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少女作家蒋方舟自嘲“心理年龄已达35”

凤网 2011-05-03 阅读数 309872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寒冰

  7岁开始写书,先后在20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初中毕业时已出版7本书;高考时,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这是“天才儿童”+“美女作家”蒋方舟的人生轨迹。在人们的想像中,对于己有着“知遇之恩”的清华大学,蒋方舟理应感恩戴德才是,孰料,今年4月初,她抛出一篇题为《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的博文,对清华学子们对于政治的漠然和对于历史的遗忘直言不讳。此文一出,立即激起千层浪,有舆论认为蒋方舟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的这一举动有“自我炒作”之嫌,甚至有人斥责她“忘恩负义”。
  4月30日晚,蒋方舟飞抵长沙参加湖南卫视《成人礼》节目录制。彩排现场,这位清华大学大三学生,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以及此次引发轩然大波的“炮轰母校事件”。

被妈妈“骗”上写作之路
  蒋方舟迈进文学王国的第一步,源于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妈妈尚爱兰的“诱骗”——“法律规定中国小学生在小学毕业前都必须写一部书,否则会被警察叔叔捉起来。”蒋方舟从幼儿园毕业后就开始趴在桌上学写作文,明显是被“吓得不轻”,“我当时什么都不懂,可有天晚上一写(作文)就写了近8个小时。”当天的蒋方舟穿着一件普通长袖衣,未施粉黛,但还是频频被前来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们认出并要求合影,以致采访不时被打断。
  好在蒋方舟始终谈兴甚高:“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妈妈太过严厉,不让我写拼音,也不让我用图画代替,遇到不会写的字只能翻字典。”许是看出了小方舟的潜力,从那之后,妈妈要求她每天至少写作500字。到蒋方舟9岁时,处女作《打开天窗》结集出版。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蒋方舟没有休过一个寒暑假:9岁时,她痴迷于《百年孤独》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3岁时,看完了《金刚经》与《二十四史》的大部分,并浏览诸子百家;2001年,12岁的蒋方舟以《正在发育》为名在报纸上开设专栏——此后两年,除完成6科作业外,每月要交20篇专栏文章。为此,她通常是晚上8点睡觉,次日凌晨4点爬起来,一直写到早晨7点再去上学。当时,她的每篇专栏约800字,可获稿费200元。之后,结集出版的《正在发育》让蒋方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
  “最开始写作时,妈妈是我惟一的读者,我写很多东西都为了讨好她。直到这一时期,我还觉得妈妈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所受教育方式“不宜推广”
  按照妈妈的设定的轨迹,蒋方舟一步步走到高中,进入高中之后,她开始恨起妈妈来。“她大概每半个月来学校看我一次,每次见面都会发生争吵——当时,我觉得是她造成了我的人格缺失,是她让我的童年没有乐趣。”按蒋方舟的说法,整个高中阶段她基本都是在与妈妈做“斗争”。
  尽管自己小学刚毕业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文坛新秀,但“我不建议其他父母像我妈妈那样教育孩子,这种方式风险太大。”蒋方舟很直率,尽管是第一次与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见面,对于自己妈妈的好或者不好,竟完全不讳言。比如,在她看来,妈妈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与自己聊爱情、聊性,“那种状态是不正常、不自然的。大概是因为自身缺少女性朋友,她很想我早日成熟起来,所以会把想说的话题压到我身上。而并非如外人所想是在对我进行教育,防止我将来受伤。”
  最开始,蒋方舟在接受采访或介绍经验时会配合外界说法,大谈妈妈对自己教育得如何如何好,“但进入高中后,我觉得再不能压抑自己了。”一次次的争吵让蒋妈妈也从中悟出了女儿的想法,并开始自省。“最后,她把对我的要求全部撤销,只提出两点:一定要开心,和学会去爱人。”
  “进入大学后,我和妈妈的关系好了,现在可以说到了很好的状态。”聊起独自在北京求学的生活,蒋方舟语气轻快了很多,“我现在已经超出了父母的预期,所以他们也不再给我规划什么了。”

高考,不信传说只信血汗
  因为数学作业量最多又最占时间,初中时,蒋方舟曾“坚持”不做数学作业。后果便是,数学成了她的绝对弱项,高中分文理班时,她的数学只考了50多分,一度担心会没有老师肯要她。
  “高中前两年我基本没学什么,时间都花在写书上了。直到高三才放下写作,将时间完全用于学习。”因为老师的一句“爱不爱学习,就看爱不爱做题”,蒋方舟由从来不做数学题变为狂做数学题。对于数学,她不相信除做题外还有更好的方法,“我学数学,靠的是蛮干。”
  当时,蒋方舟请老师把自己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连同桌都没有,所以最大程度减少了分心,可以一头扎进习题集里。放学后也同样如此“疯魔”,“当时,我一个人一间宿舍,有时晚上只睡2、3个小时。”苦攻习题加上文理分班后难度有所降低,蒋方舟终于在半年内将数学从原来的50多分提高到143分(最好时),总分从进校时的1000名开外提升到第8名。高考时,她的数学考了131分,“说实话,我不相信那些所谓的高考秘诀或者传说之类,我只相信血汗。”
  像韩寒等“80后”文化名人,总是表示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蒋方舟虽也在很多方面不按牌理出牌,却觉得自己完全能够理解考分制度,所以并不拒绝这种方式。相反还能游刃有余,这才顺利进入了清华大学。

对母校是爱之深责之切
  3年前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看得出,蒋方舟对于能进入清华是颇为自得的,而在她身上,记者也能隐约感受到身为清华学子的优越感。那又为何4月2日,在母校百年校庆之际,蒋方舟己会发表博客文章《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这篇文章迅速成为网络热点,短时间内点击量破百万次,微博转发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篇博文中,蒋方舟没有对母校歌功颂德,而是写出了自己为清华同学们对政治的漠然和对历史的遗忘所产生的担心。她在博文中提到:“清华人是可爱的,愤青少,领导多,内心大概还是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悲壮,表现出来却是高屋建瓴、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模样”;“我曾经旁观过学校的干部们做事,与教育和世俗标准下少年得志的成功者打过交道,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
“其实这是杂志社向我约的稿,一共5个人写,我只是其中一篇罢了。”对于有媒体称自己此举是为博人气,蒋方舟觉得有些委屈,“文章出来后,虽然被疯转,但我只接受过一家媒体采访。我并不想把这事(的影响)扩展得很大。”蒋方舟表示,自己可以接受公众批评,因为“每个人都该有这个空间”,但被少数学校同学骂,还是让她有些难过,曾经反复考虑过“是不是该反省”。但蒋方舟坚称,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绝对是因为热爱母校。
  而校方对此回应称,清华会进行反思,但同时表示,学生对母校的理解会随着个人的成长和经历不断改变和加深。
  虽然曾被母亲管制十多年,但现在的蒋方舟正努力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尽管偶尔会有突如其来的非议让她一时间感到迷惑,甚至委屈。“希望我以后的男友能改善我,并能让我内心安定。”如今的年轻人时常被质疑要么缺少思想、要么缺乏个性,蒋方舟两样都不缺,只不过在她看来,自己的心理年龄已经达到35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