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湖南人有酒瘾 新生代酒鬼多是高学历人群

凤网 2012-02-29 阅读数 503206

因为特殊的医疗性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治疗中心有允许患者抽烟的专门病房。图为2月27日,一名抽烟的酒瘾患者躺在人满为患的病房走廊里接受治疗。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探秘中南地区唯一专业酒瘾治疗中心

有人喝掉了工作,有人喝成了植物人,有人喝得妻离子散……

200万湖南人有酒瘾。研究称,酒瘾可遗传

酒瘾有时比毒瘾更麻烦;新生代“酒鬼”多为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人群

酒瘾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每月费用万元左右,治疗费用一般不被纳入医保

酒瘾!那些家庭的“杯”伤

手里的苹果源源不断钻出虫子;被人一路追杀;身体某个部位汩汩地冒着鲜血……这些恐怖片里的场景,老吴经常看见。但医生很清楚:这些都只是身为“酒依赖”患者的他,在酒精刺激下产生的幻觉。

“酒依赖”,在这个名词被全社会耳熟能详并获得应有重视之前,中国的“酒依赖”症患者,就已经达到了逾4000万之巨!其中,湖南已达200万!

老吴即是这一群体中的典型代表。在常德市石门县国土局任职的他,因被长达26年“酒龄”摧垮了身体与精神,目前正不得不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治疗中心接受治疗。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治疗中心,是目前中南地区唯一专业戒除酒瘾的机构。2月27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实地采访时发现,这些“酒依赖”患者的故事屡屡让人心惊。而这些“杯”剧故事背后,记载着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记载着一个个亲人的泪水与辛酸……

 讲述>>

“酒龄”26年,连支笔都握不稳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刘洋

在远谈不上舒适的环境中坚持治疗,只为变回妻女心目中那个伟岸的丈夫与父亲


“我被五花大绑送进医院”

“我是被家里人‘五花大绑’送到这关起来的。”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诉说这点时,老吴撇撇嘴,显得略有些委屈。

这其实真不能怪他的家人们狠心——

1月初的某天,正削着苹果的老吴突然抬头,惊恐万状地问一旁的女儿:“苹果里怎么爬出这么多虫子?”

盯着爸爸手中的苹果看了半天,女儿一头雾水:好好的苹果,哪来的虫?

见女儿不信,老吴急了:“你看,这里一条,那里一条……”

“杀死你!杀死你”,老吴一边喊一边挥舞手中的水果刀,不停地向苹果戳去。转眼间,好端端的苹果就成了“蜂窝煤”。

女儿被吓得哇哇大哭……

之后,类似情形越来越频密地出现:有时候是感觉到自己被人追杀,有时候甚至会“看见”身体某个部位汩汩地冒出鲜血……短短半个月时间内,老吴精神状态的迅速恶化让家人觉得“再不能耽搁下去了”,经过紧急商议,老吴被强制性送到长沙戒酒。

“‘酒精性幻觉’是‘酒依赖’患者的常见症状。他们所感受到的种种怪象,实际上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幻视和幻听。”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治疗中心主任周旭辉告诉记者。并举例:“老吴进院治疗时已经瘦成了皮包骨,正常人单手就能把他拎起来,哪还用得着‘五花八绑’?这不过也是他的幻觉罢了!”

最高纪录:一天喝5顿,每顿8两白酒

记者到访的2月27日,是老吴正式戒酒的第35天。在这之前,他每顿要喝半斤至8两左右白酒,一天少则3顿,多至5顿。

现年46岁的老吴是常德市石门县国土局的一名公职人员,尽管已经接受了一个多月的系统治疗,但长达26年的“酒龄”在他身上所烙下的印记仍清晰可感。比如,与记者交谈时,他的右手一直在神经质地颤抖。

调到县里工作前,老吴是名乡镇干部,负责当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工作上应酬颇多,使得老吴酒量迅速增长的同时,酒瘾也越来越大,从之前的“纯粹工作需要”发展到了无酒不欢、嗜酒如命的地步。

