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练成“淑女” 素质教育还是作秀?

凤网 2010-06-15 阅读数 173023

2010年6月12日晚,武汉纺织大学“淑女班”阶段成果展示晚会上,受训一年的55名学生进行了淑女之礼的形象礼仪展示。去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高职学院开设了全国首个“淑女班”,号称在一年时间内培养出一批“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现代淑女”。 据悉,学员不仅要懂国学礼仪,会茶道女红,还要学习化妆技巧、服装搭配等知识。此举一出,立刻在国内引发了争论——“这是在提升女大学生自身修养,还是大学教育对世俗的迎合?这是教育的创新,还是教育的堕落?”

“淑女”是怎样炼成的

据介绍,该校对进入“淑女班”的女生设有门槛,要求身高160cm以上,“相貌端正,具备基本的传统文化水平”。最初有140余人报名,初选120名学生入班,一年的学习中,实行末位和综合淘汰制,最终留下55名学生完成学业,由学院发给“淑女班培训结业证书”。

该院院长胡萩莎教授称,开办淑女班,旨在培养“会说话,会写字,会走路”的“真、善、美”女性,会说话即懂一门外语,会写字即能熟练操作电脑,会走路则是能驾驶。要做到“三会”,多名女生表示,会一门外语和使用电脑并不难,但学习驾驶则需要家里支持经费,学本驾照两三千元,“不是蛮容易的”。

据悉,“淑女班”课程共设六门45课时,包括公关礼仪8课时、艺术修养课程8课时、化妆技巧课程8课时、形体训练8课时、国学经典8课时、服饰与色彩搭配5课时。培训方案上,艺术修养课程共有四门功课,分别为音乐篇、美术篇、舞蹈篇、自然篇等,每篇两个课时。公关礼仪课程中,仅基本见面礼仪就包括称呼礼仪、名片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电话礼仪等。

“淑女班”上课均安排在课余时间,“不能坚持上课,课程不能及格”均可能被淘汰。

 

一年培养出“淑女”,校方称将再培养“织女”

武汉纺织大学推出“淑女班”的一年来一直饱受争议。不少该校男生表示,培训一年就成淑女,是不是有点太快? 而多位受训女生表示,不指望做“快餐淑女”,认真培训,至少有益无害,也许真能成“淑女”。还有学生质疑,从国学经典到外语,从茶道插花到音乐美术,从美容化妆到汽车驾驶,各种培训的“大杂烩”如何糅出“淑女”?

对此,校方解释称,开设淑女班,旨在给女生一些示范和引导,课程安排也照顾到传统和现实需要的多个方面,其实是素质教育一种形式。

一年过去了,这些学员是否晋级“淑女”?6月12日,“淑女班”的首倡者、该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卫华介绍,首届“淑女班”有6名学生将在今年毕业,目前“工作都找到了”。

在结业表演秀上,“淑女”们表演了舞蹈、礼仪、艺术体操和服装秀。虽然学了一年“淑女”,没背下一篇国学经典,但2008级学员王丹仍觉得很有收获。“刚进来时,班上大多数女生连妆都没化过。经过一年的学习,连机电专业的女生都学会了化妆,自身气质也得以提高。”

袁卫华认为:“我不敢保证一年时间培养出了淑女,但我相信距离这个目标更近了。”据悉,该校“淑女班”不会停办,还有意再筹办“织女班”,“今后学校的‘织女班’、‘铁人班’和‘淑女班’将分别对应‘真’、‘善’、‘美’的特点。”

 

“淑女”培训颇受诟病

与校方的“自信”不同,“淑女班”引发了一片社会质疑:淑女就是当代女性的典范吗?“淑女班”是不是大学教育对世俗的妥协和迎合?内在气质和传统道德怎么能在一年内速成?“淑女班”到底是求学还是求嫁?是委身社会不良风气还是所谓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更有甚者将“淑女班”称作“二奶班”,认为其对“三从四德”等传统“妇道”的教育是一种以男权为中心的退步。

对于“ 淑女班”的培训课程,外界也不乏诟病。有评论者称,“淑女”们掌握的譬如纺织、刺绣等传统女红技艺虽说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也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无法使她们拥有实质性的内涵,更跟不上现代高素质女性的节奏。到头来,“秀外慧中”变成“绣花枕头”也未可知。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参加“淑女培训”的大学生坦言,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拥有高雅脱俗的“淑女”气质之后,可以找个好工作或者能够“嫁得好”。武汉大学关培兰教授认为,淑女概念的提出是对女性定义的曲解。“我不否认当代女大学生应继承贤良淑德
的传统美德,但传统的都是好的吗?如果我们按照淑女的标准去要求女性,那么只能是使女性努力成为男人心目中的女性。现代女性最重要的是要自立自强,有自我价值意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据《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女报观点——

量化“淑女”,易陷入功利化泥淖

号称培养“淑女”的培训班,这是国内首个。然而,类似的培训班在国内不少大学都出现过。诸如浙江大学的“卓越女性”培训班,清华大学的“完美女性”培训班,甚至在苏州还出现了学费不菲的“少儿淑女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国人自古如此吟唱,而“淑女”更是在中国文化中备受推崇的,成为一种女人“美”的标准。“淑女”更强调的是一种高雅的气质,这种气质需要以深厚的学识积累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基础,并经过长时期的熏陶渐染和潜移默化得以形成。

为期一年的“淑女”培训,我们不能以其成果来论其成败。应知,培训至多将那些“准淑女”们引上了一条学习做“淑女”的道路,而非“包办淑女,包学包会”。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时下相亲节目的恶俗,“凤姐”、“芙蓉姐姐”等网络红人的夸张审丑是否在刺激着人们改变观念,转而追求一种“审美”?

社会的现实价值观念是多元的,而且具有短期性、易变性的特征,“淑女”是否符合当下女性的主流价值观我们姑且不论,通过培训可以了解国学、学习女红、提升形象、懂得礼仪,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自身素质的提炼和修养,可以作为现有教育内容的补充,值得称道。然而,倘若学习者们以“淑女”为筹码进而意图为将来的就业、嫁人做准备,则有违其培养初衷,即便“结业”,也只能学得皮毛,此“淑女”将难以为她终身所用,最终易陷入功利化的泥淖难以自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