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2011应届毕业生求职力及求职偏好调查

凤网 2011-06-27 阅读数 259896

智联招聘2011应届毕业生求职力及求职偏好调查

一、调研概况

智联招聘2011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及求职偏好调查由毕业生问卷调查(定量)和高校老师座谈会(定性)两部分构成。调研时间为2011年4月至5月,其间共有19163名2011应届毕业生参与了调查。涉及全国除台湾省33个省级行政区,692所高校;同时,智联招聘专业调研团队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地举行了座谈会,共邀请了 30所高校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任及老师参与。

二、参与调研者基本信息
1、    高校分布 此次调研涉及全国除台湾省33个省级行政区,692所高校,各区域高校数量分布详见表1。
表1  各区域高校数量分布
区域    高校数量(所)
华南    54
西北    58
西南    70
东北    82
华中    111
华北    130
华东    181
香港、澳门    6
合计    692

2、    性别分布  男生10477人,占54.7%;女生8686人,占45.3%。
                   表2 被调查者性别分布
                                        单位:%
性别    百分比
男    54.7
女    45.3

3、    学历分布  调研对象以本科生为主,本科生所占比例为80.9%,详见表3。
                       表3 被调查者学历分布
                                                           单位:%
学历    百分比
本科    80.9
硕士    17.7
博士    1.4

4、    专业分布   此次调研,工科类毕业生参与最多,所占比例为46.3%,详见表4。
                          表4 被调查者专业分布
                                                               单位:%
专业    百分比
工科    46.3
理科    19.7
人文    19.7
社科    12.8
医学    1.5

 

 

 

 

 

正文:

一、签约时间与毁约率

1、签约时间提前至上学期11月份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2011年应届毕业生offer签订时间呈现两次高峰,第一个峰值出现在上半学期11月份,签约率占20.3%;12月份稍有下降,减少了1.9个百分点,为18.4%。此后签约比例持续下降,到2月份降至最低,此时正值春节,签约率仅为6.2%;3月份开始招聘工作逐渐走入正轨,出现第二个峰值,签约率上升为14.0%,4、5月份又有所下降。

 

 

 

定性研究显示,以往签约旺季集中在12月份,2011年应届毕业生签约时间普遍提前。主要由于众多知名企业扎堆在10月份进学校宣讲,所以整体签约期提前。另一方面,在就业压力下毕业生担心错过就业机会而进行保底签约,这也是导致毁约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16%的2011年应届毕业生有过毁约经历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16.0%的毕业生曾经有毁约的经历。在毁约原因中,拿到了更好的offer以41.0%的比例排在首位。其他毁约的原因如下:试用期间发现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用人单位的承诺没有兑现,除就业外的更好的发展机会,分别占到了29.1%、17.7%和12.2%。

 

 

毕业生毁约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高校,近两年尤为严重。定性研究显示,为了降低毕业生毁约率,学校和企业也采取了一些方式加以引导或限制,比如学校规定第一份三方协议发出后就不再发放,违约只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办理,学校限定违约次数等,企业规定高额违约金等。

上述种种方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毁约问题。重要的是,雇主能够在校园雇主品牌建设中真正提高人才吸引力,兑现招聘过程中的承诺,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时,考虑更加适合自身校园招聘的时间。

 

 

 

 

二、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的结构性矛盾

 

 

1、求职期望总体分析,职业发展前景是毕业生最看重就业要素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2011应届毕业生在求职看重要素的单项选择中,职业发展前景以41.0%的比例居于首位;其次为薪酬福利,占到了16.0%;办公环境、行业前景、专业对口等要素也分别是部分毕业生看重的择职要素。

在求职因素的各维度分析中,调查显示,学生求职者在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和起薪标准四个方面实际就业情况与求职期望有较明显差距。 


  

2、就业地区期望与现实对比分析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2011年应届毕业生十大期望就业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西安、杭州、武汉、天津,其中北京以26.1%的比例居于首位。

然而,一线城市的就业容纳力有限,同时与招聘单位、毕业生个人实际情况等因素有关,毕业生实际就业与其期望往往有所不同。在一线城市及主要的二线城市实际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要低于期望。

毕业生实际就业的十大城市依次为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成都、西安、南京、武汉、重庆、杭州。其中,在北京就业的比例为16.6%,比毕业生的期望比例低近10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

(1)在逃离北上广的舆论下,一线城市岗位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但定性研究显示,较往年比例有所下降。在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西安也具有较高吸引力,在实际就业城市中依然在二线城市中位列前茅。

(2)在期望与实际的城市对比中, 上海、杭州 、天津的实际就业情况与期望值有较明显落差,这些城市的就业岗位也可成为企业校园招聘的重点推荐岗位。

 

