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 通讯员 邹美红
“多亏婚调委拉了我们一把,不然这个年都过不安生!”近日,长沙市天心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天心区婚调委”)回访一起离婚纠纷时,61岁的李德昌(化名)紧紧握住调解员的手,53岁的妻子王秀娟(化名)在一旁笑中带泪——一个月前,两人还因债务问题闹到要分割房产、各奔东西。
下海老板“撑面子”偷偷借钱,
重组家庭一度走到解体边缘
李德昌与王秀娟2007年重组家庭,育有一女,大学在读。十余年里,李德昌把全部收入交给妻子打理,先后购置两套公寓、一套大房,还为双方前段婚姻的子女送出结婚礼金,被邻里称作“模范半路夫妻”。然而近三年,李德昌的生意不顺,为维持“老板”形象,他瞒着妻子在外举债周转。王秀娟发现后,从仰慕到埋怨,两人争吵升级,李德昌一度起诉离婚要求分房还债。眼看家庭将再度破碎,双方于9月底共同走进天心区婚调委求助。
受理案件后,调解员先采取“背靠背”方式摸底——“你真打算离吗?”
“不想离,就怕他再借!”
“你呢?”
“都二婚了,离婚我老脸往哪搁?”
一番掏心窝的话让双方卸下盔甲。调解员趁热打铁:王秀娟一次性拿出3万元替李偿还最紧迫的债务;李德昌承诺剩余欠款自行承担,并做护工半年,每月交回2000元家用;两年后两人再共同清偿其余家庭债务。协议还约定设立“每周家庭沟通日”,任何支出须双方知晓。
之后,双方在调解室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债务归属、偿还节点、财产处置、沟通机制、保密义务及违约金比例一目了然。调解员当场释法:“协议经司法确认后等同法院判决,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承担法律责任。”
婚调委回访:协议履行
两口子如今有说有笑
“护工的工作已联系好,第一笔2000元已经上交!”李德昌笑得有些腼腆。王秀娟把回访组拉到厨房指着新买的小菜板:“他现在每天回家吃饭,周末还陪我逛超市,多少年没这样了。”
天心区婚调委负责人表示,该案是“情理法”融合化解家事纠纷的缩影。下一步,婚调委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调解为民”的宗旨,并联合法院、妇联对协议履行情况进行动态回访,确保调解成果“不反复、不反弹”。
据悉,截至发稿,天心区婚调委今年已调解婚姻家庭纠纷300余件,其中因经济矛盾引发的离婚纠纷占比近四成。调解员提醒:面对经济压力,夫妻应坦诚沟通、共担风险,“撑面子”式隐瞒只会让矛盾发酵。只要双方仍有情感基础,调解就是修复关系、重启幸福的一把钥匙。
编辑:阿挽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