 赵洪军介绍。

“大动脉炎是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湖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饶慧解释,“炎症”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比如感冒发烧、肺炎肠炎等,通常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普通炎症”;而大动脉炎这种血管炎不同,它是“无菌性炎症”,是由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紊乱导致,“通俗讲,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认错了目标’,错误攻击了自身血管组织”。

不过,这种免疫紊乱的触发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针对这种病症并没有特别的预防措施。” 赵洪军介绍,“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最佳的应对方式。”

早期症状隐匿且善“伪装”

相比柳静的“惊险一刻”,25 岁的文绮(化名)的求诊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她时常感觉浑身无力、容易疲惫,时不时还会突然两眼一黑,持续两三分钟才恢复,甚至有次洗澡时直接晕倒。文绮先后跑了大大小小多家医院,辗转急诊、神经内科、心内科多个科室,做了血常规、脑部 CT、心电图等多项检查,却始终未查出明显异常。直到因视力减弱,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做眼底检查时,医生发现多处血管问题,才建议她转至风湿免疫科。最终,通过血管造影检查,文绮被确诊为大动脉炎,此时距离她首次就诊已过去半年。

“早期症状不明显,是大动脉炎易被忽视的主要原因。” 饶慧告诉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部分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脉搏轻微减弱,无其他明显不适;再加上这种病症发展较为缓慢,这些细微变化往往被当成“偶然情况”,很少有人会特别关注。还有些患者则像文绮一样,症状会“伪装”成其他常见病,结果绕了一大圈,才发现根源是大动脉炎。因此,长期误诊也会耽误早期干预的时机。

28岁的田柠(化名)就曾因早期信号被忽视走了不少弯路。此前,她因发现尿蛋白等被诊断为肾炎,连续治疗两年却不见明显好转。直到孕期生产时,她因血压高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在多学科会诊期间,饶慧产生了疑惑:“这么年轻,怎么会有如此严重的高血压呢?” 通过进一步检查,饶慧发现田柠有血管杂音和单侧肢体脉搏减弱,结合她的年龄、性别及病史等综合判断,最终诊断为大动脉炎。而此前的“肾炎、高血压”,则是大动脉炎导致肾脏缺血引发的并发症。

若双臂血压不对称要引起警惕

对于经常自嘲为“脆皮年轻人”的群体来说,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久坐不动,再加上压力大导致情绪频繁波动,早已是生活常态。随之而来的,是平时久坐后起身头晕、蹲下站起眼花,虽然这些症状往往能很快恢复,但不少人难免会问:“这种情况也需要专门去做检查吗?”

“大动脉炎发病率并不高。”饶慧解释,如果头晕眼花这些症状是偶尔发生,且有明显诱因(例如剧烈运动后因低血糖导致晕倒),事后能完全恢复,一般不必过度担心;但若症状反复出现,尤其是无明显诱因下频繁出现,或者症状逐渐加重(如单侧肢体无力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检查。

“特别是年轻女性,当出现手部冰凉、肢体无力,或测量发现双臂血压不对称(收缩压差值超过 10mmHg,如一侧血压为 120/80mmHg,另一侧为 150/90mmHg)时,一定要警惕,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检查。” 饶慧提醒。

“虽然大动脉炎没有特殊的预防措施,但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为血管健康‘加分’。”饶慧告诉记者,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学会调节情绪,是所有疾病的最好预防手段。

更重要的是,大动脉炎患者必须重视“长期治疗”。不少患者误以为“症状缓解就等于痊愈”,恢复稳定后就自行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复发。“大动脉炎需要长期管理,甚至可能需要终身用药。”饶慧强调,如果中断治疗,不仅可能让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还可能导致症状加重,严重时引发中风等不可逆后果,“遵医嘱、定期复查,才能更好地守护血管健康”。


编辑:徐珂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