 

 

 

 

 

 

 

3、就业期望行业和实际就业行业对比分析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毕业生期望就业的十大行业依次为金融/银行/投资/基金、IT/互联网、通讯电子、酒店/餐饮/旅游、广告/会展/公关/市场、房地产、咨询/管理、公共事业单位、医疗、教育/培训,其中金融/银行/投资行业以18.1%的比例居于首位。

毕业生实际就业的十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子、金融/银行/投资、制造业、IT/互联网、房地产、汽车、能源、教育培训、快速消费品、公共事业单位。

数据表明:

(1)毕业生对于行业与职业概念并不清晰,需要雇主提供明确的行业与职业说明。

(2)制造业、汽车、能源、快速消费品行业与毕业生期望相比,为2011年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际就业机会。

 

4、单位性质期望与实际就业单位对比分析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无论是毕业生期望还是实际就业情况,国有企业均是毕业生的首选。期望与实际就业单位性质差别比较大的在于国家机关和民营企业。国家机关的期望比例为19.2%,而实际就业比例仅为6.2%;民营企业的期望比例仅为8.5%,但实际就业比例达到了26.8%。

 

 

5、起薪期望标准与实际起薪对比分析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45.4%的2011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为2000-4000元,49.3%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在4000元以上。从实际情况来看,月薪普遍低于毕业生期望,13.1%的人月薪在2000元以下,仅有38.0%的毕业生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更多集中在2000-4000元。

 

 

四、毕业生信息接触渠道

1、日常接触媒体渠道以学校官方网站与门户网站为主

 

 

现代社会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不同的信息接触渠道影响着人们的信息感知与知识获得。智联招聘调查显示,20011届毕业生日常接触的主要媒体排在前三位的是校园官方网站、门户网站、校园海报和单页,所占比例依次为50.9%、46.8%和41.3%。

2、了解求职信息以招聘网站和校内招聘会为主

 

 

求职信息渠道是毕业生寻找合适工作的首要条件。智联招聘调查显示,专业招聘网站是毕业生了解职位信息的首要渠道,占到了68.5%;其次为校内招聘会,占58.9%;第三为企业校园招聘专场招聘会,占56.2%。传递求职信息的其他渠道还包括学校就业指导中心(28.7%)、学校就业信息网站(25.4%)、社会招聘会(24.7%)、企业官方网站(23.4%)等。

 

3、求职成功渠道与获取信息渠道相符

 

同时,智联招聘调查数据显示,专业招聘网站不仅是毕业生了解招聘信息的首要渠道,同时也是毕业生最终找到工作的首要途径,占到了23.4%;其次为校内招聘会,占21.8%;与获取信息渠道不同的是,企业校内专场招聘会,占20.2%。

 

 

五、72.2%的求职成功毕业生中平均投递简历数在30份以下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自求职以来29.8%的2011应届毕业生投递了30份以上简历,36.4%的人投递的简历数为10-30份,33.8%的人投递的简历数在10份以下。

 

在简历投递数量与求职成功率之间的相关分析中,智联招聘调查数据显示,已签约的毕业生中投递简历份数在10份以下的占33.6%,10-30份的占38.6%,30份以上的占27.7%;在求职成功的毕业生中投递30份简历以下找到工作的占到72.2%。可见,海投并不是提高成功率的办法,关键是提高投递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详细和明确的企业介绍与职位介绍至关重要。

 

 

六、36.3%的毕业生参加过5场以上宣讲会

 

 

宣讲会是企事业单位向求职者传递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招聘程序和职位信息的有效形式,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效果。每年进入校园的宣讲会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据定性研究,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们表示每年学校最少的有300场宣讲会,最多的达到了1000多场。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自求职以来没参加过任何宣讲会的比例为12.1%;20.8%的人参加过1-2场宣讲会;30.8%的人参加过3-5场宣讲会;36.3%的人参加过5场以上宣讲会。

 

 

 

七、结论

I.    2011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与期望有较大落差,高校与企业共同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II.    2011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中依然存在较强盲目性,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于职位的描述、要求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应更加明确,帮助学生清晰了解未来的职业进阶通路。

III.    校园宣讲会依然是学生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提高宣讲会含金量、传递更有效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是企业未来宣讲会的必然走向。

IV.    在众多信息渠道中,招聘网站依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该渠道,在发布招聘信息的同时传递雇主品牌核心内容是企业构建校园雇主品牌的重要途径。

V.    强大的就业压力与密集的宣讲时间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存在“先签一个再说”的保底心态,导致毁约率的上升给企业的校园招聘工作带来严重困扰,对于企业来说应适当转变越早越好的思想,选择合适时机和最适合的目标人群进行宣讲,提高校园招聘的成功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