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记者节前夕,湖南女记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救3岁男孩

凤网 2021-11-08 阅读数 31986

文:今日女报/凤网 (见习记者 朱泓江)

北京男孩翔翔(化名)今年3岁,因患有脑蛋白质营养不良,血液功能已经出现障碍,随着病情发展,将会影响男孩智力发展,产生不可逆的伤害,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记者节前夕,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一名记者陈超霞,为翔翔送去了生的希望。

捐献后的躺在病床上休息的陈超霞。

10月27日下午两点,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陈超霞作为全国第1223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出19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而这份特别的礼物已经火速抵达北京,为3岁男孩送去希望,一场南北联动的希望通道被社会各方合力打通。

配型成功!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陈超霞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一名记者,3年前,她在“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专题节目中,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向公众解答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途径、意义,呼吁更多人参与这项公益事业。也就是在那次采访拍摄中,她郑重签下了志愿申请同意书,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而当时拍摄的造血干细胞专题报道在湖南卫视播出时长12分钟,是这类题材在卫视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次。

两个月前,陈超霞接到湖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患者与她配型成功,而且是十个位点全相合,这在非血缘关系中,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当听到自己突破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和一名年仅3岁的小男孩配型完全吻合后,她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因为配型都是秉承双盲规则,能在冥冥之中和另外一个生命产生交集,这是一种幸运。让我觉得非常兴奋,填写申请书的时候,我就在等这一天。”陈超霞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为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干细胞,陈超霞做足了准备,多方询问了相关领域的医生。身为记者,职业性质要求她二十四小时必须开机,但在准备捐献的两个月内,每晚十点她便将手机关机,进入睡眠,并严格按照医嘱,坚持锻炼身体,合理膳食。

捐献后的躺在病床上休息的陈超霞。

捐献前五天的时间需要每天注射一针动员剂,以便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动员到外周血中。

陈超霞将自己的采集之旅拍摄成了VOLG《超人捐髓记》,她说这是一种纪念方法,也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最直观的捐献过程,从刷脸打开科室房门,到找到医生注射动员针。

因为陈超霞参与过湖南省很多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的报道,她早已对捐献流程十分熟悉。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后,反而有一种熟悉感。越临近捐献日期,越是急切,“再快一点,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就能输到孩子的体内了。”

努力推广造血干细胞捐献

事实上,陈超霞参与创造的生命奇迹并不止这一次。2013年,当时才9岁的雯雯(化名)被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推测雯雯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但雯雯的妈妈没有放弃。后来,在中华骨髓库的帮助下,雯雯成功配型。

但雯雯家庭贫困,父母也重病在身,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治疗费用,正在为难之时,陈超霞全程参与了策划报道,为这个困难的家庭筹款百万余元,挽救了雯雯的生命。

身体基本已经痊愈、在北京求学的雯雯得知陈超霞又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也特意赶到陈超霞的床旁陪伴她,一起唱起了当年那首陈超霞第一次去她家采访时教她的那首《隐形的翅膀》。

当年,在陈超霞的帮助下,被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雯雯成功配型,获得了生命的希望。得知超霞姐姐这次要捐献,雯雯特地来看望她。

作为常年跑医疗健康线的记者,陈超霞经常和医生、患者、家属打交道,她说最害怕的就是去儿童血液科,“看着那些小朋友们乖乖地做放疗、化疗,等待配型,想到不是所有孩子都那么幸运能等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他们的生命之花还未盛放就面临凋零,就感到心痛。”所以,在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和意义后,陈超霞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从报名成为志愿者,到匹配成功成为捐献者,陈超霞说,她希望以亲身体验告诉大家,“骨髓捐献并不会伤害身体,但可以挽救一条生命,以及一个家庭。作为一名记者,我觉得应该做更多的科普,让大家有勇气来奉献爱心,投入到这份充满爱的事业中来。”

同天和陈超霞一道进行捐献的,还有两位90后男性——湘西小伙小宇和来自益阳的青年医生小彭,他们的造血干细胞将送往成都和重庆。所有的造血干细胞都由配送人员专门护送,力求万无一失地将“生命源泉”送到患者手中。

“太多人误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抽骨髓,甚至有谣传说会掉头发,让自己身体变差,其实并不会这样。”陈超霞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采访报道过多位捐献者,这些捐献者的生活并没有被影响。

有一些民众看到陈超霞以往的报道后,都联系到她,想向她询问捐献的方法,陈超霞都会耐心普及和引导。“大多人面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一无所知。恐惧是来源于未知,太多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误导大众,我作为媒体工作者应该要为大家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从病床上下来的陈超霞(右三)看望一起捐赠造血干细胞的捐赠者。

湖南造血干细胞捐献率全国第一

湖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中心主任张赞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目前湖南省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总人数达到了16.2万人次,省内库房存量排到全国前十,捐献率居全国第一,“我们在全省的献血车中都有布置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公众可在参加无偿献血的同时,填写《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留取约8毫升血液即可加入中华骨髓库。希望年龄18到45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多多参与。”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有一套标准流程,红十字会对志愿者血样采集后,进行数据入库,当得到匹配配型后,进行初次配型、高分辨率匹配后,再对志愿者体检,通过严格体检的捐献者,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进行输注患者。

张赞告诉记者,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为十万分之一,配型成功对于患者来说,可谓是一种奇迹,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拯救一个家庭。而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采用的为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并非网络谣传的“抽骨髓”“抽血浆”,中心年均管理捐献移植案例113起,成功率达到100%,“我们红十字会将针对捐献者进行24小时跟踪随访,随时为捐献者提供必要的服务,所有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工作,下了班就都是志愿者,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捐献者安心,希望促成每一次的配型计划”。

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后,接受捐赠的患者先会进行“致死量”化疗,完全杀灭癌细胞,同时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这一过程,意味着患者的免疫力会被抑制,随后患者会进入无菌仓中等待造血干细胞输注。“但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自愿公益行为,不存在任何协议的限制,而如果这时捐献者心理发生动摇,决定暂停配型计划,患者将完全暴露在风险之中,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绝望的。”张赞说,她曾经处理过一例外省的类似事件,面对捐献者的临时动摇,湖南省红十字会利用2个工作日寻找到了一位和患者匹配的司法警察,并完成了采集、配型、输注等流程,创造了生命速度。

张赞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骨髓移植需要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配型,首选配型相合为兄弟姐妹,其次为配型适合的非血缘供者(骨髓库寻找),而当下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无疑造成了骨髓移植配型难度加大。所以,她也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呼吁,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注、支持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号召更多健康适龄的朋友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患者燃起生命的希望。

有捐献意向的志愿者,或者是已经入库的捐献者如有个人信息变更,均可拨打0731-88629595联系资料库管理中心询问捐献事宜或者进行变更登记。

 

编辑:王静

审核:吴雯倩

logo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