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父母已经等不及了!”打拐大V陈士渠:用科技与爱让孩子回家

凤网 2019-07-10 阅读数 352113

编者按:

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的珍贵不言而喻。但虎视眈眈的人贩子,却以各种伪装躲藏在阴暗的角落,等待机会,将这份珍贵从父母身边带走。

寻回失去的孩子,保护身边的孩子,让天下无“拐”,正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7月3日至4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就在湖南长沙举办了2019年度落实反拐行动计划县级妇儿工委主任培训班。来自11个省区、51个县市区的妇儿工委主任(分管副县长)和省级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

在此过程中,我们采访前来参会的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以及“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这两位打拐、寻亲领域的大咖们说,让孩子回家是一件“与死神赛跑的事”;而爱与科技的并驾齐驱,也正让那些被迫与父母分离孩子的回家之路变得越来越清晰。

打拐大V陈士渠:用科技与爱让孩子回家

文: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张秋盈 实习生吴倩

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小兵

“快点,再快一点,孩子们的亲生父母已经等不及了!”陈士渠对来自全国各县的妇儿工委主任说。

作为我国公安打拐一线重要人物的陈士渠,曾任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10年,是著名微博大V,现任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

在2019年度落实反拐行动计划县级妇儿工委主任培训班上,陈士渠告诉学员们,经过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和相关部门的综合治理,目前犯罪分子采取盗窃、抢夺、拐骗等方式拐卖儿童案件的发案率大幅减少,每年的发案从上世纪的几千起,到现在的不超过两位数,即使有零星案件,也基本实现了快侦快破。

“如今亟待解决的是积案问题,有的孩子丢了二三十年,父母都六七十岁了,只盼着再见一面。”陈士渠希望各级妇儿工委能够行动起来,帮助那些仍在承受骨肉分离之痛的人们;而同时,科技的力量,爱心的合力,也正加快着孩子回家的步伐。

寻找被拐孩子,就是与死神赛跑

7月3日,在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访时,谈起“打拐”,陈士渠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高发期。“一个县的看守所里,都能关不少人贩子。”陈士渠说,盗窃、抢夺、拐骗,是当时人贩子的常用手段。“在火车站上个厕所,一转身孩子就不见了”——这是当时不少被拐儿童父母的惨痛经历。

同时,人贩子的流窜性极强,往往甲地拐、乙地转、丙地卖。过去,人口失踪24小时方能立案启动刑侦调查,再加上信息技术限制,靠张贴寻人启事、民警挨家挨户排查,很难再把孩子找到。

针对以上情况,国家开始重点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2007年,公安部成立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陈士渠被任命为主任。他曾在2000年被抽调参加第四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并撰写论文《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形势与对策》,提出了“基层公安机关打拐经费困难”“安置、遣返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及相关对策。

彼时,打拐办编制只有5个人,再加上从各地抽调的5名干警。陈士渠带着他们,哪儿有案子往哪跑,十几年跑遍了全国各省。2010年12月,他开通微博收集线索,头一年就有超过45万人“@”他。

“除了求助,还有人跟我举报,比如村里出现了来历不明的孩子或妇女,他们可能是被拐的。”陈士渠说,利用新媒体,他可以有效解决拐卖犯罪的隐蔽性、流动性问题,同时警示更多父母犯罪分子的作案方式,从而提高警惕,并适当震慑犯罪份子。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有了根本好转,“那么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决积案、而且要快”!

让陈士渠这样迫切的原因,是他见过太多被拐孩子的父母,“年纪一大把了,就等着见孩子一面”。但更多时候,这些父母等来的是失望,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再与孩子团圆。

“帮助被拐孩子的父母寻子,就是与死神赛跑。”陈士渠感叹,他经常向各地的公安干警们说,“快一点,再快一点,孩子的亲生父母等不及了”。

AI跨年龄识别,帮孩子们找回“记忆”

积案难破在哪?陈士渠分析,一是有的孩子被拐时年龄太小,不记得自己的经历,长大后外出求学工作,更没人知道他是被拐的。并且时间越长,孩子的体貌特征变化也越大,即使孩子站在父母眼前,他们也不一定认识。

但今年6月,一次AI人脸识别技术的成功,让陈士渠又充满了期望。

事情要从2014年说起。当年,四川警方抓获一名拐卖儿童的人贩子,通过监控视频等线索,确认他从2008年开始便连续作案,共拐卖13名儿童。当年发案的3名儿童马上获得解救,但还有10名孩子在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没有结果,只知道被卖去了广东。

这10名被拐孩子的父母奔波在全国各地,拿着老照片,参加一个又一个寻亲大会,警方的心也一直为他们悬着——直到去年12月,陈士渠去腾讯公司调研,了解到一项新技术。

这项技术的名字叫做“跨年龄人脸识别”,来自腾讯优图实验室。该研究负责人通过对0-18岁人脸的成长变化进行模拟建模,生成大量可供学习的人脸样本,然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来学习这些人脸在成长过程中的复杂变化。该技术经过测试,准确率达到96%以上。

陈士渠一听到这个消息,便马上介绍给了四川警方。通过该项技术,10名被拐孩子和广州地区所有的学生档案进行了人脸识别,再将每个孩子比对结果中前5个最像的结果进行线下DNA确认,最终比中了7个。

找寻孩子十年的向桂宏正夫妻,在接到警方通报时抱头痛哭。因为10年寻子的漫漫长路,终于可以结束了。

“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项技术,陈士渠对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

团圆系统,科技与人心共聚“回家之力”

在利用信息技术“打拐”上,另一个由公安部主力打造的“团圆系统”同样成效显著。

2019年6月2日,儿童节过后,公安部公布了了一则信息:由公安部主持开发的“团圆”系统上线满3年,系统共接到儿童失踪案3978件,找回3901个失踪的孩子,找回率达到98%。

陈士渠介绍,“团圆系统”是公安部2016年成立的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它的后端是5000名左右来自全国具有权限的打拐民警。孩子失踪、家长报警、民警调查确认后,会在系统后台发布孩子的照片,描述体貌特征、在哪里失踪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将会按照由近及远的推送规则,在平台接入的App内弹窗提示,用户一旦看到,就会联合寻找。

“相当于‘天罗地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现犯罪分子的踪迹。”陈士渠说,目前该平台已经接入包括新浪微博、高德地图、支付宝、UC头条、UC浏览器、手机淘宝、YunOS系统、腾讯QQ、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百度地图、百度APP、360手机卫士、滴滴出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腾讯新闻客户端、钱盾、宝宝知道、易到、OFO、宝宝树、新华社客户端、央视影音客户端、饿了么、点我达等25家新媒体和移动应用。

公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据“团圆”系统公布的数据,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失踪儿童平均找回时间从此前的132小时缩短到78小时,压缩了近一半的时间。3天虽然不长,但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却弥足珍贵。

“另一份数据,则更显示了群众力量的伟大。”陈士渠介绍,上线三年的“团圆”系统接近4000个儿童失踪案件中,93%的案件是在群众提供的线索之下找回孩子的,这个比例包含了亲戚朋友的线索及网友的线索。

陈士渠说,反拐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参与,才能凝聚出超强的威力,进而对人贩子形成强大的震慑,“最终实现‘天下无拐’”。

相关链接:“宝贝回家”创始人张宝艳:“我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