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网友在论坛上贴出照片指责学生。该帖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近两万名网友的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该好好教育一下”,而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11月7日《扬子晚报》)
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比老人更累似乎可以见仁见智,但仅仅因为让座这么一个事儿就宣称“90后没素质”,不禁要引人发问--车上的所有乘客都是90后吗?除了学生外,其他“有素质”的成年人也都坐得很淡定,既然如此,为何偏偏要把道德说教的大棒打在学生身上呢?
让座不是公民义务,而是公民道德,每个人都可以有不让座的理由,但也要共同面对更高的道德要求。不知道是不是成年人总觉得自己的理由比学生的更有力,才一门心思想要去对学生“好好教育一下”,自己却是泰山压顶不动窝。让人纳闷的是,那些以“有素质”自居的成年人,甚至都不愿动一下他高贵的屁股时,还能想到什么对学生“好好教育一下”的方法?指责别人容易成为显示自己道德优越感的捷径,但对社会风气的改良,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因为,道德的进步来自于互相影响,但成年人却总是忘却最重要的身体力行,又谨记着最无益的指责别人的“使命”。
即便学生们真的需要社会公德的教育,那么这种教育首先应该来自于成年人的示范。要知道,好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影响出来的。试想,如果有成年人做出表率,得到当事者的感谢,并被全车人投以赞许的目光,孩子们自然会知道下次该如何做。若是全社会道德影响力沦陷,社会公德自然会陷入一种互相指责的状态,甚至沦为泛泛的说教,孩子从中又能学到什么呢?
更可悲的是,如果从互相影响的角度看,在公交车让座这件事情上,通常都是孩子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成人们。很多时候,车上来了老人学生便起身让座,而成年人只负责对孩子们投以或是赞许或是责备的目光,来表明自己的道德立场。
成年人被普遍认为比孩子接受的教育更多,具有更加成熟的公民素养,不管是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还是从个人践行公德的角度,都应该比孩子们更先站起身来,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成年人不让座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学生不让座却要备受指责。
或许,那些想要“好好教育一下”别人的成年人们,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曾接受过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