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明星总被围观,如何真“下基层”?

凤网 2018-10-18 阅读数 339919

 

李谷一 明星 戏曲 中国歌 音乐会

李谷一

李谷一 明星 戏曲 中国歌 音乐会

李谷一和她的学生们

 

李谷一是一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她演唱的歌曲曾经流传大江南北。她曾为电影配唱插曲数百首,其中《小花》《泪痕》等电影中的歌曲为当年广大观众耳熟能详,1979年为电视片《三峡的传说》配唱的《乡恋》成为当年最火也最有争议的歌曲。她于1984年在央视春晚演唱的《难忘今宵》成为后来32年晚会的结束曲。

气声唱法结合民族民间唱法和西洋唱法,形成了李谷一独特的演唱风格,有着极高的辨识度。10月18日,70岁的李谷一将带领她的众多学生在北展剧场举办“改革开放四十年,引吭高歌新时代——李谷一和学生音乐会”。届时,李谷一将登台演唱,而她的学生张也、付笛声、任静、刘和刚、王传越、王泽南等也将登台演唱李谷一当年唱红的多首代表作,以及学生们自己的代表作。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采访李谷一,她充满感情地回顾了自己歌唱人生和声乐理念。

谈《乡恋》

没想到会引发争议

《乡恋》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当时的歌曲创作和演唱还比较保守,大都是“高、强、响、硬”,而《乡恋》融入了电子音乐和迪斯科音乐,李谷一在演唱时又运用了“气声唱法”,令业界哗然,两种观点交锋,其中批其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的声音还略占上风。李谷一回忆道:“《乡恋》在那时候是批判,现在是肯定。1980年以后,国家基本确定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可以有,这是歌曲的发展。《乡恋》是我们的创作者,词曲作家,包括导演,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对改革开放、对时代进步的一种敏锐。当然我们的演唱也有所改进,歌曲的唱法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乡恋》在我的歌唱专辑中有八个版本,每个时期有一个版。但只有深情地去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决不能‘高、强、响、硬’地去唱。当时真是没想到会引来两种思想的对立。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乡恋》就死了。后来到了1983年央视春晚,当时中央电视台四部电话直通观众,很多观众打电话点播《乡恋》。当时我唱了六七首歌以后,导演组看到全国观众都点《乡恋》,才安排。那时候我都没准备,你想想春节晚会我一个人唱了九首歌。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支持、关心和爱护。所以,后来这首歌解放了,也明确了我们文艺创作的方向,解放思想。各种唱法都有了。”

谈《难忘今宵》:

歌词写绝了,旋律也写绝了

另一首歌《难忘今宵》也是歌坛的奇葩之作,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全部35届晚会中,有32届的结束曲都是这首歌。李谷一说:“1984年春节晚会请了港台的演员大欢聚、大团圆,无论天涯海角神州万里共怀抱。就让乔羽写首歌词出来,王酩谱曲。《难忘今宵》抒情得不能再抒情了。歌词写绝了,旋律也写绝了,让我唱这首歌也唱开了。词曲是第一第二,而我们是魂,没有我们的情感表达,歌曲不会流传开来。所以35届春晚我唱了32届《难忘今宵》,成为春晚的Logo。”

谈“下基层”

一下去就被围观,如何真实体验生活

“走进基层”是近几年来广大艺术家体验生活的做法,从李谷一的歌曲中,观众能够感受到她的真情实感。那么,这些真情实感哪里来?李谷一告诉北青报记者:“情感的处理是艺术家的创作,不那么容易,起码技巧要过关,再有就是对生活的观察。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今天的日子过好了,很多演员都下不去,到不了基层。当年毛主席提倡我们一定要下到基层,这样你才会有情感。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名演员怎么不能下到生活中去呢?不是身体不行,他们一下去就被群众围观了,根本去不到老百姓最基层的里面。包括我们的年轻歌手下不去,下去就是让老百姓听你唱唱歌,这种体验生活有很大的问题,还是没有下去。”

