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薇妈”为大山深处孤儿筑起共同的家

凤网 2022-05-26 阅读数 41413

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江昌法  供图/受访者

“如果没有遇见您,我将会是在哪里?是薇妈您给了我人生最大的转变,让我知道什么是跨越血缘的大爱。因为有您的帮助和鼓励,我才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张薇妈妈,能和您成为家人真是太好了。”这是2021年母亲节,在部队当士官的小友写给张薇信里的一段话。

在湘西州,有很多像小友一样来自农村困境家庭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了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湘西州探索了孤儿“集中养育”模式,建立了州慈爱园,给孩子们一个共同的家。

这些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张薇,孩子们都唤她为“薇妈”。作为湘西州慈爱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她说,当好这些孩子的妈妈,是她一辈子的事业。


(张薇在为孩子们的早餐放配料。)

整栋楼一片哭声

在湘西州慈爱园里,每一个孩子的宿舍,都布置得非常温馨。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孩子的床,清一色的都不是高低床。

一开始,有人提议为了多住一些孩子,可以放高低床,但张薇没有同意。“高低床没有家的感觉,而像是在住校。因为孩子平时都吃住在园里,所以我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家的感觉,让他们可以随时在自己的床上坐一坐、躺一躺。”

在成立慈爱园之前,张薇在福利院工作了十多年。“7年多的时间,我走访了全州300多户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他们的照料缺失、情感缺位让人心痛。所以,我们想为这些孩子提供家庭式温馨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张薇谈起了参与创建慈爱园的初衷。

早在2014年,张薇就参与了慈爱园的创建工作。作为全州第一所以集中养育模式收养湘西地区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机构,张薇面临的压力很大。“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而且把一百多个孤儿集中在一起,是第一次,风险很大。”

一开始,整个慈爱园只有一栋楼,而且选址也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园子外面是大片的荒地。“当时慈爱园就像一个荒岛,这一带手机信号都很弱,大家上班只能靠对讲机交流。”张薇说。

前期开园后的晚上,有一件让慈爱园全体员工头疼的事。原来,很多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突然到新环境不适应,他们容易哭闹。“当时这个刚哄好,那个又哭了。有些孩子本来不哭,看到别人哭,也跟着哭。就连一些刚毕业没多久的辅导员,也跟着哭,整栋楼一片哭声,让我一度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张薇说,“那时候,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就是陪在孩子身边,耐心安抚他们,哄着孩子们入睡,因此大家经常整晚整晚的不睡觉。”

棘手的孩子哭闹问题,直到半年下来才逐渐稳定,一年之后才完全改变过来。“现在,在园里住得久的孩子可以带新的孩子,有的孩子一个星期就适应了。”张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父母该管什么,我们就管什么

每次家长会,是张薇和辅导员们最忙碌的时候。一开家长会,整个慈爱园全体出动。“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家长’,有时候人不够,连自己的家人都要叫来扮演家长。”辅导员许湘萍说,“园长、辅导员都扮演家长角色,管孩子吃喝拉撒、头痛脑热……事无巨细都要我们操心,我们要让孩子在这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湘西的偏远山村,很多人在外面打工找的老婆带回来结婚,生下孩子。孩子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离开原家庭,或是直接改嫁到另一个家庭,有些会把原来的孩子留给原家庭,不再过问。

小芬和小敏姐妹就是这样的例子。小芬当时只有13岁,考取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但因为交不起500块的学费,就只好辍学去了浙江打工。

小敏把姐姐的情况告诉了张薇之后,张薇便立刻打电话叫小芬回来读书。一开始,小芬还不太愿意,说自己学业荒废了这么久,怕跟不上。但张薇态度很坚决:“你可以学一门技术。”

2016年7月,17岁的小芬入住了慈爱园,不久后,她进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读五年制大专。在读大学期间,有幸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水云学习土家织锦,每日刻苦钻研技艺,织锦作品多次获奖,还成为了慈爱园首名学生党员。“她很刻苦、很勤奋,给其他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经常让她回园里给弟弟妹妹演讲。”张薇笑着说。

“孩子在学校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去过问。父母该管什么,我们就管什么。”张薇说。

