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因性教育内容“过于大胆”引发巨大争议

凤网 2011-08-23 阅读数 242432

 

漫画:朱国芳

日前,《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大纲实践研究》课题校的一本小学校本教材《成长的脚步》,因其性教育内容被认为“过于大胆”,引来铺天盖地的争议。

   性,要怎么说出口

争议教材将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使用

“学校把教材带来,本意是与参加2011青少年性教育国际论坛代表交流的,听取大家意见,并没有把它推向社会的动机。学校计划在下学期开始试用,开课前将首先开展家长培训,使家长理解项目的内容和教材的意义,并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开始使用本教材上课。”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玫玫告诉记者。

此前,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模式初建》课题研究,课题组起草了《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以指导北京市性教育试点学校开展工作。目前北京共有30所中学、18所小学参加中小学校性教育大纲实践研究课题。

谈起我国当前性教育的整体现状,张玫玫表示,“相比青少年性发育和性成熟提前的趋势,性教育明显滞后,而且力不从心。学校要想开展这个教育,谁去开展?没有专职的老师;何时开?没课时,现在课业负担已经够重了,专门设置课时,开这个课很困难;最后,这个教育谁来进行?说生物老师可以,生物老师只是对人的生理的层面了解比较多,实际上有关性的问题,除了生理层面的,还有心理层面的,还有社会层面的等等。目前,学校里可以说没有能够从这么多层面来进行性教育的人。”

“性”教育,常常是让教师们尴尬为难的话题。据了解,在大多数学校,性教育仅作为生物课或者卫生课的一部分出现,内容也局限于一些生理知识的普及。教科书上只有几页,老师上课时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干脆让学生自学。

“性教育课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做一个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上健康、自信、快乐的男性或女性。这里包括:认识两性的生理特点和一生变化的规律,培养尊重两性差异的意识;克服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建构完善的心理人格,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会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两性人际关系等等。”在张玫玫看来,性教育是要让人学会如何做健康、自信、快乐的男人和女人。“这种关乎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教育,应不存在难于启齿一说,谁不需要这样的教育呢?”

 

性教育该模糊还是清晰,讲多少才合适

即便有性教育,在性教育课堂上,应该更开放还是保守?在一些问题上该讲多少,又该讲多深?是该模糊还是清晰?

《成长的脚步》之“我是从哪里来的”部分,图文并茂介绍性交的内容是引发争议的焦点。这被部分网友描述为:“相当前卫”、堪称“赤裸裸”的“黄色漫画”。毕竟,在现代中国社会,绝大多数人还认为“性”包含个人隐私,不愿意被人公开关注,直面谈“性”,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更何况面对的还是小学生?许多人认为,说出一个大概就可以了。

“我认为,‘爸爸的精子如何进入妈妈体内’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大多数孩子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张玫玫说,“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缓解孩子的性好奇。性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若没有正确性知识的引导,孩子很可能会在性好奇的驱使下接触一些不良信息。”

张玫玫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孩子和爸爸的亲子关系、对有关性问题的科学态度、孩子对新生命诞生意义的认识和孩子们对生命的责任感的建立。“我们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了小学一、二年级。因为,此时学生的心理发展,对性没有任何歧义,能够像对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生理现象一样,平静地接受,包括科学的知识、价值的判断、情感的回报等等。”

有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学生们对“性”早有耳闻,课堂上也会因一些词的读音或事件的联想而涉及到“性”,如卫生巾广告词会被男生在女生面前背诵等。目前为止,大多数教师只能通过简单训斥,尽快结束尴尬。

“其实这些不可避免的窘境正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点集中起来,设计为主题班会,给学生讲清它们的科学解释、意义、我们应有的态度。使学生从好奇心产生之初,即被引领到科学认识、对待性的道路上,对低级、淫秽的性态度学会判断。”

“大家认为性教育就是生理教育,其实不然,学生更需要知道的是遇到性困惑该如何解决。”张玫玫建议,“可以对初一学生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作为入学教育和新的人生阶段开始教育的一部分。同时,还应给家长开设相关课程,使他们理解学生,配合学校教育,并学习家庭性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张玫玫表示,性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内容可以是渗透性的。课堂、讲座、文字资料、咨询室、课余活动、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可以在这些形式上承载适合的内容,适时地给予学生。“性教育走出边缘化,进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领导意识的建立,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师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评价标准的完善和性教育理论及实施体系的建立,这一切有待于领导的支持和科学研究的稳步推进。”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在众多网友的反馈中,不少人能够认同开展性教育。“身体的发育和生理的本能没有变,变的是社会的性文化环境,变的是导引文化的性道德,变的是产生性道德的基础——性价值观念。”她说。

 

性教育,应该在什么时间讲,通过什么途径讲

性教育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教育呢?

学校是一个途径,家庭是一个途径,社会又是一个途径。

在这三者中,矛盾最显著的是在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之间。一些家长或用权威命令孩子,或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设计小技巧希望控制住孩子,还有的家长无计可施干脆不管了……在现在这个性文化混杂、性观念多元、公共道德推崇展示个性的氛围内,性教育也需要科学调整才能行之有效。

在中学开展性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反映,教育过程难度很大:青春期是人的第二逆反期,任何简单的说教都会被拒绝;告诫他们不要做的事,出于逆反、成人感、好奇、冒险等青春期特有的心理,往往学生们偏要做。

“目前很多人认为性教育是学生应该接受的课程。因为他们的性器官发育了,性冲动产生了,为了控制和保健,应该接受性教育。但事实上,性教育要从人一出生就开始,在孩子开始发育之前,把基本知识的普及完成。所谓‘健康、自信和快乐的男人或女人’,要达到以下标准:健康——身体健康,功能正常,人格健全;自信——悦纳自己的生理性征,表现出适当的性别角色与魅力度;快乐——从做男人或女人和社会交往中得到快乐,并受到欢迎。显然,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科学的性教育进行得越早,孩子受益越大。”张玫玫说。她指出,性教育是终生的教育,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内容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础。在幼儿阶段,要让孩子知晓并初步认同自己的性别;小学低年级阶段,也就是身体发育之前,要使用科学的名词,让孩子了解生殖器官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小学高年级时要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初中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理冲动、异性交往;高中阶段则可以进行价值观、爱情观的教育等。

“在进行性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就是适时适度:适合孩子们的身心成长的需要,培养他们能够用意志把握自己的冲动,用德行规范自己的行为,用科学知识解决自己的疑惑,用高雅的文化体现自己的性美。”张玫玫强调。

 

■网友声音

这本教材图文解说,很直观,又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其实在国外很多教科书上都有性教育的知识,我看过美国的教科书,内容要比上述图例更“实际”,不过对于性教育的开放程度,还要取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传统风俗。——新华网网友

没有什么不好,性教育其实不用遮遮掩掩,越是透明越让孩子看得坦然!

——人民网网友

这个性教育图册太赤裸,孩子小小年纪分辨是非能力差,好奇心重,如果他们认为很神奇,进而照着去学、去尝试,岂不是得不偿失?——新浪网网友

小学生看有点太早了,先在中学试行,看看效果怎样。呼吁家长们不要赶这种时髦。西方现在是性混乱,不能一味学西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