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山东商报》报道,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启动后,有网友爆料称江西籍的三位“感动中国”候选人疑似被“刷票”,证据是江西宜春某高校官网上,一个根据宜春有关部门要求下发的刷票通知。感动中国评选曾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它使我们看到那些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精神维度。但带有行政干预的刷票行动,正在让这份“感动”变质。
我们知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重视网络民意,以真实的人物事迹和人物精神为内涵,得票多少直接影响着年度人物是否当选。一旦有行政组织的“水军”搅局,结果不是令人感动,而是适得其反。
宜春有关部门为什么会发文要求相关单位与大学里的学子们投票?这后面是地方政府的形象政绩在作怪:一旦当地先进人物当选,有关部门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向上级政府写资料,让先进人物做报告,甚至编成剧本,拍成电视电影,上级部门也会下拨相关的宣传经费。总之,感动中国人物不仅在电视上荣光,更会荣归故里,使得地方政府有机会分享荣誉盛宴。
所以,地方大力组织,将下属学校学子们发动成“水军”,完全是出于地方利益,并不是着意于公平公正地获得荣誉。此次“投票门”事件一曝光,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地方形象一落千丈,还直接影响候选人的公众形象,对当地的学子们,心理上也投上了阴影。
在微博上,我们看到许多人基于各种理由,向网友推荐候选人,并号召大家为其投票,不少人深受感召,为相关候选人投了票。这完全是个人行为,而号召者也是出于公义之心,并不含有个人目的,也就是,他推荐的人获奖,并不能给他带来利益。江西宜春有关部门则不同,是利益相关方,动用公权力来影响投票,这种行为是失当的。我们希望相关方面站出来,向公众道歉,并查出幕后黑手,彻底揭露真相。
并且,面对现在出现的情况,“感动中国”评审委员会如何应对后续的问题,公众将会持续关注。“感动中国”相关规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行政部门组织投票,或是通过“水军”灌水式投票,相关候选人资格无效。在央视网站上,与投票结果相关的说明只有一条:“组委会将根据推委会的推选情况,再经公众投票和最终评议,确定十大人物。”地方政府发文介入投票,如果取消相关候选人,显然对候选人不公,只能取消灌水的票数。相信无论通过技术手段还是评委终审,会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结果。
通过网络投票的“票决民意”看似公平合理,也会出现漏洞。我们看到只要它遭遇幕后操作,就会产生异化畸变,所以前置规则与社会道德底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每一个参与水军投票的学子们来说,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面对一些违反社会道德公义的行为,无论它是以什么名义,都应该拒绝,应通过网络,把不义行为公之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