为了帮助跟他们有同样遭遇的孩子,在张薇当选湖南省人大代表期间,她每年都把这类“父亡母失踪”儿童群体的困境和声音带到会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认定和保障问题也在逐年推进解决。

2020年,慈爱园里开始陆续有孩子上大学,张薇又提出了“将在校就读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发放延长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建议,并在同年得到州民政局和财政局的支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补贴,从一开始的没有,到现在的每月950元。


家访五次说服孩子入园

从慈爱园成立到今天,张薇一直坚持做家访,特别是一到放寒暑假的时候。“孤儿的信息主要是由市县民政部门先提供数据和名字,我们再一个个去家访。”张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园里的每个孩子的家里,她都一一走访过,有的还走访了好几次。

小叶的家在凤凰县山江镇凉灯村,这里是湘西最偏远原始的苗寨。他们家有五个孩子,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是外地嫁过来的。五个孩子,全都是伯伯一手带大的。

“一开始,这家只报了一个孩子,我来家访之后才发现家里有五个孩子,大的两个都已经出去打工了,留下其他三个在家里,最小的孩子只有十岁。”张薇说,“我当时拿园里的照片给他们看,并让他们到慈爱园看一看,住几天感受一下。但孩子因为没有离开过家里,不愿意入园。”

小叶的伯伯已经50岁了,眼睛失明,没有收入来源,把五个孩子带大,已经异常困难,他非常支持孩子入园。“只要是为了他们好,你们就带走。”孩子伯伯的这番话,让张薇很是感动。

“他们家里老三报了县里的一个中职学校,我当时劝她去我们那里读五年制大专,但孩子不愿意,就一直不停地哭,没办法沟通。”张薇说,“一开始,他们都是讲苗语,也不愿意沟通,我前前后后去了他们家五次,慢慢和他们沟通,最后说服了三个孩子入园。”

(张薇在大年三十走访小容姐弟一家,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聊天。)

到过每个网吧,见过凌晨四五点的月亮

个子小小,不太爱说话,在生人面前,总是会有些拘谨。这是亲人朋友对入园前小甜的印象。但如今,21岁的小甜不仅性格变得外向,在乡镇实习时每天都能很自然地跟返乡人员打交道。

小甜的变化,都源自于慈爱园。在她看来,慈爱园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是一个能够让她发光发亮的地方。

每次过生日,都是让小甜最感动的时刻。“同一个月过生日的小朋友,都会集中在一天过生日,特别好玩,能吃到很大的蛋糕。”小甜高兴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薇妈还多次请了老师来给我们指导,为我们谋划着未来,经常到凌晨两三点才结束。”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欣欣就是其中一个。为了带好欣欣,张薇倾注了很多心血。

欣欣的父亲在她读二年级的时候因车祸去世,母亲生下她后就离家出走。读初二的时候,欣欣来到了慈爱园。在园里,她很调皮,也爱玩手机,“那时候她晚上玩手机、白天睡觉,不听网课,也不复习,在家里没有人管她。”张薇说,“她天赋很好,但太调皮,我担心没人管她,高考失利,就把她接到了自己家里。”

在家里,张薇每天监督欣欣学习,每天五点多起床,把欣欣叫醒,然后她才去上班。“那时候床头摆了三个闹钟也叫不醒我,都是薇妈把我叫醒的,后来,我发现她眼睛黑了一大圈,很心疼。”欣欣说。

除了监督学习,张薇还照顾欣欣的生活起居。最后,欣欣顺利考取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我写了一封1000多字的信,逢年过节还会寄花给我。”张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严格的管理制度,让不少孩子想要来一场叛逆的“出逃”。为了找到他们,州慈爱园的工作人员到过吉首的每个网吧,也见过凌晨四五点的月亮。

“现在孩子谈恋爱了都会告诉我,我就会告诉他们,眼光一定要高一点,不要把自己看低了。”张薇说,“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好,我很欣慰。”

在慈爱园二层楼梯口的墙上,挂着一幅字,那是香山慈幼园的创办者——民国总理熊希龄的一段话:“因为兼了家庭的责任,那管理员必须有父母的心肠,又须有贤明、慈爱、富于经验的父母知识,才可以办得下去。”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编辑:俏俏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