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供图:受访者
怎么写作文?我们记忆中的语文老师的做法几乎大同小异:布置题目,稍加讲解,然后大家就各自开始……能不能写好,就看各自的造化了。怎么教学生写出好作文,大多数语文老师们除了上面的办法,也难有良策。
但是,当语文老师出身的儿童文学作家陶永灿却跟很多同行不一样,他教学生写作文的办法十分独特——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然后再张贴出来跟学生作文进行比较。这办法听上去挺笨吧?但是,就是这个笨办法,他坚持了12年,既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也把自己培养成了湖南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这名笑称自己“从来没想过当作家”的教师写出了名堂:出版了长篇小说《黑喜鹊白喜鹊》《芭蕉寨少年》,中短篇小说集《有鸟的秋天》、图文书《老标语——中国墙壁上的历史》、长篇报告文学《筑梦潇湘看高速》等。先后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三届张天翼儿童文学奖。多篇小说被《儿童文学选刊》等专业刊物转载,短篇作品《泥鳅》入选《2006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
11月3日,陶永灿饶有兴趣地跟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谈起了他与众不同的教学与创作经历。
我和学生的作文课
“我的作家道路,是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开始的。”当谈起自己如何走上写作道路时,陶永灿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陶永灿回到家乡绥宁县,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每周都有两节作文课。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陶永灿一度绞尽脑汁。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了叶圣陶关于老师教作文的理论:“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陶永灿突发奇想想,觉得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就这样,每节作文课,学生在讲台下写,他在讲台上写跟学生写同题作文。写完之后,陶永灿会把自己写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门上,“通过对比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自己的进步。”陶永灿的这一做法,让学生们感到十分新奇,大大提升了写作兴趣。渐渐地,陶永灿发现学生们的作文的确越来越好了。于是,这个方法他从乡村用到了县城,一用就用了12年。
陶永灿说,当时学校订了很多如《小溪流》《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这样的杂志,杂志里都有征稿信息。他觉得自己和学生一起写了这么多作文,也可以试着投投看。没想到,第一篇投稿就成功发表了。
“我当时给学生布置的的作文主题是‘印象最深的童年故事’。”陶永灿回忆,自己在课堂上写的同题文章叫《认门儿》。“我外婆家在绥口街的一个商铺里,当时所有商铺的门都是一模一样的,我去外婆家玩,常常分不清地方,认不出外婆的门。后来我就想了一个方法,给外婆家的门编了号,往街口数数,第七个门就是外婆家啦!”
这样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发表在了《小溪流》杂志上,这让陶永灿信心大增:“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要当作家、要搞创作,后来才发现,只要好好写,发表作品并不难。”从此以后,陶永灿便有意识地开始了文学创作,那一年是1990年。
让生活里的感动去感动读者
为什么将自己的创作主题定位为儿童文学?陶永灿说,这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的大部分人都是学生。另一方面关于童年,我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学生的生活和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总能激发陶永灿的灵感源泉。
陶永灿成长于湘西南大山中的瑶族山寨,山寨里的人和事都化成他笔下的点点滴滴。《乡村一物三题》是陶永灿早年写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三个乡村人物——赤脚医生、骟兽医和杂货客。其中的赤脚医生便是以他童年时曾遇到的真实人物为原型。
“当时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和姐姐常过去请他开药。拿药回来时我们要经过一个山坳,山坳里有棵老树,传言那棵树曾经吊死过人,我和姐姐每次经过这里都很害怕。医生的病人多,不能送我们过山坳,他就会在山脚下看着我们爬过山坳,时不时发出咳嗽声给我们壮胆。”童年感受到的善意,始终存储在陶永灿的记忆里,当提笔创作时,这些东西就变成了温暖的文字。
短篇小说《黄帽子》的灵感则是来源于一位少年时代里老师。“老师讲课很好,就是一年四季都戴着帽子,学生们都很好奇,他帽子底下到底藏了什么秘密。”日复一日,好奇的孩子们始终没有参透老师的秘密。老师的儿子是拖拉机司机,后来因为一场车祸意外去世。老师处理完儿子的丧事回来上课的第一天,学生们纷纷起立,整堂课没有一个人坐下,而是站着听完老师的讲课。老师很感动,站在讲台上脱帽向学生鞠躬行了一个礼。当大家看到老师是一个癞皮头时,在场的孩子们竟然个个肃穆,没有一个人笑。
“生活中的故事带给我许多感动,我又通过自己的笔,将这种感动带给读者。”无论是《黑喜鹊白喜鹊》中少年何天喜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还是《陀螺转溜溜》里树生救起了落水的与之有恩怨的大勇,亦或是《芭蕉寨少年》中的子南与石头坚持寻求甘木死亡的真相最终捕获日本鬼子头目……书里人物的经历都是陶永灿从自己的童年记忆与体验里一点点衍生出来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在陶永灿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谈起儿童文学,大多数人的印象是轻松愉悦,但陶永灿的作品背景不乏苦难,甚至还有抗日题材,现在的小朋友会喜欢看吗?陶永灿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儿童文学作品当然可以轻松、好看,但那样的作品太‘甜’了,经常吃甜品不仅会坏牙齿,还会造成偏食、营养不良,影响健康成长。每一个孩子,包括今后几十年,不可能永远面对甜味、鲜花和赞语,我们还要面对困难、打击、挫折和失败,要面对剑与火、面对鲜血和死亡。文学作品不能与生活脱节,不能给孩子造成生活的假象,误导他们。”
给孩子看的作品有三个要求
“我女儿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放在书房里。”陶永灿认为,要给孩子们看他们能看得懂的作品,“像四大名著这样的‘大部头’,不管是世界观和文字,小孩子根本没办法理解,这些书待成年之后再看会更好。”推荐给孩子的作品,陶永灿有三个要求:“一要美,二要有想象力,三要对孩子有所启迪。”
作为爸爸,陶永灿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育儿经验:根据女儿身高的增长来安排她的阅读书籍。“我把适合女儿读的书放在她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把不适合她的书放在书柜上面她拿不到的地方。”
在陶永灿的熏陶下,女儿不仅自然而然地爱上了阅读,对写作也是兴趣满满。“她小时候经常给省内的一些儿童文学杂志投稿,也不跟我打招呼,发表了才告诉我。”陶永灿说,女儿当时就和他表示,想靠自己而非爸爸的力量发表作品。
如今,很多父母都在操心孩子不爱书更爱电子产品的问题,陶永灿说,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家里要有读书的氛围。“有条件的可以专门做一个书房,让孩子在书籍的环绕下阅读,对写作和思考也大有帮助。”而家长更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就不能沉溺于电子产品。
很多家长在买书的问题上,总是很纠结,在陶永灿看来却十分简单。“比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众多儿童文学作品家长都可以放心买给孩子阅读,此外,国外作品可以选择《世界儿童文学典藏书系》系列的图书,不仅故事好,而且语言精彩,都是放心产品,家长完全可以‘盲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