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老年节 湖南“虚拟养老院”的实惠生活

凤网 2013-10-10 阅读数 393949

9月底发布的《2012年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到2012年底,我省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33.02万人。放眼全国,这一数据已达到惊人的1.94亿!而全国老龄办的一份追踪调查报告显示,10年间,城镇老年人愿意进养老机构的比例从18.6%降到11.3%,农村老年人从14.4%降到12.5%。这说明,在中国,居家养老的意愿始终占据主流,老人们更渴望能在自己家中颐养天年。

但与意愿相悖的是,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壮大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更何况还有那些“三无(无经济收入、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老人——他们的晚年,难道注定只能独自“惨淡经营”?

应该说,政府、社会一直都在群策群力,为这部分老人解决养老困难。这不,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虚拟养老院”就应运而生了!有分析认为,“虚拟养老院”将成为国人养老模式的新范本。

10月9日,长沙市东山街道凤凰佳园小区的廉租房里,75岁的独居老人王镔垣(右)正跟上门服务的“助老护理员”贺铁红欢快地聊天。(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小兵 摄)

王镔垣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若不是她们,我早已化作青烟了。”王镔垣所说的“她们”泛指长沙市雨花区的“虚拟养老院”。——因为这个“养老院”的“助老护理员”共28人,有27人为女性。那么何谓“虚拟养老院”?跟传统养老院有什么不同?老人能享受怎样的服务?

故事·长沙

今日女报/凤网 见习记者 凌晴

定位遥控!为独居老人捡回一条命

深夜,万籁俱寂,于一片漆黑中眼神空洞地凝望天花板,臆想自己会不会就此一睡不醒——相信许多空巢老人都有过类似体验。

现年75岁的王镔垣是其中典型一员,一辈子孑然一身,到老无所依倚。他曾被打为“右派”,蹲过监狱,出来后睡过大街、住过工棚……直到近年才搬进政府提供的位于长沙市东山街道凤凰佳园小区的廉租房。

一室一厅,家具齐全,虽说终于居有定所了,但逐渐年迈和衰弱的身体,让老人对水泥森林中封闭的居家环境生出种种忧虑。

“若不是有‘虚拟养老院’关照,我恐怕已经化作青烟了。”10月7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登门造访时,王镔垣老人先是深深地提了口气,接着便有了这句开场白。

这个“死里逃生”的惊险故事,得从今年“五一”前后说起。当时,王镔垣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将个人信息在雨花区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即俗称的“虚拟养老院”)进行注册登记后,获得了一部装有GPS定位器的“一键通”手机——只要按下SOS键,手机便会自动拨叫信息平台,向值班话务员发出服务需求。

巧的是,仅仅数日后,这部手机便派上了大用场。

“我头好晕……”5月11日上午,突感不适的王镔垣一时间求助无门,试探性地按下了手机的SOS键。电话很快接通,耳边传来话务员亲切的声音,询问他的即时症状,并指挥他做简单的应急自救。而在王镔垣看不见的电波那端,话务员面前的电脑显示屏上早已自动弹出老人的个人信息、家庭住址、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快速判断之后,话务员紧急联系上120,并引导老人进行三方通话,让120急救人员能随时掌握到他的发病情况。

与此同时,由话务员就近调派的助老护理员贺铁红已打车抵达王镔垣家,配合120急救人员将老人一路护送入院。10分钟后,话务员再次给王镔垣去电时,接电话的是医院护士,告知老人已经进了抢救室。经医生诊断,老人为脑动脉阻塞,好在抢救及时,这才最终脱险。

毫无疑问,王镔垣是幸运的——记者后来查阅资料发现,就在当日,距离长沙1231公里外的兰州市,命运对另一名独居老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安排:同样孤身一人的马老先生,在位于该市七里河区林家庄的家中去世,一周后被发现时,尸体已高度腐烂。法医鉴定,老人是因突发性疾病不幸离世的。

一个月后,王镔垣康复出院,特地给“虚拟养老院”送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搭帮你们,我才捡回了这条老命!”

