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增长的放缓,通货膨胀会再度成为一大难题吗?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研究部主管李籁思(Gerard Lyons)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近些年全球经济的繁荣一片,并未引发一般意义上经济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那种高通胀,全球整体通胀率基本上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在当前,尽管全球竞争加剧,随着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行,部分经济体出现了整体通胀率攀升的势头,通胀问题也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低通胀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物价上涨幅度平均为51.4%,但自2003年至2006年,分别只有6.6%,5.9%,5.7%和5.4%,2007年上升到6.4%。此外,发达经济体90年代的消费物价平均增幅为3.0%,最近十年通胀率的最高水平为2006年所创下的2.4%。
李籁思分析认为,近年来全球整体通胀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本轮繁荣周期发生在世界经济已经历了一段相对温和增长时期的基础之上,因此拥有充裕的过剩产能。这为过去数年的经济加速增长提供了足够空间,避免了可能遇到的瓶颈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全球制造业中心自西向东的转换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表现出的一大特点,一度价廉质低的亚洲制造业产品,价格还是那么有竞争力,产品质量却有了很大的提高。低价产品好似洪流自中国汩汩而出,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尽管人民币升值,中国产品的价格仍然远低于那些曾经生产同样产品的西方国家。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额在上升。
第三,全球维持低通胀水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可靠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以非洲为例,10年之前,居高的通货膨胀、低迷的货币以及高利率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典型症状。现时,非洲货币币值相对稳定,利率也有所回落。整体来说,大多数经济体,无论左翼还是右翼政党当政,反通胀的货币政策是常见的政策选择。
全球通胀风险值得警惕不过,良好的历史数据并不意味各个经济体在通胀问题上可以安然无虞。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不断走高,多个经济体的通胀数据频频告急,由此而来的担忧情绪侵袭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表示,全球通胀已再度出现,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威胁。
李籁思认为,要充分了解通胀情况,至关重要的是观察货币增长率,以及更为宽泛的信贷和流动性指标。流动性的衡量是个难题,比较常用的一个衡量指标是马歇尔k值(Marshalliank),即狭义货币总计数与名义GDP的比值,此外还有整体货币增长率和信贷增长率。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行采取设立通胀目标的办法,尽管通胀目标或许并不能全面反映通胀情况。
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采取何种应对之策已成为决策者的关注重点。李籁思表示,就美国而言,通胀并不是问题,深度的、持久的衰退才是。消费日益疲软意味着企业不能通过价格转嫁成本压力,因而只能挤压利润自行吸收成本的增加。这种情势下,美联储放松银根是完全正确的,而且,由于企业利润受到侵蚀,国债收益率将相应走低。
“与之相对,与美元挂钩的一些经济体将面临通胀攀升的局面。我们认为尤以香港和海湾国家为最。”李籁思表示,与美元挂钩意味着利率将追随美元利率走低,而与此同时,内部经济的热度又切实要求它们收紧货币政策,结果将是通胀及资产价格的攀升。由于海湾国家工资已经大幅提高,通胀指标还将继续上行。
当然,中国和印度内需强劲,采取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调控手段已有时日。除这些常规的紧缩手段外,中国还实行了信贷限额措施。李籁思认为,相比90年代初期中国既遭受着通货膨胀袭击,又面临国际收支困难,目前巨额经常项目顺差给予中国更大的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当前,中国决策部门对抑制通胀给予极大关注,以期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印度的经常项目赤字加剧了卢比对短期风险偏好变化的脆弱性,虽然在长期内有很多积极因素。
对亚洲国家而言,决策者或许可以选择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货币升值相结合的政策。从目前情况看,相当多的央行,在货币升值能降低进口成本的潜在利益下采取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