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南京市园林系统内6家公园邀请市民免费游玩,市民参与人数达到35万人次,其中红山动物园达17.5万人次,此前单日最高人流也就5万人次;玄武湖公园达12万人次,直到夜深,人还川流不息。
免费有如此盛况,令人感慨之余引发思考:城市公园如何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到了该有所创新和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按理说,公园是用市民的纳税钱建起来的,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及公众休闲的场所,理应免费开放。但这些年来,城市公园的门票却多在涨价,有的上升幅度还很大,已从几元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对此,有关方面解释说,“还园于民”的设想我们也有,但落实之难在于公园养不活自己,而全靠政府负担,地方财力又有限。门票再不涨价,公园必然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这乍一听不无道理——“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到哪找呢?
不过,细细推敲起来,高价门票并非城市公园摆脱经营困境的办法。因为,门票虽然是公园创收的一个渠道,但绝不是唯一渠道,有时甚至不是重要渠道。高价门票看起来创收容易,但往往堵死了别的创收渠道——游客望而生畏,不敢上门,餐饮、超市、茶吧从哪里来生意呢?
事实上,国内已经免费开放且经济效益颇佳的公园并非个别。远的不说,常州市区21所公园,除拥有1500年历史的东坡公园因文物保护需要,仍设门票控制人流外,其它公园已全部免费敞开。而开放式公园不仅惠及广大市民,没增加财政负担,自身也都活得相当滋润。其奥秘在于:该市在政府一次性投入实施拆迁和建设的同时,为公园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解决维护管养费用创造了条件,包括留出餐饮、超市、茶吧等经营场所、培训花木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等。
此次“爆园”“引爆”了玄武湖公园的租船业,当天收入暴涨。这也说明:除了财政补贴及门票涨价以外,公园还有其它生存和发展之路。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各级政府的民本意识明显增强。但为民谋利,既要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破解难题的真才实学。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为例,就要通过改革创新,充分利用政府的投入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的互惠机制,促进社会事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