妻女都是受害者,得忍受他酒瘾发作时的狂躁,还得经常性照顾酒瘾得到满足后不省人事的他。清醒的时刻,老吴也曾无数次深感愧疚,更无数次信誓旦旦,可酒瘾就像潜伏在他灵魂深处的恶魔,一旦作恶起来,便会让人迷失心智,六亲不认。

更大的危机在于工作中。某天,一份文件需要他签字,可老吴发现,自己不住颤抖的右手居然怎么都握不稳笔了……

女儿说,“只要你戒酒成功,我就考上北大给你看看”

入住酒瘾治疗中心后,老吴的生活骤然简单下来:每天早上8点起床,简单地活动身体后,开始吃早餐;上午是输液治疗;下午接受心理疏导;晚上8点准时就寝。一个多月来,他没有走出过治疗中心一步,“如果不采取这种封闭式管理,我恐怕也坚持不了这么久。”

就连大年三十,老吴也是在医院度过的。兄弟姊妹们从饭店里打包了几个好菜,端到病房里和他一起团圆——二十多年来,这是老吴第一次没有在家里过年,也是第一次没有在年夜饭的饭桌上喝酒。

团聚的亲属中不见妻子和女儿,不免让老吴有些失落,“一个多月没看到她们,挺想念的!”老吴告诉记者,女儿今年即将参加高考,妻子在学校附近陪读,这两个他最爱的女人联合起来给他下了道命令:戒酒不成,回家无门!

说起在石门县一中念书的女儿,老吴一脸骄傲:“每次考试,她都是年级前10名!”以这样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不成问题,于是,为鼓励父亲戒酒,女儿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只要你戒酒成功,我就考上北大给你看看!”

老吴说,戒酒的日子里,女儿的这一席话反复在他脑海里回响。

戒酒一个多月,胖了二十多斤

几天前,和老吴同房的一位病友出院了,这让他很是羡慕。“那天,他的家属特意放了瓶白酒在他面前,他硬是没有一点反应。”替病友高兴之余,老吴也暗自窃喜,“连我在看到酒时,好像也没了过去那股强烈冲动。”

戒酒初有成效,难题却随之而来:单位传来消息,若老吴再不回去销假上班,岗位恐怕就会被人顶替了。“医生说疗程还有一个多月,但总不能为了戒酒而把工作给丢了吧?”

走还是不走?老吴陷入了两难……

采访结束时已到治疗中心的晚饭时间,老吴捧着个硕大饭盆告诉记者:“以前光顾着喝酒,好些年几乎没正经吃过饭,现在发现,米饭原来这么香啊!”

难以想象,眼前这个看上去仍然有些瘦弱的中年男人,在这一个多月间已经长胖了整整11公斤。

 

嗜酒女公务员三进精神病院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刘洋实习生何为

她醉倒街头,110通知老公去接人

散乱的头发;污渍斑斑的衣服;瓶底厚的镜片下是一双木讷无神的眼睛;隔5米远,就能闻到她身上浓重的酒味……这是家住株洲市芦淞区的宁静初到酒瘾治疗中心时的情景。这副形象,很难让人猜中她的职业:公务员。

据丈夫张佳介绍,宁静与酒的“渊源”已有20多年,起初是应酬需要,后逐渐发展为离不开酒,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性格也随之变得很古怪,经常无缘无故打骂家人。“她一旦喝醉,就骂人打人。不让她喝吧,她会趁夜深后偷偷溜出门去买酒,然后醉倒街头,由110打电话通知我去接——我有好多次都已经接临近崩溃的边缘了。”

酗酒的另一个负面效应是,宁静的工作能力急剧下降,经常记不住要做的事情,“领导前一分钟交代她打的电话,她下一分钟便会忘记……以致她们领导三番五次找到我,‘刺探’我们家的家庭状况。”后来,单位索性劝宁静回家休养,可她仍未收敛,反倒有了更多时间泡在酒里。“家里什么法子都用尽了,包括实行经济封锁,可她居然跑去我妈妈那偷钱,有时甚至会偷女儿的零花钱!”