李谷一谈到当年自己的慰问经验:“过去我们去慰问解放军,我们去过老山前线,去过灾区,北川地震我们去了,但是去到那里也看不到真实的东西,都是表面,我们去了就是去唱歌。其实灾区人民是这样的精神面貌,他们斗天斗地,恢复自己的家园很感人,我被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我们当年去老山前线猫耳洞,因为前线山太高,上不去,战士们知道我们来了,我就在电话里为他们唱歌。那次很感动,我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看到他们确实冒着生命危险,年轻的孩子们二十来岁、十八九岁都剃了光头上战场。你想,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在唱‘人民的军队爱人民,爱人民’的时候,真的感觉到他们在爱我们。他们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保卫我们。当你唱到这里的时候情感就出来了。如果你不去,就没有这份情感。我们下一代年轻人没去过这个地方,唱这首歌要求自己的歌声美呀、甜呀,要自己形象好呀,想不到战士的艰苦环境,所以现在的年轻歌手唱歌的时候一定要体会到真真切切的情感,才能把情带进去。艺术来源于生活,表现的时候还要用你的技巧,所以我为电影电视剧歌唱时发明了我的气声唱法,不需要都是高亢的,不亲切,用气声就很亲切很甜,气多声少,把歌唱到人们心里去了。‘啊,绒花,绒花,一路芬芳,漫山崖……’让人感动的音符,不是我们只是背音符去唱那个歌。过去这种声音不允许,改革开放了允许了,过去认为是‘黄色歌曲’。改革开放解放了我们的手脚,解开了我们的概念。但是我们从事艺术的,我们的学生都要适可而止,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我们要真正弘扬真善美。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歌唱,自然而然地抒发情感。”

谈“戏曲歌曲”

民族文化需要传承

说到现在的歌曲很难流传,李谷一认为:“我们不是没有好作品,是因为我们晚会多了,我们的选择也多。网络上流行歌曲的平台也很多,但是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平台还是比较少,现在老百姓看戏曲的也比较少了。我们国家原来有戏曲380余种,现在也有200多种,我们的很多民歌原来就是戏曲,《浏阳河》原来是花鼓戏《双凤缘》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豫剧,《夫妻双双把家还》是黄梅戏,还有《故乡是北京》和《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京剧和曲艺。现在我们多亏有戏歌,能够将很多的戏曲转化成带有戏曲元素的艺术歌曲,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谈唱法

要建立中国声乐学派

李谷一是什么唱法?很多人都这样问。李谷一自己认为:“西洋唱法有很多种,俄罗斯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德国学派、美国学派,在世界上还没有中国学派,还是在学别人的学派。改革开放把艺术种类打开后,我们还要创建自己的艺术流派和学派。现在到中国留学的很多,但是学音乐的还没有形成一个规模。而中国到外面学习音乐的很多。因此,创建中国音乐学派很重要,像我们在座的学生都是学了西洋的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中国戏曲和民歌,揉成了一个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我们的母语是中国语言,创立学派还比较难。在大奖赛上有西洋唱法,有民族民间唱法,而我们的唱法也不应该是民间唱法,因为民族民间唱法是每个民族特有的唱法,是天然的,没有雕琢的。我们是学院的、经过雕琢的。我们的这种唱法与西洋唱法是有区别的,我们的腔体是靠前的,不是靠后的。还有母语与人身体的特性,我们亚洲人小巧,外国人鼻腔、头腔、胸腔比我们大一倍,后咽壁也有关系,我们的发声靠前,用他们那种唱法与音色唱中国歌,不符合我们的欣赏习惯,所以要创建中国学派。”

谈中国歌

别动不动就夹外语

当前有些歌唱演员唱中国歌时常夹杂外语,李谷一很反感,曾经因此批评某青年歌手而引起争议。李谷一认为:“我们的祖宗有5000年的文化,我们的母语是不能随便改的,唱中国歌唱别的国家的母语我觉得不能允许。生活在外国可以讲外国人的语言,可以有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但是作为中国人,你的母语就是你的血脉,不能更改。在有些场合就应该唱中国的母语,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拿外国的语言代替我们中国的母语。你唱歌你出国可以翻成英文唱 ,但是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唱中国歌一定要唱中文,什么‘我爱你’,说中国话就完了,非得要‘I love you’,那就好啊?人家可能觉得我土老帽。我们家四代书香门第,我父亲就是教外语的,但那是工具,不是用来嘚瑟的。我父亲活到99岁,从来没有把英语当成炫耀的东西。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夹外语,尤其我们这种唱法的,不要动不动就夹外语。”

谈音乐会

孩子们也会唱自己的作品

谈到这次音乐会,李谷一称,主要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意选了《乡恋》《一路芬芳》《我和我的祖国》等演唱,最后还要和学生们一起唱《难忘今宵》。她说:“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作品,他们唱老师的一首作品以外,还唱一首他们自己的作品,展现他们的才华。他们是在音乐学院形成了歌唱路子以后,我做指导老师。我也是除了自己的主课老师外,还有很多指导老师,最重要的就是意大利的歌唱家基诺·贝基和郭淑珍、黄友葵、沈湘。孩子们也是,有很多指导老师,他们可以去汲取各个老师的优点,来发展他们的歌唱道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