链接

疾病向来是困扰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群体的最大现实问题,而紧急救助正是“虚拟养老院”的重点服务内容之一。记者了解到,只要是在雨花区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注册过的老人,使用注册手机打来电话,平台的信息终端都会自动弹出老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年龄、住址、健康状况甚至日常爱好等,以便话务员能够快速掌握老人情况,提供针对性服务。而每次的服务过程和反馈也会被收入信息库。

 

帮干活,还帮助“激活”老人精神

长沙市圭塘街道长重社区的一户普通民居内,大白天的,92岁的谢佩纯与她70岁的儿子谢宗德也经常窝在宽大沙发的两头,眯着眼,似睡非睡。10月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前往采访时,见到的就是这幅场景。

都说人上了年岁后,精神头自然就差了,但在谢家有个例外——只要助老护理员汤亮一来,房间里立马就能响起欢声笑语。

说起汤亮,她可是谢佩纯一家通过“虚拟养老院”找到的“一块宝”。

今年上半年,原本身体还算硬朗的谢佩纯日渐衰弱,由于儿子媳妇也都年近古稀,照顾起母亲来难免力不从心,于是,谢宗德拨打了“虚拟养老院”的服务热线83912349。信息平台接到这条“聘钟点工”的服务订单后,随即派发给了离谢家最近的助老护理员汤亮。

初次登门“亮相”,麻利的汤亮就给谢家人留下了极好印象。买菜、做饭、拖地、擦拭家具……很快,原本因老人体力有限而疏于整理的房间就被拾掇得窗明几净、井井有条。“娭毑,你可以拿地板当镜子照了!”汤亮一句爽朗的玩笑,逗乐了一屋子老人——家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之后,汤亮被呼叫的频率越来越高,而每次她上门服务的时间,一准能打开平时沉默寡言的谢佩纯老人的话匣子。

有时,谢佩纯会颤颤巍巍地跟到厨房,一边看汤亮做菜一边唠嗑:“小汤,排骨汤不要放味精哦……再熬一会儿就能出锅了……”听着像是奶奶对孙女的寻常唠叨,却让整个房间都有了生气。

9月23日,是谢佩纯从医院回家的日子。因高血压住院的10来天里,老人没洗过一个舒服澡。

调试好水温后,汤亮轻车熟路地将谢老扶到洗手间的座椅上,开始帮她冲洗,老人则默契地用毛巾将脸捂严实以防眼睛进水。洗着洗着,汤亮还习惯性地用虎口圈了一下老人的小腿:“又瘦了!看来这段时间要给您好好补补!”

而自从谢佩纯“住”进“虚拟养老院”后,家里的电话机也变“忙碌”了许多,因为话务员们会隔三差五地殷勤问候,“像中秋啊、国庆啊她们都有打电话,嘴好甜滴”!

看得出,对于这所“虚拟养老院”,老人充满了感情也充满着信任,甚至把家里的钥匙也交一片到了助老护理员手中。每次信息中心来电进行预约服务或回访,老人还非要拉着话务员聊上几句,嘘寒问暖的同时,也享受着被嘘寒问暖的温情。

链接

“虚拟养老院”里的助老护理员们,服务对象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即由政府出资赡养)和市场化服务对象,可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类服务。类似家庭保洁、家庭护理、烹饪等为老服务项目,收费均低于市场价格,并公示收费标准,待完成服务后再由老人与服务提供商(者)结算费用。

据悉,在雨花区民政局指导下,“养老院”还全国首创了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对每一次服务的建立与回访都实行录音监控,确保老人能够享受到足额的服务时间与约定的服务内容。

 

讲述·长沙

28名助老护理员,27人是女性

都说月嫂难当,其实,伺候老人可不比照顾“月毛毛”轻松多少。“虚拟养老院”的顺利运转离不开一支得力的助老护理员队伍,他们分区划片、责任到人,确保能第一时间赶到有需要的老人身边。

在长沙市雨花区,这支队伍共28人,其中27人为女性。这支不折不扣的“娘子军”咽下了不一般的苦,也收获了比一般人更浓烈的夕阳情。杨罗清的故事便是一道缩影。

听说她“不干了”,老人急哭了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见到杨罗清时,她刚为一名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清理完大便归来。这种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场面,却是杨罗清的工作常态——作为助老护理员,她得负责料理16名老人的生活。

但杨罗清不认同这份工作就是“为老人家洗洗衣服做做饭”这么简单,在她看来,“我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抚慰”。