听到丈夫的“控诉”,宁静仍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医生示意她起立,她右手扶着病床,缓缓地站起来,但肩膀仍是斜的,四肢也不停颤抖;医生示意再走几步,她停顿了好一会才迈出一步,右手悬在空中,像是非得抓住点什么才有安全感。

丈夫为她建了一个戒酒QQ群

据悉,宁静曾在当地的精神病院治疗过3次,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之后,她越发不爱说话了,也不与人接触,酒量却由以前的7瓶啤酒/天增长到10瓶/天。

在酒瘾治疗中心接受的那半个月治疗并没能让宁静摆脱酒瘾,出院后不久,她又开始了醉生梦死的日子。

“我很多次想过离婚,一了百了。可如果连我也离开她,她就真没人管了,前方很可能会是死路一条——这么一想,便打消了离婚的念头。我得救她!”对于妻子,对于婚姻,张佳的语气里有无奈,也有深深的眷念,“再说,她没喝酒时,人真的挺好。”

在一次上网时,张佳找到了AA协会(国际性互助戒酒组织“嗜酒者互诫协会”的简称)的QQ群,与已成功戒酒的群员们的交流让他深受启发。“我这才知道,酒瘾主要是心理上对酒精的依赖,光靠药物而不祛除‘心魔’的话,是无法彻底戒除的。”目前,协会安排了专人帮助宁静戒酒,双方保持有经常性的交流沟通,“虽然老婆目前还没能完全戒除酒瘾,但思想上已经有了一定转变。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她能彻底认清酒精的危害,戒掉这个恶习!”

被“集体的力量”鼓舞起了信心的张佳,自己建了个“湖南省AA嗜酒者戒酒群”,呼吁和敦促湖南本地的嗜酒者也抱成团,大家相互鼓励,一道戒除酒瘾。(应被采访对象要求,主人公均为化名)

发酒疯时把怀孕女友打至流产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刘洋实习生何为

2月27日上午,为更真切地贴近“酒依赖”患者而匿名加入“湖南省AA嗜酒者戒酒群”的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受到了在线群员们的热情欢迎,有4人主动透露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以方便记者酒瘾发作时及时向他们求助。“你可不能单干,我们酒鬼得互相劝诫才行!”一名自称“狮子”的群员反复叮嘱。

闲聊中,“狮子”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的双胞胎孩子啊,就是被我亲手给害没了!”每当在街头巷尾看到嬉闹着的孩童,32岁的长沙伢子“狮子”总会忍不住流泪,“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他们现在该有4岁了……”

27岁那年,“狮子”与一位漂亮的株洲女孩邂逅并相恋。就在两人准备谈婚论嫁之际,“狮子”败露出了酗酒的毛病——起初,对于“狮子”身上终年不散的酒味,女友只当他完全是工作需要,直到在一次打扫卫生时,从他床底下发现了整整一箱白酒……两人大吵了一架,最终以“狮子”赌咒发誓戒酒才得以平息。

几个月后,女友发现两人的联名存折上钱数不对,质问之下,“狮子”支支吾吾地招供:“对不起,我把钱拿去买酒了。”

听到这话,女友彻底绝望了,转过身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对于“狮子”的跪地哀求亦不为所动。情急之下,“狮子”借着酒劲抡起了拳头……

当“狮子”抱着浑身是血的女友赶到医院时,才得知她已经有了2个月身孕,而且是双胞胎。原来,这就是那个被女友一直埋藏在心底、坚持要等到结婚那天才告诉自己的“惊喜”。

从那之后,“狮子”下定决心戒酒,可对于女友而言,这个“决心”来得太迟了。去年夏天,“狮子”与已经成为“前女友”的她在街头偶遇,当时她正牵着一名两岁多的小男孩,准备去幼儿园咨询。“目送她走远后,我眼泪直流。如果没有酒,如果没有当初那一拳,那个女人也许早已经是我的妻子了。”

 

 扫描>>

200万湖南人有酒瘾,小心遗传后代

没有哪一位“酒依赖”患者,在初次端杯时会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将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但酒精成瘾的危害就在于,它往往于不知不觉中拖人坠入深渊。

对照以下症状,“酒依赖”的逐级症状与恶果可一目了然:

