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刘洋(右)和美国女航天员桑德拉·马格努斯(左)分别回答学生提问
现场公开太空生活视频
交流会上,桑德拉·马格努斯讲述了自己努力成为航天员和三次太空飞行的历程,并插播了自己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生活的视频,特别是在空间站进行烹饪的片段。
刘洋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在参加“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过程中的故事和感悟,并播放了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的视频。
刘洋曾梦想做公交售票员
刘洋说,她从小想当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因为那样可以一直坐公交车不花钱,这个回答引来了现场的一片笑声。她随后说,自己从没想过会当航天员,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成功源自磨炼,只要不断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而桑德拉·马格努斯则从12岁就梦想当一名宇航员,并始终追随自己的梦想,她的梦想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飞行过程未见太空垃圾
在与现场观众的互动环节中,有观众问她们在太空是否能看到大量的太空垃圾。
“因为太空垃圾大都在近地轨道,而航天器在离地面更高的地方,所以看不到。等看到的时候,就很危险了。”桑德拉·马格努斯说。
刘洋说,地面会监控飞船的运行轨道上是否有太空垃圾,一旦发现,飞船就会改变轨道规避太空垃圾。但她在太空中没有看到太空垃圾。
■花絮
刘洋答学生问称杨利伟“叔叔”
交流会进行过程中,一名学生向刘洋提出问题,执行任务期间是否担心飞行器解体或者出现安全问题?
解答这个问题时,刘洋想举杨利伟执行“神舟五号”飞船任务的例子。她说,神舟五号发射的时候,杨利伟叔叔……
话音未落,北航音乐厅内爆发出一片笑声。刘洋也不好意思地笑出来,用手遮了一下嘴,脸也向一侧扭了过去。
刘洋解释说,“因为同学们都管他叫杨利伟叔叔,所以我就随从大家的称呼了。”她的解释又引来现场一片笑声。
■对话
桑德拉·马格努斯
生于196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天员,材料学博士。曾进行三次航天飞行,2008年11月14日到2009年3月28日在轨134天。2011年7月8日参加第135次“亚特兰蒂斯”号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刘洋
生于1978年,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曾任空军飞行员,安全飞行1680小时。2012年6月16日,参加“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在轨13天,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马格努斯
没看到外太空飞行器
问:什么时候开始想做一名宇航员?
桑德拉·马格努斯:我从12岁开始想做一名宇航员,我对宇宙万物充满了好奇心,我常常望着天空,问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我鼓励大家一定要追寻自己的梦想,如果一直追寻自己的梦想,一定会成真。
问:宇航员是个危险的职业,家庭给了你怎样的支持?
桑德拉·马格努斯:我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母亲是一位护士,父亲是一名商人。他们从我小时候就支持我的愿望,给了我很多鼓励。但他们第一次看我上天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但之后他们就好了。我的父母和家庭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支柱。
问:在太空中是不是经常看到外太空的飞行器?
桑德拉·马格努斯: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问题。我只看到从地球发射的飞行器,但来自外太空的一个也没看到。
问:你怀念太空的生活吗?
桑德拉·马格努斯:我十分怀念太空的生活,那是我的家。但非常遗憾我回不去了。能够一直飘着做实验非常特别。有的饭好吃,有的饭不好吃。我们在空间站十天每天换不同的食物,另外我在太空也尝试烹饪一些食物。
问:你们上天时,是否担心航天器解体或发生安全问题?
桑德拉·马格努斯:我从不担心航天飞机的安全问题,因为航天飞机是经过无数工程师非常仔细、严谨的工作,另外,所有的航天员都接受非常严谨的训练,我们基本上能处理任何突发的事件,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安全问题不是那么的担忧。
刘洋
返回前拍遍天宫一号
问:您认为女性从事航天事业有什么优势?
刘洋:女性更加认真、更加细腻、更加精益求精,这对我们在太空中做科学实验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女性的亲和力很强,这对于长期太空狭小环境团队合作是非常有益的因素之一。
问:你如何做到工作与生活中取得平衡的?
刘洋: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2010年5月,我加入航天员大队的时候,就面对神九、神十的任务。那时任务就是我生活的中心,我的时间自然会向工作偏移,但家庭也非常重要。闲暇在家的时候,我会全心全意地为家庭付出,同时也用我的工作成绩回报他们的爱。
问:你怀念太空的生活吗?
刘洋:非常怀念。刚进天宫一号时,非常兴奋、非常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特别想家、朋友,想念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甚至想念在地球上酣畅淋漓洗澡的感觉。随着归期越来越近,心中又开始不舍。离开天宫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提出申请,把摄像头全罩上,然后拿着手持摄像机游遍天宫一号每一个角落。因为即便我们再次来到太空,天宫一号已经陨落了。
问:你们上天时,是否担心航天器解体或发生安全问题?
刘洋:返回时,返回舱摇摆和晃动得特别厉害,我们的头在头盔里来回撞击,我抱着的手册不知道飞到哪去了。但我反而特别安心,因为我知道降落伞打开了,安全有保障了。每一次科学探索都伴随着风险,但科研工作者都是非常精心的,每次任务的成功率都在99.9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