所以,“娘子军”们除常规服务外,还会不时精心策划一些“亲情餐”之类的活动。有次,杨罗清把11名老人集中在一个家庭里聚会,大伙儿一起吃饭,一起看她12岁的小女儿表演节目,“八十多岁的张芝、付顺华两位老人当场就激动得哭了,说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因为贴心,杨罗清在老人们中的人气之旺,那是出了名的。

今年7月,随着“虚拟养老院”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注册老人激增,助老护理员队伍要由一组扩充为两组,并重新细分区域。78岁的柳淑沅得知小杨将有可能不再护理自己,抹着老泪发起了脾气:“你要不干了,那我也不干了!”她所称的“不干了”,是宁可退出由政府购买的免费服务,也要自行花钱购买杨罗清的家政服务。感受到柳老对自己的依赖后,杨罗清红着眼眶宽慰她:今后就算多绕些路,也会坚持为您服务到底!

受冤屈时,她真想过“不干了”

“你帮我找找!”

“这都找两天了还没找着——您再仔细回忆回忆,到底放哪了?”

有次,王奶奶把准备买营养品的一沓钱放在桌上,隔日再看时却不知所踪。杨罗清告诉记者:“王奶奶是文化人,不说穿怀疑我拿了钱,只是生硬地把我喊到她家:‘你找!’”明显带刺的话语让杨罗清如芒在背,憋着满肚子委屈,没头没脑地满屋子找。一回到家,她就忍不住哭了:“我不干了!”

可隔天,杨罗清就食言了,仍旧耐着性子上门帮忙干活。“直到奶奶自己翻出一叠衣服,一抖落——800元现身了。”老人家顿时脸涨得通红,喃喃地埋怨自己“老糊涂了,不中用了”。

抹干泪,杨罗清默默把这份委屈继续埋在心底。而正是这个小插曲,老人与她重新建立起的信任,坚不可摧。

数据·长沙

目前,加入到长沙市雨花区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的老人已达6208人,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对象406名,余者为自己埋单的普通老人。

截止9月中旬,已有188家加盟商、764个志愿者团队和1007名个人志愿者加入信息平台,在统一调配和监督下为老人提供服务。

声音·长沙

力争让97%的老人受惠“虚拟养老院”

——长沙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吕明

“所有老人都入住养老院是不现实的。”吕明称,国家要求在2015年实现“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接受社区照料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那么,这97%的老年人都可通过‘虚拟养老院’来实现幸福晚年。而且,在家养老也更符合老人心情和传统习惯。”

你能想到的服务,“养老院”都能提供

——长沙市雨花区民政局副局长吴岚

据吴岚介绍,目前信息平台的为老服务项目十分齐全,有紧急救助、家庭保洁、个人保洁、衣物洗涤、烹饪、家庭护理、电器维修、配餐送餐、物资配送、精神慰藉、代缴费用等上门服务;有医疗康复、生活超市、美容理发、洗衣、文化娱乐等网点服务;有陪同就医、购物、游玩、办事等陪同服务;另外还有养老管家、亲情提醒、信息咨询等服务。

“虚拟养老院”投资仅为实体的1/10

——长沙市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袁云犁

袁云犁算了笔账:“长沙新建一所中等规模的养老院,需一次性投资两千多万元,此外每年的运营费用也要两百万元。加上土地费用,折合下来,一张养老床位的成本高达20万元!而我们的‘虚拟养老院’仅投入了220万元,每月的运营费用也仅需三五万元。”

 

接受记者采访时,谢笃松的碗筷就摆放在一旁,只等饭点一到准时开餐!

故事·郴州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喻秋霖

为了老人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谁啊?送餐的吗?今儿怎么这么早!”10月8日上午9时许,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敲响郴州市苏仙区安居小区6栋4单元108号房门时,显然对84岁的谢笃松造成了一些些困惑。

进得屋来,狭小的空间里格外昏暗,一台收音机似乎就是唯一的电器。陪同采访的苏仙区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主任陈玉解释:“老人因视网膜脱落,双目几近失明,所以家中基本不开灯的。又因为耳朵也不好使,几乎成天靠那台收音机作伴。”

其实,谢笃松算不上“标准”的空巢老人——虽然老伴在2004年病逝了,但给他留下了四名子女。因两个女儿都远嫁外地,基本上一年难回家一次,而小儿子“一向对我不好”,前些年,赡养谢笃松的重任几乎全落在大儿子谢和平一个人肩上,包括给因眼疾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父亲送饭。

