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公园有个相亲角,每到周末,数以千计人头攒动,为子女相亲的父母聚集在这里,场面壮观!
年轻人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没有对象,最着急的往往不是当事人自己,而是当爹妈的。
一张张各式各样的相亲牌,载满了赴会单身男女父母们的深深期待,他们连水都顾不上喝,生怕耽误了时间,错过了哪个好人选。要是有相中的,双方家长甚至就直接见面开始交流。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最近,关于“剩女”讨论之热几乎烫手,有的称中国“剩女”大批量出现,北京“剩女”已达50万(还有称80万的),有的说中国“剩女”现象已经有国际影响,有的热衷寻找剩女的成因,有的则忙于给“剩女们”寻找出路,更有探讨“剩女”现象究竟是社会之病,还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一时间坊间网上声浪滔滔,让这些担心儿女变成“剩女”、“剩男”的父母操碎了心。
网上有评论说,“每一个剩女背后都有一个变态的老妈”。究竟谁让老妈变态?谁让她焦虑不安?如今,被“剩”的恐慌,不仅仅影响到未婚女性,而且波及她们的父母。看一看那些代儿女不断参加相亲大会的父母们,就知道媒体这一次“兴风作浪”,能量已大到影响了两代人。
一个女研究曾说,“即使我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外界对‘剩女’的嘲笑和排斥,但我还有‘孝道’的压力,我实在不忍心看到父母还要为我书读多了嫁不出去而担忧。作为女生,书还是要读的,不读就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婚姻呢?我时常想,为了父母是不是要和生活达成某种妥协?”
曾经,“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样一个命题,制造了全国性的家长的普遍焦虑,引发了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社会问题。“剩女”之说是不是又在制造新的社会恐慌?
现在的青年男女存在择偶和婚配的困难,男女交往面狭窄,选择机会少,男女婚姻期望错位。但同时,我们不应该让一部分人在被“剩”的标签压得透不过气来的状况下寻找另一半,父母代儿女相亲的做法可以理解,但还是要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儿女反感的话可以缓缓,不宜操之过急。
“剩女 ”“剩男”作为个人的一种选择,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出于自愿——享受单身的自由,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对他人和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给予个体更多的选择的自由度,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宽容。“剩女”的概念不仅是人们观念仍然滞后的产物,也是社会对多种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不够宽容、不够尊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