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颂歌》这么多大咖,为何C位是她?

凤网 2020-09-23 阅读数 19496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以湘西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为切面、反映三湘大地精准扶贫历程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聚集了不少文艺大咖,比如观众熟知的金牌主持人何炅、“乘风破浪的姐姐”万茜、“国民妈妈”张凯丽、“正剧小生”谷智鑫等等。

这么多大咖,谁站C位?告诉你,《大地颂歌》的C位担当是一名“苗族老大姐”。在第一幕《风起十八洞》中,大家众星拱月,将这位老大姐围绕其中;而7年前,总书记也是坐在她身边,拉着她的手,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大姐”的原型人物叫石爬专,是十八洞村村民。饰演石爬专的,是湖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晖。舞台上,她来讲述她的故事;生活中,她则映射了无数被精准扶贫改变命运的女性的人生。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齐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看!电视里那是你”

黑暗中,一束光打在舞台中央——十八洞村村民围坐在石大姐家中,一起观看《新闻联播》。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先走进位于村口的苗族村民施齐文的家……” 

“你看,电视里那是你!”有人一声吆喝,大家跟着起哄,石大姐有些害羞。

此刻正在上演的,是舞台剧《大地颂歌》的第一幕《风起十八洞》。而这段村民围坐观看《新闻联播》的情节,正是7年前真实发生的故事——它掀起了十八洞村翻天覆地变化的序章。

石大姐的原型人物名叫石爬专,她和老伴施齐文住在十八洞村村口。石爬专生在大山、长在大山,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只能说苗语。婚后,夫妻俩养育了两个女儿,终日辛苦劳作,但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生活一直非常贫困。

“我们都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也认命了。”石爬专在一次采访中回忆。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察看苗族村民施齐文家的猪圈。(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总书记来十八洞村考察那天,首先走进的就是她的家。进屋后,习近平总书记看了看她家的粮仓,问粮食够不够吃?又问她种不种果树?养不养猪?问罢,总书记还走到猪圈边,看她家养的猪肥不肥。

一开始,石爬专根本不知道这位客人是谁,她主动问道:“怎么称呼您?”村主任施金通当起了现场翻译,他向总书记解释:“两位老人家里没有电视,又都不识字,所以认不得你。”

施金通记得很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后,笑了。他向石爬专介绍自己:“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施金通则告诉石爬专,“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握住石爬专的手,又询问她多大年纪。他听说老人64岁了,便道:“你是大姐。”

习近平总书记和石爬专亲切交谈的一幕,被画入了“你是大姐”主题画。

也是在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而那一天,石爬专家唯一的“电器”,是一盏节能灯。

7年间,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作为精准扶贫的对象,石爬专一家被纳入低保,县扶贫工作队送来榉木苗、梨树苗。游客纷至沓来,石爬专家成了全村腊肉熏制、销售的窗口。工作队还借此帮她在家开了个小商店,卖饮料、方便面、书籍和纪念品等。

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石爬专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村里猕猴桃合作社的原始股东,2017年分红2000元,2018年分红2400元。

2019年,十八洞旅游公司正式营运,截至11月,游客超60万人次,带动全村农家乐、乡村民宿大发展,猕猴桃、黄桃、腊肉、蜂蜜、苗绣、山泉水等土特产品热销。2020年,十八洞溶洞将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预计年游客可达100万人次。

2019年12月29日,村民石爬专领到收益金后开心的不得了。(红网花垣站 吴建斌 摄影)

“神仙过的日子也就是这样了!”此时,石爬专已有了电视机,每天打开电视,她都会先看看有没有总书记的报道。

湖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晖在《大地颂歌》中饰演石大姐。

曾两次荣获田汉最佳女主角奖、戏剧艺术节最佳女主角奖等奖项的湖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晖在《大地颂歌》中饰演石大姐。在她看来,朴实、善良是石大姐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大地颂歌》的一次彩排中,石爬专老人也来到了现场。就像7年前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一样,她也一眼就认出了舞台上的“自己”:“这是我,这就是我!”

改变“石大姐们”的命运

石爬专的命运,也折射着无数偏远地区农村妇女的命运。

过去,她们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和劳作,不敢吃不敢穿,不敢看病,甚至不敢出远门。但通过精准扶贫,她们不仅生活富裕了起来,苗绣、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让女人们拥有了“职场”和自信,农家女纷纷吃上了“艺术饭”。

从12岁就开始学习苗绣的石美梅,已坚持苗绣30多年。她说,以前绣一个衣服的花纹只能卖一两元,现在可以卖到几十甚至几百元。

在十八洞村,苗女的刺绣功夫原是家传,但因为交通闭塞,绣品卖不出去,妇女们也没有靠针线赚钱的想法。

为开发该村的苗绣产业资源,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妇联积极响应,三级联动,探索出一条农村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的“精准扶贫”之路。各级妇联组织人员对苗绣市场进行系统调查,培训妇女、提高刺绣技术水平;引进企业,实行对口加工、订单生产;上争外引,共投入60多万元用于技术培训、购买原材料和开辟市场。多措并举,为十八洞绣娘的一双巧手“镀了金”。

随着苗绣产业的开发及当地旅游产业的兴旺,十八洞村的苗绣热销了起来。“石大姐们”半个月绣完一件,能赚几百元。而一件纯苗绣的衣服,可以卖到2000元。当地妇女不必背井离乡,靠手艺就能丰衣足食。

现在,十八洞村有了苗绣展示厅,一些精美的绣品,还多次参加文博会、赶秋节、苗绣展销会等活动。

在《大地颂歌》第五幕《幸福山歌》中,舞蹈演员们献上了一曲以苗绣为主题的表演。在苗绣织成的“团圆”中,有采摘猕猴桃的年轻小伙、有载歌载舞的苗族“翠翠”,十分的欢快、活泼、喜庆。

“银针玉指长,织对金凤凰,五色美衣裳,绣带送情郎。”深山里的苗绣产业,不仅表达了农家生活的幸福甜蜜,也打开了农村留守妇女的致富之门,绣出了一幅苗乡好风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