轻度依赖

1.每日饮酒量:白酒

2.饮酒史在5年以内,加重史在1年之内。

3.每日饮酒的次数日益增多,酒量增大。

4.酒后情绪激动,常表现为易怒、行为失控、寻衅滋事、摔东西等。

5.对酒精的耐受力增强。

6.因为饮酒与家人争吵。

7.因为饮酒耽误正常工作。

中度依赖

1.每日饮酒量:250ml

2.饮酒史在5-10年之间,加重史在1-2年之间。

3.每日必饮成为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4.有偷酒藏酒行为。

5.一旦不饮,即有身体不适、心慌、心悸、出汗、坐卧不宁等症状,饮酒后症状缓解。

6.身体偏瘦,有肠胃不适等反应。

重度依赖

1.每日饮酒量:白酒>500ml。

2.饮酒史在10年以上,加重在2年以上。

3.每日早晨起来空腹饮酒。

4.每日必饮,每饮必醉,酒后不饮食,身体虚弱。

5.有手抖、耳鸣、出虚汗、失眠症状,记忆力减退,走路呈斜线或s形。

6.已住院治疗多次或强制戒酒均无效。

7.已出现胃出血、小脑萎缩、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骨股头坏死、癫痫、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8.已出现人格与脾性改变,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多疑,对家庭无责任感,对家人漠不关心。

9.有幻视、幻听、幻觉,已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等精神障碍。

10.戒酒综合征明显:一旦不饮酒,就会出现呕吐、抽搐、震颤(手、面部、舌)、谵妄、癫痫等症状,饮酒后有缓解。

千万不要认为以上故事只是个案,据悉,“酒依赖”患病率近年在我国呈快速增长趋势。有调查表明:我国居民饮酒率为21%,酒精依赖患病率为37.2‰,近十年来患者激增3.7倍。根据该数据计算,全国13亿人口中“酒依赖”患者已达4000多万,而我省至少有200万以上。

因酗酒导致的健康问题及家庭、社会危害也日益严重。如“酒依赖”患者中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及自杀率都很高,国外有调查发现,“酒依赖”患者中6%-20%的人有自杀行为,24%-35%的自杀者血液酒精水平呈阳性。同时,这一人群中家庭不和、夫妻分居、离婚等的发生率都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更为可怕的是,有研究表明,受家庭环境影响,“酒依赖”患者的子女中,酒依赖、药物依赖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率都显著增加。

 

 

进了这张门,还得通过里面那张门,才能进入酒瘾治疗中心——堪称门禁森严吧?

探秘>>

这道铁门内,关过“酒鬼”上千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唐天喜刘洋

2月27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治疗中心主任周旭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自2008年9月18日中心创立以来,当年即收治了70人,之后人数逐年递增,2011年全年共收治400多人——数年下来,该中心收治的“酒依赖”患者早已突破千人。

现象一:“铁将军”把门

悠长的走廊,紧锁的小门,“蹒跚”的病人和疾走的大夫,这是记者对于酒瘾治疗中心的初始印象。

中心实行的是封闭式治疗,为保证治疗效果,病人自进院后就被隔离了起来。无论护士,抑或患者及其家属,进出都需要得到医生批准,然后由值班人员持钥匙从里面开门。

病房墙上贴着醒目的警示:病人不得携带手机、筷子及玻璃制品,尖利物品更不能带进来。对此,院方解释称,戒酒过程尤其初期非常艰难,病人可能会因酒瘾发作变得狂躁,这一规定也是为了医患双方的安全。据说这还不算最严苛的,在其他省市的一些同类戒酒场所,病人在戒酒初期连皮鞋都不准穿,吃饭只能用塑料勺子。至于为什么连手机都不能傍身,这也是戒酒场所的惯例——考虑到患者中有很大部分是被强制送来的,难免心存怨恨,曾有人酒瘾发作起来一晚上给家里人连打了100多通骚扰电话,甚至打给110惹事。

除此之外,酒瘾治疗中心便与普通病房区别不大了。比如同样逼仄拥挤——原本的20多个床位容纳不下近50位病患,导致许多病房都不得不加设了两张病床,由6名医生、10名护士统一照看管理;比如同样基本设施齐全——病房里有微波炉,有独立卫生间,有电视机。经过批准,家属也可以送饭进来。医院不提倡家人陪床,但鼓励多来探视,以帮助病人放松心情、调整情绪,这些都有助早日康复。