从谢和平家步行至父亲的住处约需40分钟,即便乘车也得15分钟左右,遇上堵车或恶劣天气,时间上就更难保障了。平时,早餐都是谢笃松自己摸索着用热水壶煮点绿豆吃,中晚餐则由谢和平在家做好后,用保温盒提着送过来。因工作忙,谢和平只能每天中午送饭,一次送足两餐的量,让父亲吃一半,剩下的留着晚上吃。谢笃松眼睛看不见,不敢使用煤气灶,每每到了吃晚饭的点,都是直接烧壶开水,把剩饭泡一泡就当加热了——这种开水泡饭,老人一吃就是好些年!

既然吃口热饭都这么麻烦,那为何不干脆住进养老院由专人安排生活呢?谢笃松一脸坚决:“有儿有女的,进养老院会被街坊邻居笑话呢!”

今年7月,苏仙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进入摸底调研的试运营阶段,据陈玉回忆:“来到谢老家时,他就一个要求——‘希望有人送餐上门’,而我们恰好储备有相关的餐饮企业资源。”于是,谢笃松成为了“虚拟养老院”的第一位服务对象。

从此,老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饭菜量足可口,质量有“养老院”工作人员严格把关,且价格比市场价略微便宜,还不收取任何服务费、打包费。

“我每天中午11点半和下午5点半都会坐在门口等。”不难听出,每日的两个饭点已成为谢笃松生活中的最大期盼,“所以今天你敲门时,我以为是饭菜提前送到了呢!”他还告诉记者,“送来的饭菜好吃得很,满满一碗,每顿一个荤菜配一个素菜,肉管够!”

但时间一长,新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负责送餐的餐馆并非每天都那么准时,尤其生意火爆或下雨的天气,“他们觉得为送一份饭专门跑一趟划不来”。每次遇上这种情况,“养老院”就会把任务揽过来,哪怕工作再忙也抽出人手将饭菜给老人送去。而为确保准点送达,负责送饭的人常常顾不上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一来一回的,自己往往就饿过了头。陈玉称:“这其实并不属于我们的工作范畴,但好在单位离餐馆和老人的家都不是很远,谢老的情况又确实让人心疼,所以我们都乐意给他送饭。久而久之就与老人产生了感情,每次去送饭时还一准陪他聊聊天解解闷。”

“我听到那些送饭的女孩子喊我‘嗲嗲’会害羞,心里感动得很。除了感谢国家感谢政府,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聊着聊着,谢笃松老人的眼眶就红了。

链接

同为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侧重点却可能千差万别,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虚拟养老院”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在于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和个性养老的需求。

 

讲述·郴州

从被骂“骗子”到被老人倾心接纳

8台电脑主机、8部专用电话、11名工作人员、300平米办公场地,却不见哪怕一位老人的身影——这个看上去有些简陋和神奇的所在,就是今年8月份才挂牌试运营的郴州市苏仙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听说是“养老院”,就已经有不少观念传统的老人略微排斥了,更何况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养老院”?所以,成立之初,工作人员没少吃“闭门羹”。

去年才刚大学毕业的邓佩是“虚拟养老院”的一名普通员工,主要任务是外联:“不仅要收集市区所有60岁及以上老人的各种信息,还得联系各个服务行业的企业,把老人的诉求与相应的企业、社会志愿者、社区义工组织等联系起来,以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虽然工作很繁琐,但初期的最大障碍不是别的,居然是来自于服务对象的“不领情”!据邓佩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老人们的不信任是最棘手的。毕竟‘虚拟养老院’刚成立不久,别说老年人,很多年轻人都感到陌生。我们登门收集信息时常被认为是骗子,有些老人甚至连门都不给开……”

