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飞的”千里救援湖南女孩,同一天,来自湖南的“救命细胞”也出发了

凤网 2019-03-21 阅读数 298069

△接回“生命种子”后,窗内的佳佳满心期待,窗外是父亲的陪伴。

上海志愿者为湖南女孩带来重生希望 湖南4名志愿者同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

打个“飞的”,来自湖南的“救命细胞”出发了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实习生 刘聪 通讯员 谭孝 李奇 姚家琦

住院治疗96天,眼看着女儿佳佳日渐消瘦,刘昇洋湿了眼眶——作为一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父亲,若想要救女儿,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全国数十万分之一几率的造血干细胞配型上。于是,他从老家来长沙,陪在孩子身边,等待一个前路渺茫的重生机会…… 

3月18日晚,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内科移植病房里传来了好消息——经过两个多月的寻找,在250多万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佳佳幸运地找到了匹配的那一位。此时,医生正带着从志愿者身上抽取的“生命种子”从上海返回长沙。 

就在佳佳收获希望的同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在3月19日上演了温情一幕——4名志愿者同一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千里之外的4名重症白血病患者送去了希望,也创造了湖南造血干细胞一天内成功捐献人数的最高纪录。

△为上海大学生抽取造血干细胞后,宋娜为志愿者送上一束花,留下珍贵的合影。

上海大学生拯救湖南小女孩,医生“打飞的”接回“生命种子” 

3月18日22时,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内科医师宋娜带着从上海志愿者身体内取出的186ml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抵达长沙。而此时,她所在医院移植病房的医护人员正集结待命。 

“没想到真的等到了奇迹!”见到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佳佳的父亲刘昇洋重复着这句话。 

11岁的佳佳来自娄底新化县,从小成绩优异,是父母的骄傲。然而,2018年12月13日,佳佳的脸上突然冒出不少血点,带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医生怀疑是白血病。 

刘昇洋说,女儿被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求医,他带着女儿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一住就是96天。 

发烧、咳嗽、重度感染,看着女儿饱受折磨,刘昇洋特别绝望。医生告诉他,要治好佳佳的病,就必须要找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 

“我患有鼻咽癌,她妈妈又是肝炎患者,都不符合移植条件。”于是,这个家庭重生的希望便落在了寻找一个仅有数十万分之一匹配机会的捐献者身上。 

一边是遥遥无期的等待,一边是无法承担的医药费用……在到处借债支付了60多万元医疗费后,刘昇洋终于盼到了好消息:那个造血干细胞HLA配型能够与佳佳完全匹配的人找到了——对方是一名23岁的上海大学生。 

得知这一消息,宋娜紧急飞往上海“取血”,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生命接力。 

△3月19日凌晨2时,佳佳顺利完成了干细胞移植,医生正透过监控屏了解孩子情况。

3月19日下午,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从湖南省儿童医院了解到,3月18日23时,上海大学生捐献的外周造血干细胞已经回输佳佳体内,这也是该院首例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3月19日凌晨2时,佳佳顺利完成了干细胞移植,目前正在恢复治疗中。 

“如果后续恢复情况好,佳佳将会从相对隔离的百级层流仓转至层流床接受后续治疗。”该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张本山介绍,造血干细胞输入后,会在佳佳的体内繁衍出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这样一来,佳佳的贫血和抵抗力弱等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4名湖南志愿者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危重生命接力 

人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有人受益便有人奉献。在这场寻找造血干细胞的生命接力中,湖南女孩佳佳的幸运来自于一名上海大学生志愿者的默默奉献——而在湖南,也有无私的人们在为他人带去希望。 

23岁的大学生邹勇回到了长沙。3月19日,他与另外两名志愿者齐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同日,在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有一名志愿者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们的善举将为4位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可能——由于造血干细胞匹配难度很大,甚至随时面临捐献者悔捐等情况,所以,4人同日采集的情况在湖南也是首次出现。 

邹勇的老家在广东,2015年考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一军训刚结束时,他第一次献血。半年后,他填写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同意书》,正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型地中海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免疫缺陷等病的唯一治愈方法。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在血缘关系中找到相合供者的机会很小,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供者,但匹配几率只有数十万分之一。

△3月19日,抽取造血干细胞后,邹勇收货了不少点赞。

2017年寒假,邹勇接到湖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的电话,被告知他与广西南宁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希望他能进一步配型。邹勇没犹豫,答应了下来。结果配型结果真的吻合! 

不顾家人反对,2017年4月27日,邹勇顺利完成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捐献。当时,从广西前来接收造血干细胞的医务人员带来了受捐患者送给邹勇的一张祝福贺卡,上面写着:“好人一生平安!” 

邹勇至今都珍藏着这张贺卡。 

然而,2019年春节过后,邹勇再次接到了湖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之前救助的那位患者病情出现了反复,再次恳请他捐献淋巴细胞以渡过难关。 

“我今年大四,已经在广州实习了。”邹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接到求助电话,他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他很希望能够继续帮助对方,但另一方面也有些许犹豫:“眼看着就要入职了,再回长沙捐献需要请假休养,也不想家人担心。”

反复思考后,邹勇还是选择了二次捐献。3月16日,他向单位请好假,专程从广州赶回长沙,为捐献做准备。

>>现场 

志愿者:无法拒绝“数十万分之一的缘分” 

3月19日,邹勇成功完成捐献。与他同病房进行采集的还有两位“大哥”。 

志愿者刘东来自于娄底双峰,2003年从部队转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作为退役军人,他每年都会参加单位举办的献血活动,并于2011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想不到8年以后,我竟然真的成功匹配并且进行了捐献。”刘东说,“我的妻子在双峰县农商银行上班,我们是同年一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现在我配上了,她还在等待当中”。 

另一名志愿者李述来自岳阳平江,是一位房地产销售人员。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初配电话后,他很坚决:“数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概率我都碰到了,这是天意,能救别人的命就行。” 

3月19日下午,从捐献志愿者身上抽取的造血干细胞,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登上不同的飞机,踏上了开启“第二次生命”的旅程。数小时后,它将进入患者的身体,为他们带去新的希望。 

(按照国家骨髓库双盲原则,文中志愿者皆为化名)

>>声音 

消除捐献误解,传递爱心希望 

“不少人对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存在误解,其实这个善举对身体没有任何损害,操作过程也很简单。”湖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主任张赞介绍,目前,我国每3000人中就会有一例白血病患者,但是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不了解,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因此,很多的白血病患者因为等不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而离世。 

“每一条生命都值得珍惜和敬畏,少一份冷漠,便多一份希望。”张赞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科普和宣传,让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 

据了解,目前,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志愿者入库达到134560人次,累计捐献数量568人次,位居全国第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