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她,为湖南夺得历史首金!

凤网 2025-09-17 阅读数 39646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获胜的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立刻跑回酒店,把好消息告诉教练和老师!”

9月15日,回忆起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象棋项目女子个人业余组决赛摘金的瞬间,16岁湖南妹子马晴的声音里,依旧满是掩不住的雀跃。

历经七轮激烈对决,这位年轻小将不仅站上了冠军领奖台,更刷新了湖南象棋队在全运会历史上的最佳战绩,成为本届全运会象棋赛场中当之无愧的“黑马”。


暑训每日8至10小时

夺冠背后有制胜密码

全运会的领奖台背后,是无数个与棋盘为伴的日夜。

“比赛前的暑假,我每天要练8到10个小时棋。”

马晴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那段时间,她每天清晨七八点就坐在棋盘前,上午练到十点,短暂休整后,下午、晚上还要继续投入训练。

高强度的训练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她更清晰地知道,想要站上赛场,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在全运会的赛场上,每一轮对决都充满变数。

而湖南省知名象棋教练罗鼎的指导,成了马晴的“制胜密码”。

“所有对手都不好缠,每一盘棋开始前,罗老师都会帮我分析对手的棋路,还会专门做棋谱让我提前准备。”

马晴坦言,此次夺冠完全出乎意料,赛前她觉得,“能拿到前三名就很不错了。”

尤其在决赛要面对曾于首轮击败自己的广西选手石一佐时,她一度倍感压力。

“还好有罗鼎老师和湖南象棋队领队唐亚顺的细致指导与心理安抚,让我沉下心来。”

按照老师的建议,马晴在备好棋谱后会充分休息,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

决赛中,她吸取首轮失利的教训,执黑棋稳健应对,最终力克石一佐,将冠军奖杯稳稳收入囊中。

“现在还没来得及庆祝夺冠,可能要等到国庆之后。”马晴笑着说,这段时间,家人、老师、同学的“恭喜”,成了她耳边最常听见的话语。


7岁结缘象棋

13岁独自赴杭逐梦

马晴与象棋的缘分,始于父亲马昌林的启蒙。

“爸爸是象棋爱好者,我7岁时,爸爸先试着教了我一些象棋基础,后来带我去参加比赛,没想到成绩还不错,大家就觉得这条路或许能走得通。”

那次市级象棋比赛,学棋仅两个月的马晴一举拿下亚军,这份“开门红” 让她彻底爱上了棋盘上的博弈。

“我特别喜欢比赛的氛围,更喜欢赢的感觉。”

在马晴的家乡邵阳隆回,浓厚的象棋氛围滋养着她的棋艺成长。

“我们家附近的公园,有很多大爷在那附近下棋,我也和很多江湖棋手切磋请教过,隆回武艺超华棋艺俱乐部的曾超华老师还经常提供场地给我训练。”

说起家乡的象棋环境,马晴满是感激。

为了追求更系统的象棋训练,2022年,刚上初一、年仅13岁的马晴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前往杭州智力运动中等专业学校(杭州智力运动学校),在象棋特级大师陈寒峰的指导下接受专业化训练。

“当时是全家人一起做的决定,但真要离开家的时候,妈妈特别担心。”

马晴记得,爸爸送她到学校安顿好后便返程,她开始了住校生活。

起初的想家情绪,在新伙伴的陪伴和浓厚的象棋氛围中渐渐消散,“学校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研究棋谱、切磋棋艺,很快就适应了。”

在杭州,马晴每天只上半天文化课,其余时间都用来钻研象棋。

在名师指导下,她的竞技水平持续提升,先后获全国象棋青年赛女子组第八名、世界象棋锦标赛中国队选拔女子组第五名、全国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中学女子组第三名、全国业余象棋棋王争霸赛成年女子组亚军、全运会湖南象棋预选赛女子组冠军等荣誉。



以稳健棋风立足

目标直指专业棋手

赛场上的马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我属于稳健型棋手,先稳住自己的棋,再耐心等机会,不会走太冒险或激进的棋。”

不过,她也坦言,自己很欣赏攻杀型棋手的果敢,“偶尔也会想尝试更主动的下法,但现阶段还是先把稳健的风格巩固好。”

在马晴眼中,象棋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塑造了她的性格。

“下棋让我变得更安静,也更有责任感。因为每一步棋都不能随便走,你要为自己下的每一步负责。”

这份责任感,也支撑着她在输棋时快速调整心态,“输棋其实是好事,能更清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好好复盘就行,没什么大不了的。”

每次输棋后,妈妈的短信安慰会给她温暖,老师的技术指导则帮她找到改进方向,家人与教练的支持,成了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如今,马晴仍在杭州专注于象棋学习,在她看来,全运会的冠军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我当然想往专业棋手的方向发展,接下来打算冲击象棋‘运动健将’称号。” 

她表示,自己目前在系统布局和心态上还有提升空间,但她相信,只要像对待每一步棋那样,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