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共和国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群体(组图)

凤网 2011-08-12 阅读数 178856

 

英姿飒爽的我军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

西北高原,长剑如怒。

一枚乳白色导弹呼啸着腾空而起,划破天际,准确命中大漠深处的预定目标。

捷报传来,35名女兵欢呼雀跃、喜极而泣——共和国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首次实弹发射宣告成功!

亮剑高原:长剑一飞天地惊

高原朔风急,寒气侵征衣。

晨曦微露,第二炮兵某基地训练团女兵发射分队迅疾出动,直扑大漠深处的发射场坪。在此,她们将首次托举导弹飞天。

“占领阵地!”随着第一套女子发射单元指挥长、0号手彭锧棣一声令下,各号手迅速就位。阵地上,一个个靓影往返穿梭,犹如舞动的精灵。

展车起竖、转弹瞄准、装订诸元……在她们娴熟的操控下,导弹犹如直指苍穹的出鞘之剑。

2号手陈勤执行完最后一道指令,面向发射车伫立,目光坚毅、表情凝重。她的哥哥陈大桂,生前也是一名出色的导弹操作号手,在汶川地震中为抢救群众光荣牺牲。陈勤入伍后,循着哥哥的足迹成为一名火箭兵。此次巾帼亮剑的沙场,正是她哥哥曾经发射导弹的地方。

“10、9、8、7、6……点火!”上午9时整,1号手谢凌霞沉着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呼啸而起,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导弹命中目标!”几分钟后,作战指挥大厅传来捷报,发射现场被瞬间点燃,35名女兵紧紧拥抱在一起。

“成功啦!成功啦!”胜利的欢呼顿时响彻戈壁滩。这一刻,中国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的光荣与梦想、初战告捷的喜悦与辉煌、日夜砺剑争锋的艰辛与磨砺,伴着泪水化作“幸福雨”……

回首来时路,洒满铿锵玫瑰的热血与豪情。

2010年3月,第二炮兵某基地着手组建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单元。经过层层选拔,35名女军人脱颖而出,她们之中,有4名军官,31名战士,3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此,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女兵,开始了挑战自身极限的冲刺:强化意志体能、深研基本理论、苦练实装操作、合力排障除险……经过无数个日月晨昏的洗濯磨淬,顺利通过了导弹操作号手资格认证,创造了第二炮兵战斗部队独立发射能力生成周期最短的纪录。

盘马弯弓,枕戈待旦。她们,终于迎来这惊天动地的巨响,向世人宣告:共和国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剑啸高原,精彩亮相,我战略导弹部队战斗序列里崛起一支巾帼尖兵。

 

 

精心安装、调试,女子操作号手给导弹插上飞翔的翅膀。

砺剑沙场:磨刃争锋啸苍穹

海拔3000多米的某训练场,多支导弹劲旅轮番进驻,展开新一轮“夏季攻势”。

滚滚铁流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执掌共和国“长剑”的方阵中,有一群女兵正悄悄走来……

从受命出征的那一刻起,历经跨区机动、伪装防护、野战宿营、对抗演练,这支女子火箭兵无所畏惧、披荆斩棘地闯入了这座陌生的战场!

高寒缺氧、狂风烈日、蚊虫肆虐、黄沙漫卷……前所未遇的挑战考验着年轻的女兵们,她们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体能是她们要过的第一关。单单一个瞄准器材箱,就重达几十斤,在内地搬动疾走百米已属不易,何况是在高原?

为了练体能,她们早晚苦练,武装拉动、力量训练成为每天的必修课。身材弱小的魏晓静每天坚持做20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经常累得瘫软在地上。这名毕业于河北大学的上等兵,一直梦想着亲手托举导弹升空。

此次远征高原,2号手陈勤是最晚入营的一个。因为代表牺牲的哥哥去北京参加表彰会,她迟到了4天时间。

4天里,发射分队已经完成很多训练课目,她要做的就是尽快迎头赶上。每天起床号还没响,陈勤就悄悄醒来,到帐篷外借着微亮默画“三路图”。高原天寒,蚊子却异常活跃,不一会儿,陈勤的脸、脖子、手就隆起一溜包,但她仍咬牙坚持。她告诉自己,只有刻苦训练,才能接过哥哥的“枪”。

