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e Too第一枪!多名高校学生倡议建立反性侵机制

凤网 2018-01-15 阅读数 115302

2018年才刚刚过去半个月,多起高校性侵案的新闻压得人喘不过气。

1月12日,继“北航学生举报教授陈小武性侵”事件后,对外经贸大学一名学生也在网络上爆料薛姓教授对自己进行猥亵和性骚扰。对此,对外经贸大学纪检委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针对网络反映的问题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正进行认真核查,一旦查实,将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同时已经召回正在国外的当事人。

1月14日,对于此前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北航事件,教育部表示,已经对涉事教师陈小武做出相应处理(撤职)。同时,根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有关规定,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已责成学校解除与陈小武签定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合同。

而此前,北航对事件的通报处理强调,将以此为鉴,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健全相关机制。此通报一出,倡议高校建立反性骚扰机制的呼声在许多大学校园涌动。

这并不是高校学生们第一次提出此类倡议。

早在2014年,在厦门大学被爆出教授诱奸女学生的新闻后,76名厦大校友曾联署呼吁建立机制防校园性骚扰。其中厦大77级校友,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邱鹭风也在联署建议信中这样留言:“希望厦大借这次事件,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校园防性骚扰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维护母校声誉最有效的方式。”

三年之后,机制尚未建立,高校性骚扰事件仍频繁上演。广州性别教育中心在2017年4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在校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显示,75%的女生遭遇过性骚扰。

曾经介入过多起性骚扰案件的前调查记者、澳门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李思磐认为:“在中国,高校教师处理学生利益的任意性过大,而且缺乏监督和问责机制,这就产生了教师向学生实施性侵的空间,不少女生正在面对性侵和性骚扰的问题,学校必须尽快建立相关的防范和应对机制。”

尽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中国高校性骚扰防治机构仍未落实建立。

但在此次的北航事件的发酵下,多所中国高校学子自行发起了关于建立该机构的倡议,并获得广泛支持。

1月4日,北航学子发起了敦促学校及时公布该事件处理结果、建立高校反性骚扰机制的建议信,发起人说,不管是不是本校学生都可以参与。两天之内,已经收集到近2000人的支持意见。

(北航学子的联名信和倡议书)

同时,截止至1月12日,已有61所大学校友纷纷致信母校表达相同的制度建议。

(部分学校学生递送建议的时间表)

尽管学生们在网络上的很多呼声都被淹没,但很多大学的校长和老师对此类行动表示了支持,甚至有学生得到机会和校长进行面对面的会谈。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友何息公众号“以何息言”写道:

2018年元旦当天,前学生罗茜茜实名举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小武教授性骚扰事件爆出,引发更大关注。我感到防治校园性骚扰不能仅止于被动的个案式处理,建立集预防、服务支持和处理为一体的机制刻不容缓,于是在2018年1月2日发出给老学长的公开信,催促建立性骚扰防范机制。令我备受鼓舞的是,就在该信发布两小时内,王军哲校长就回复我,说已经请学校学工部门在专门研究,他很欢迎学生对学校提出建议。

大连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公号“MeTooinDLUFL”写道:

2018年1月7日凌晨2点,为了响应微博“万人致信母校反性骚扰”行动,我们发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大连外国语大学加快建立防治校园性骚扰机制。当天早上8点,刘宏校长就联系到了一位参与联署的在校生进行了会谈。

校方出席了包括校长在内的五位管理层人员,校长说到:“关于你们的‘五个一’我觉得写的非常好”,她表示学校在“五个一”所提内容方面有相关部分负责人但制度或措施应更完善,并对我们的意识予以肯定,表示支持我们的工作。而学校确实已有一些机制防治性骚扰。

(大外学子提出的“五个一”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老师在看到学子公开信后告知,学校已有英文版的性骚扰防治制度和处理流程。复旦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信阳师范大学也回复表示已在研究相关制度。北京大学表达了学校对性骚扰的坚决反对,清华大学也通过非官方途径表示学校有相关投诉机制。

学生的广泛倡议和学校的积极回应,是否真能将高校反性骚扰和反性侵机制落到实处,还尚未可知。但至少公众能够由此认识到,相比于苛责受害者没有早一点站出来揭发真相,相比于关注个别单位对性侵当事人的处理方法,建立校园性骚扰应对机制,才是根治校园性骚扰的关键。

只有当预防、支持和处理性骚扰案件的机制规定到位,使当事人得到有效处理,才能够使受害者有勇气站出来维权。否则,站出来的人只会受到再度伤害,而肇事者还会逍遥自在,高校性骚扰的“陈年旧案”就会越来越多。

希望中国的大学们,可以不负学子的勇气和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