现象二:酒坛高手如云

会被送来这强制戒酒的人,自然不可能是酒坛的泛泛之辈。记者大致了解了一下,在该中心收治的“酒依赖”患者中,日饮白酒1斤以上基本属于“入门级别”。

有位患者,嗜酒二十多年,曾经连续2年零7个月只喝酒,粒米未进。因严重营养不良,被家人抬到医院来时已经不成人形,大小便失禁。

把不长的走廊走了一个来回后,记者鲜少发现有女性的身影。周旭辉给出的统计数据印证了记者的这一观察:“在我中心收治过的上千人中,女性的比例仅为1%左右。”但临床上发现,虽然女性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但女性戒起酒来却往往比男性更加困难。

现象三:神志“清白”者寥寥

因活动空间狭窄,走廊里,到处徘徊着各种漫无目的游走的病人。仔细一看,他们大多精神憔悴、表情木讷、眼神空洞,一部分人甚至面容明显有些僵硬——因饮酒过量造成的面部神经麻痹。

一名患者缓缓地从记者身边走过,嘴里不停念叨:“医生,我要打针,我要打针,什么时候给我打针咯……”记者后来才知道,他是一名警察。而以警察为代表人群的公职人员,是这里患者的主要成分;其次为个体私营业主。

在记者提出要对病人进行采访时,值班医生领着记者在病房里转悠了一圈,面露难色:“患者或多或少都有因酗酒引发的精神疾病,能够正常进行沟通的人少之又少。”

而来自常德石门的老吴便是这“少之又少”族群中的一员,这才有了前文中记者与他的交流。

现象四:新生代“酒鬼”多为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人群

中心创始人蒋铁平教授从事戒酒、精神科临床治疗已经20多年,他研究分析发现:过去,“酒依赖”患者多为从事体力劳动或基层工作者,而现在,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的“三高”人群迅速增加。其中,某位省内小有名气的作家令他印象深刻。这位作家信奉“喝酒后脑子反应快,灵感也来得更容易”,但事实上,长达40多年的“酒龄”已令他全身血管扩张,患上了酒糟鼻、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何谈创作灵感?

在蒋铁平接触的案例中,有50%左右不得不提前下岗,被单位解聘,“而他们中很多人曾是单位的骨干,一贯表现良好,原本很有发展前途。”

治疗手段:疗心更重于治身

“酒瘾类似毒瘾,都是身瘾易去,心瘾难除。”蒋铁平告诉记者。而长春市心理医院三疗区主任彭新贤干脆认为,酒瘾比毒瘾更麻烦,因为“国家对毒品防控很严,但酒不一样,随处可以买到,且价格也不是很贵。”

在酒瘾治疗中心,治疗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治体瘾,即给病人提供用以代替酒精的药物,为身体补充营养和维生素,“因酒瘾患者通常肠胃都不大好,吸收功能比较差,一般会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第二阶段是稳定期,主要为患者淡化心瘾,除使用抑制心瘾的药物外,再配合心理疏导,这一阶段通常时长为一个半月到两个半月,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心理、情绪发展来作调整;接下来的康复阶段,患者可选择回家治疗,由医生给其家属布置一些任务,以此巩固治疗效果。

整个过程中,封闭式的治疗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得患者没机会接触到酒,从而令酒瘾淡化,大脑神经功能逐步改善,最终达到“不饮酒也不至于难受”,甚至产生厌酒心理。

 

 

每天,医护人员会准点为“酒依赖”患者配送药物。

思考>>

如何让更多“杯具”不再上演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唐天喜刘洋

通过治疗中心内的见闻,以及对“湖南省AA嗜酒者戒酒群”的采访,记者发现:很多“酒依赖”患者都是等到问题非常严重时才肯就医,甚至仍抗拒就医治疗,他们并非没有察觉出身体上的不良变化,但仍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得病。

他们不希望被另眼相看

“喝成这样,还有救么?”采访中,不只一位“酒依赖”患者向记者倾吐心声:虽然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家庭造成的伤害、给单位带去了不良印象,并对此深感歉疚,但旁人这种几乎等同于宣判自己已“无可救药”的眼神,还是会令自己万分难受。
现实中屡屡失意,每每只有在几杯烈酒下肚后,才能获得暂时的满足与愉悦感——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

更何况,许多地方的戒酒中心都与精神科毗邻而设,“谁愿意把‘精神病’的帽子扣自己头上?以后还怎么出去见人啊?”

