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科技盛会召开,湘妹子获国家级奖项!今天,追“湘”当不一样的星

凤网 2024-06-25 阅读数 45877

6月24日上午,一场科技盛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首次共同举行。这三场会议也都是在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躬逢其盛,意义非凡。正如总书记在会上所说,“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01

他们摘得最高奖

在这次盛会上,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获得这一项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们颁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或者对维护国家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这个奖项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迄今已有37人获奖。


△获奖的科技工作者们。(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02

今天,追“湘”当不一样的星

在获奖的科技工作者中

他们是当中的湖南科技工作者

是“湘”当不一样的星


他们怀揣着科技报国的理想

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

结出累累科研硕果


他们聚焦祖国和人民的需要

敢为人先、勇攀高峰

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

育得桃李满芬芳

 

他们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向湖南科技工作者致敬!


03

湘妹子阳春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给有色冶金过程装上“智慧大脑”,将原料中的有价金属“吃干榨净”……

6月24日,从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传来好消息,中南大学“有色冶金高效转化精准调控与智能自动化系统”荣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由中南大学教授、工业智能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阳春华领衔,中南大学与江铜集团、中国恩菲等合作完成,是我国有色冶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一次重大突破。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的高效转化,对提高矿物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推进智能化转型至关重要。然而,我国有色冶金生产流程长、工序多,原料组分复杂,且生产装备日益大型化。如何实现生产流程的高效协同运行,成为行业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阳春华率领团队深入生产现场,从大型有色冶金炉窑反应气氛精准控制、湿法冶金多反应器协同调控,到“供应链—物质流—生产链”全流程高效协同运行,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形成了适应我国有色冶金资源特点的高效转化精准调控技术体系。团队建成了国际首个有色冶金智能模型库,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牵头制定了有色冶金自动控制的首个国家标准和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

这些技术和标准不仅在国内多家铜锌冶炼企业得到应用,还出口至塞尔维亚和刚果(金)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阳春华教授及其团队获得了110项发明专利,发表了150篇高水平论文,出版了2部专著。牵头建成了我国首家铜冶炼智能工厂和锌冶炼智能工厂。在这些智能工厂中,全球最大、横截面积达152平方米的焙烧炉,被团队首创的大型炉窑反应氛围精准控制技术,安装上了“智慧大脑”,将温度控制精度提升至99%以上,实现了全天候“零手操”智能自主运行;极端复杂的湿法冶炼工序,在团队创新提出的多反应器协同精细调控技术的加持下,主金属产品纯度稳定达标,镓、铟、锗等战略金属的分离率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真正将原料中的有价金属“吃干榨净”。

“我们将继续努力,全力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有色工业的深度融合研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国家有色金属行业由大变强作出更大贡献。”阳春华说。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科技湖南、红网、湖南日报

编辑:喜之郎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