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云教育大楼
文/张伊人
大理白族通常将姑娘称作“金花”,经典电影《五朵金花》至今仍闪烁着光芒。今天,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女性,奋战在滇西教育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她们克服水土不服、高原反应的身体压力,将对家庭的牵挂埋在心底,扎根彩云之南。她们是美丽的扶贫”金花”。
扶贫,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在洱海之滨,有一所因扶贫而建的应用型普通公办本科高等学校——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简称“滇西大”)。2018年7月,教育部第六批赴滇西挂职干部人才奔赴滇西教育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而此前,中组部、团中央、教育部、部属高校也以智力帮扶的方式派出16名干部专家赴滇西大挂职,其中不少都是女性。让我们走近这些扶贫“金花”,了解她们的故事。
2019年11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领导向南方十省(区、市)记协一行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叶红摄影
2017年9月1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滇西大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2018年7月7日,教育部赴滇西大第二批挂职干部和第三批挂职干部合影。
周雪松:带领同事“包揽”6项校级课题
2017年5月22日,来自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周雪松老师作为教育部第五批滇西扶贫挂职干部来到云南,挂任滇西大普洱茶学院副院长。在两年多的挂职工作中,周雪松多次带领年轻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交流,了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壁垒,并结合他们的专业背景,指导他们积极申报了多项校级课题。仅2018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所有自然科学研究的6项校级课题,都被普洱茶学院收入囊中。
除此之外,周雪松还和同事们齐心协力完成了“植物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利用科学与工程”三个新专业的申报,几乎完全覆盖了从茶树的育种、栽培到茶叶的加工、生产以及茶叶生产加工中废弃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茶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了专业集群,为普洱茶学院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雪松对滇西大普洱茶学院学生作考研动员。
由于普洱茶学院师资紧张,周雪松在完成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资源循环科学导论》《科技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竭全力,心底无私天地宽。2019年4月,周雪松的母亲不幸逝世,在那段沉痛的日子里,她把对母亲的思念、对家人的愧疚深埋在心底,凭借着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没有耽误过任何一项工作。
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周雪松自称为“挂友”。她说:“我来到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滇西工作,面对滇西落后的高等教育设施和办学理念,我们‘挂友’们一起奋斗、拼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韧劲,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坚定地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
朱颖娴:用严谨学风感染滇西
2018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朱颖娴作为中山大学第三批帮扶干部挂职于滇西大傣医药学院,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教学、校校合作、教学研究、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一来到滇西大,朱颖娴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挂职期间,朱颖娴根据受援单位实际情况,着力加强傣医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同时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专业教师人才库,以帮助解决部分专业课教师紧缺的问题;积极推进教学规范化建设,督促并指导组建课程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试讲、听课、评课等,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统筹推进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调促成傣医药学院与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农垦医院等5家医院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药学专业专家学者到学院开展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并组织优秀学生开展冬令营学习交流活动等。
2018年8月9日,朱颖娴培训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新入职教师。
看上去瘦小文弱的朱颖娴,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一年来,朱颖娴与即将小升初的女儿分离,一年时间才见过一两次面。她把对孩子的思念埋藏在心底,一心扑在工作上,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她深知扎实的基本功对于医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熬夜批改学生作业,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手把手进行指导,用中山大学勤奋严谨的学风感染着傣医药学院的师生。
李冬梅:来自东北的温暖春风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李冬梅老师在滇西大挂任珠宝学院副院长。从祖国东北到西南,李冬梅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原反应、饮食差异等困难,始终任劳任怨,认真履行职责。在滇西大挂职期间,李冬梅主管珠宝学院教学建设与规划处,负责教研室、教务管理、招生就业、科研、实践教学、国际交流、创新创业、图书馆等多项工作;同时关心学院师生发展,利用自身心理学专业优势,为教师进行心理学培训和心理教师专业辅导。
2018年11月8日,李冬梅(右)在滇西大珠宝学院主持讲座。
在珠宝学院的每一天,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周末、节假日,不管多么疲惫,李冬梅总是用亲切的笑脸迎接学院的师生,像春风一般温暖和煦。学院师生说:“不管李老师今后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想念她。”
“一次滇西行,一生滇西情。”这三位才女是许许多多挂职干部的缩影。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滇西大的全校师生,也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奋战在滇西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实验楼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公办二本院校。学校充分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先进办学理念,采用一个总部,下设若干特色学院和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开放式办学构架1+N+M,“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办学。
学校总部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作为管控、协调、服务和创新中心;总部设有管理学院和三个特色学院,特色学院分别布局在滇西特色优势产业聚集的州市,首批建成傣医药学院(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洱茶学院(位于普洱市思茅区)、珠宝学院(位于保山市腾冲市),特色学院主要承担专业及实践教学任务。
作为教育部与云南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措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滇西大坚持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带动周边,按照“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现有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酒店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工艺美术等18个专业。三年多来,滇西大教育教学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为脱贫攻坚和滇西教育中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