心理学家刘长辉向记者分析道:“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卑情结,健康人能在自卑中不断超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酒依赖’患者则常常选择退缩,选择把所有的意愿、追求都掩藏在酒精之后。”他建议,接触这类患者时,要尽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其症状、理解饮酒,之后逐步引导他们自己认识到是酗酒导致了当前的问题所在,多鼓励他们去发掘潜在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对生活重新燃起信心。”

单纯“酒依赖”症的治疗费用不被纳入医保

鉴于酒精依赖的特殊性——酒精是神经系统的抑制剂,一旦立即戒断,会出现反跳现象,令很多已被长时间烈酒浸润掏空了身体的患者承受不了。所以,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监护下住院戒酒,被视为当前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但就以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治疗中心为例,抛开其目前有限的收治容量不谈,单是费用,就已是很多普通家庭所难以承受的。据蒋铁平介绍,该中心的设计疗程一般是3个月,具体治疗费用因病人的患病程度而略有区别,但一般都在万元/月左右。

而疗效与治疗时间通常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越长,疗效就越好。但目前的状况是,这种“坐牢”般的生活让病人待不住,常常“伤疤刚有好转就忘了疼”,“这样一来,复饮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更多患者“匆匆出院”则是因为高昂的治疗费用。蒋铁平告诉记者:“目前,湖南仅有部分地方对酒精中毒性脑病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疾病提供报销,占治疗费用的约30%,具体标准和要求以当地政策为准。而单纯“酒依赖”症的治疗费用是不被纳入医保范围的。”他清楚地记得,曾有位株洲患者前来治疗了20多天后,因后续费用不够,只好提前出院。

“一名‘酒依赖’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毁掉的就是一个家庭。”在周旭辉接诊的病患中,有一例让她印象尤为深刻:38岁的王龙(化名)是长沙市新开铺某派出所所长,2010年到中心接受治疗,“当时效果很好,康复得也不错,后来也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不得不选择放弃”。几个月后的一天,凌晨3点多时王龙的妻子打来电话:“周医生,我老公喝醉酒摔伤了,头部出了很多血……”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周旭辉马上吩咐家属将其送到医院急诊室,经过一番抢救,病人最终还是成了植物人。

 

编后:

“丈夫不像丈夫,儿子不像儿子,父亲不像父亲,最后,连工作也无法胜任。”这是一位“酒依赖”患者的自嘲,也是许多位“酒依赖”患者的共同写照。

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酒店、酒吧、排档……与酒有关的场所星罗棋布;各种酒类广告在荧屏报端、移动车体、户外广告牌上层出不穷——一言以蔽之,酒的诱惑招摇而迷离。

况且,不独长沙如此。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逢知己千杯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佳句流传千年;现代人更不遑多让,调查显示,国人每年喝掉的酒,相当于整个西湖里的水。

在五花八门的酒的狂轰滥炸下,不少人喝坏了身体、喝没了工作、喝跑了朋友、喝伤了家人,一个个酒徒在醉酒中走向四体的颓废和精神的孤独。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不安宁的家庭;而家庭的背后,注定将是一整个不安定的社会。

所以,为了我们的爱人、亲人或者友人,可以做的有很多——有时候是投射一个善意的眼神,有时候是表达一声亲切的关怀,有时候是倡导一种文明的饭桌文化(现代社会,交际应酬、过节待客时拼酒往往是“保留节目”,似乎对方喝得越多,自己就越有面子或者本事,可人与人的感情交流难道非得在酒杯中得到升华?),也许就能为他们振奋起戒酒的勇气与信心。

 

 