导弹转进阵地,仿佛虎入山林。骄阳似火,一场模拟发射综合演练拉开序幕——

7号手张陆阳健步登车,驾驶数十吨重的“庞然大物”翻山越壑,向预定地域转进。在她身后,是一条由各种装备车辆组成的钢铁长龙。

面对基地领导和导弹专家现场督考,女兵们沉着冷静,处变不惊,收放自若。第二套女子发射单元指挥长杨媛媛捧着作战指挥簿,手掐秒表,挺立车前,数十道口令清晰果断;各号手行动迅速,操作到位,准确无误,全然不顾烈日炙烤,沙尘袭面。人群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初上战场的弱女子,俨然一群久经沙场的老兵。

硝烟散尽,掌声响起。女兵们把领导、专家围在中间复盘战局,细到每一个口令,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开关,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现象……

秀发抚剑,长缨问天。在她们眼里,壮美的弹道,应是无比绚丽的彩虹。

 

 

驾驶技术精湛过硬,将导弹精确定位。

仗剑出征:破茧成蝶真英雄

鏖兵盈月,载誉而归。

飞驰的专列上,女兵们的目光投向窗外,当初那段日子在她们脑海里一幕幕闪回。

2010年春,女子导弹操作号手选拔工作在第二炮兵某基地展开。

从新训营到老兵连,从旅团机关到基层连队,各种考核评比陡然频繁,而且只针对女军人。

那天,列队完毕,考官一脸严肃,逐人盘问:

“你怕不怕累?”

“你怕不怕死?”

“不怕的,站出来!”

基地某通信团1号台带班员张芳芳、传真员马莉丽、话务员孙红、报务员韩亚楠站了出来,紧接着,通信连排长杨媛媛、彭锧棣,特招入伍的地方大学生陈勤,新兵孙叶明、王晓彤、孟祥艳……近20名综合素质好的女军人被直接点了名。她们都将被派往同一个单位:基地训练团。

“去训练团干啥?”颠簸的汽车上,大伙儿有些摸不着头脑。

生性活泼的梁迎,被战友戏称“大师”。只见她挺身舒气,双目紧闭,掐指一算:“我看,咱们可能会去女子特警队!”

“特警?咱们在第二炮兵服役,怎么会去当特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向来腼腆的许仪心突然冒出一句:“我们是不是去当女特工啊?”

一路议论,一路猜测,一路担心……几小时后,汽车驶进训练团营门,常委列队恭候、官兵夹道欢迎,一条横幅夺人眼球:“热烈欢迎女子导弹操作号手入营”,大家这才明白,自己是来发射导弹的。

这充满戏剧性的一幕,给女兵发射分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大大增加了一个悬念:女兵发射导弹,她们能行吗?

的确,与导弹打交道绝非易事。专业理论学习成为横在大家面前的“拦路虎”。

列兵王晓彤看到数字就眼晕。一本厚厚的导弹专业教材,没翻上几页,两眼就开始打架。为记牢各种数据,她几乎用上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办法,甚至说梦话都不忘背几句。

从清华大学应征入伍的战士王晓丽,在导弹面前完全是一张白纸。她白天跟着大家学,晚上偷偷“回炉”苦练,连走路也不忘“体会”操作要领。

与她们和导弹“斗智”相比,特装驾驶员张陆阳、许仪心、孙叶明、寇州婧心则是与发射车“角力”,因为她们需要“驯服”的是十几米长、数十吨重的“大家伙”。手磨破了、臂练肿了,可没人喊苦叫累,每天晚上还坚持举哑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力量训练,把自己练成了“肌肉男”……

去年8月,女子导弹发射号手携车带弹,首次仗剑出征,远赴戈壁沙场接受导弹操作号手资格认证。理论考核、实装操作、数据判读、故障排除、快速反应、伪装防护……女兵们一路高歌猛进,两套发射单元顺利通过了第二炮兵机关、总装某基地、航天一院联合考核,全部具备了实弹发射能力。

神剑腾飞惊天地,女子挽弓射天狼。随着导弹劈开大漠,共和国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横空出世、笑傲苍穹……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洗濯磨淬,导弹发射成功,女兵们欢呼雀跃,相拥在一起。

 

 

相关新闻:解放军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首次实弹发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