“三无”老人是重点关照对象,邓佩向记者透露称,苏仙区扎上街有位71岁的老妇名叫谢六英,起初工作人员上门收集信息时,她表现得很犹豫,“非常地不信任,感觉像是怕别人知道她的情况”。后来邓佩他们才了解到,老人的经历非常坎坷不幸,导致其性格变得较为敏感,“她老伴病逝得早,膝下又无儿女,之前一直在超市做搬运工,2011年因骨质增生导致膝关节坏死,靠四处借钱勉强进行了手术,但还是失去了劳动能力。好在后来被纳为‘三无’人员,可以享受到一定补贴……”尽管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在尽力照料谢六英的衣食起居,但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比如家里突然没油、没米等,“在临时联系不上相熟社区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她尝试着拨打了‘养老院’的电话。看到我们真把她急需的物资迅速送到,这才相信我们是真心为老年人服务的——如今,她包里随时放着我们的联系名片,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虚拟养老院”一步步走上正轨和显露实效,终于开始被越来越多老年人所熟知、信任并倚重,“我们一般通过网上留言与热线电话2812349两种方式与老人沟通,但懂上网的老人很少,所以接听电话成了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往往中午时分是一天里最忙的时候,电话不间断地打进来,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但能够帮助到这些祖辈甚至曾祖辈老人家,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自称“很快乐”。

数据·郴州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8月苏仙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正式挂牌以来,已经收集到6225名60岁以上老人的各种信息,实施了将近200次帮助服务。

声音·郴州

搭建信息化“服务超市”势在必行

——郴州市苏仙区民政局局长何贤能

何贤能介绍说,苏仙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是该区今年的民心工程之一,也是目前郴州市唯一集“信息处理、紧急救助、为老服务、服务监管”为一体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依靠信息网络技术,采用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服务外包方式,力争以最小的建设成本覆盖到了最广人群。

何贤能认为,调动各类信息化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服务平台,是整合社会资源的集中有效的新途径,不仅仅可用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将来一定会形成全社会的“服务超市”,为所有市民提供便利。

 

访谈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委专职副主任兼省老龄办主任陈毅华:

“虚拟养老院”有望惠及全省老年人

10月9日下午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访时,陈毅华高度评价“虚拟养老院”为“社会化养老的一种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陈毅华表示,相对于家庭赡养和机构养老,它拥有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稳定性、更广泛的参与度,能最大程度地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家庭变故等因素导致的老无所依。

但如何实现社会化养老的持续发展,需要认真琢磨。陈毅华举例称,如长沙市雨花区对信息平台的资金扶助,又如郴州市苏仙区将中心员工安排为公益性岗位,这都是政府的一些积极探索。但“授人以鱼”的同时还要“授人以渔”,他认为,“虚拟养老院”的未来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积极思考,政策持续跟进。

研究数据显示,到2035年,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3。据陈毅华透露,接下来,我省将增加“虚拟养老院”试点区,并计划近年内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可以预见,未来的“虚拟养老院”将不限于试点区,不限于相对困难的老年人群,不限于有限的服务内容,而是将无限延伸。

湖南农业大学社会学博士黄诚:

“虚拟养老院”,养老服务的“破题之举”

黄诚认为,从宏观上看,“虚拟养老院”的出现是社会保障服务机制的一种创新、养老资源配置的一种优化,“可称得上是养老服务的‘破题之举’”。

而从运行模式上看,“虚拟养老院”既解决了家庭赡养模式中,子女时间、经济能力有限的窘迫;又突破了机构养老模式中,亲人隔离的困境。

再从社会层面看,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了社会成本,引入了社会多方力量,同时又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创业机会,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然,“虚拟养老院”作为新生事物,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黄诚举例称,比如如何满足更多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何实现服务平台由政府包办向市场化运行模式的转变,如何解决降低成本与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矛盾等,“这些都需在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编后

“别看‘养老院’是虚拟的,带给老人们的幸福感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访长沙雨花区、郴州苏仙区这两家国家老龄委在我省的首批试点“虚拟养老院”后,从老人们脸上捕捉到的真切感受。

显然,“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与国人传统习惯的养老方式,但关键是得“老有所养”。如果把“期望值”再稍微提高一点,那就是得“老有颐养”。如今“虚拟养老院”在长沙、郴州两地的试点都证明了,其不失为一种创新和有效之举。

而民政部门向我们透露的好消息是:无须多久,“虚拟养老院”将不再局限于试点区,逐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让更多老人成为受益者。这个消息无疑是送给全省老年人的一份“老年节”厚礼,也让我们所有人为之欢欣开怀。因为,与“少年强则国强”异曲同工的是,“老年乐才能国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