链接>>

关于饮酒,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

适当饮酒有利肝脏

日本科学家对约1万人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只要遵守适量原则,一周喝5次酒对健康是有好处的,甚至可刺激肝脏排毒.但啤酒一次最多不能超过1升,红酒则最好是一次仅2杯的量。

醉后发誓戒酒多会失败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对500名学生做了在线调查,发现过去曾酒后失态的人,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更多是一些好事。这些人会乐观地认为,醉酒不一定是坏事,从而在他们发誓下一次戒酒时更易失败。

酒的卡路里高过糕点

英国慈善组织“Drinkaware”对2000人做了一项减肥调查,每人都对所喝过的酒的卡路里做出计算。例如,3瓶500毫升装熟啤的卡路里相当于2杯草莓冰激凌,2杯鸡尾酒的卡路里相当于4粒奶糖——还在幻想酒精来帮助燃烧脂肪的女士们,可以醒醒了!

背景音乐能刺激饮酒量

朴茨茅斯大学的斯塔福德教授做了一项实验,让80名男女在各种情景下喝酒。结果证明,在没有播放背景乐的场所喝酒,饮酒量的确相对有所减少。

酒比香烟还毒

英国著名神经精神药理学专家大卫•纳特教授主持了一项研究,把含酒精在内的各类药物按“致死率”、“依赖度”、“对精神的影响”、“社会影响”、“家庭影响”、“成本”等指标数值化后一一做评价,得出的结论是:与香烟相比,酒对人更有害。

非喝不可的情况下,记得这样喝

对于尚未形成酒瘾的人,蒋铁平建议,酒作为饭桌上活跃气氛的“重要道具”,倘若无法避免,也要尽量做到科学、健康地饮酒: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饮酒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这是因为人体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具有时间规律,中午时活性降低,晚上则活性增加。因此,中午喝酒乙醇较不易被代谢排出,此时比晚上容易醉,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大;

其次,选择正确的饮酒方式,宜少量慢饮,忌边饮酒边吸烟和空腹饮酒。饮酒之前吃些食物,或饮酒的同时多摄取瘦肉、豆类、蛋类、牛奶、新鲜蔬菜等,可延缓酒精吸收,保护胃黏膜。另外,喝酒时吃些甜食能增加血糖浓度,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损害。

名人明星也在踊跃戒酒

小布什:戒酒是最艰难抉择

《抉择时刻》一书记录了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任职总统期间所作的很多重大决策的内幕,其中,“戒酒”居然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段时间以来,我总是企图为自己喝酒的习惯做辩解——我比老家得克萨斯州的那些酒鬼朋友要好得多,起码我白天不喝酒,工作时不喝酒,而且身体状况良好。

1986年,劳拉和我都迎来四十不惑之年,生日晚餐上,我们享受了一顿大餐,喝了好多瓶银橡树酒。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我感觉自己宿醉严重。之后,我和往常一样去慢跑,却发现对头天晚上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记不得了!跑到一半时,大脑开始恢复清醒:我深爱着劳拉和两个女儿,所以,决不能让这种状况再度发生。

回到酒店房间后,我告诉劳拉我再也不沾酒了。她看着我,好像我还未从醉酒状态中清醒过来,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那很好啊。”我知道她在想什么。我以前就谈到过戒酒,但都是只说不做。然而这一次,她并不知道我内心已做出改变。

坚持戒酒的时间越长,我的动力越大。远离酒精本身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我非常乐意保持的习惯。

在我一生中做出的最艰难决定中,戒酒是其中之一。我的戒酒之路充满挑战、挣扎和失败。但爱和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让我渡过了重重难关。

“哈利•波特”不靠酒精享受生活

据国外媒体报道,凭借饰演哈利•波特而走红全球的21岁英国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2011年曾深刻反省自己一度过于沉迷酒精和各类聚会。

丹尼尔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表示自己从2009年开始大量饮酒,他说道:“我开始愈发变得依靠酒精来享受生活。有几年的时间里,我沉迷于追随一些名人的生活方式,但最后事实证明那一套并不适用于我。”由是,丹尼尔决心彻底戒酒,而不是逐渐减少酒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