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阅读】书香氤氲 中国更美

凤网 2013-02-22 阅读数 260997

开栏的话

    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蓬勃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光明日报从今天起开设“推动全民阅读”栏目,刊发相关报道,解读全民阅读活动现状,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撰写文章,为全民阅读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春天来了,脚步匆匆。

    还有两个多月,一个“节日”将如约而至——4月23日,我们的读书日。

    其实,在读书人的心中,每一天都是这样的日子……

    朝着“书香中国”的目标进发

    2012年,在为推广全民阅读而奔忙的人们心中,信心在生长。

    这一年7月,正式公布的我国首部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国务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要求。

    这一年,“全民阅读”第一次写进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为继往开来奠定了更为坚实与广阔的基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这一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全民阅读组织协调办公室,朝着“书香中国”的总体目标,继续全力倡导并积极推动全民阅读:稳健推动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书屋工程提前3年收官,全面覆盖了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多省设立全民阅读活动组织机构,全民阅读活动成为增强地方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各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月活动已成为众多城市潜心打造的“文化名片”……

    民族精神史中书香绵长

    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长史,篇篇皆闻读书声。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说:“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殿堂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回望人类阅读传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感慨道:“古今中外,凡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国家和民族,往往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

    一直在研究阅读史的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作了这样的阐述:“在一些西方国家,仍然保持着很好的阅读传统。比如,基督教强调读书,早期教徒读书主要是指读《圣经》,阅读是教徒跟上帝沟通的一种手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很好的阅读传统。他们的阅读大部分是出于宗教的规定。中国人读书与宗教信仰关系不大,但强调读书为学的首要意义是修身弘道,以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因此,无论是宗教的规定,还是伦理的需求,读书对中西文化而言,都很重要。中国阅读传统还强调:读书须求广博,为学须求通达;读书为学须‘思’、‘习’、‘行’相结合,正如《中庸》中所概括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然而,阅读的目的与动力还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这种需求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读书人的阅读价值观:首先是‘学而优则仕’;其次是勤学苦读;第三是对文本的尊重。中国阅读传统是中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以成长的名义与书籍为伴

    我们今天倡导的阅读,已经有了全新的意义。

    它是全民的,惠及每一个国民。它是现代的,发生在资讯爆炸、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诱惑丛生的网络时代。

    它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数十年中,我国国民的阅读价值观不断地被颠覆,如今在民族的精神家园中,仍可见“读书无用”的断壁残垣;物质利益的追求,挤迫着人们日渐狭窄的精神生活空间;升学指挥棒的挥舞,划走了孩子们享受课外阅读的时光……

    王余光认为:“在全民阅读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几千年来形成的阅读传统,吸取精华,构建今日的阅读价值观。同时,数字阅读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着我们长期形成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影响到教育方式与知识获取的途径。因此,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上述挑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诗人、诗评家谢冕说:“读书是最大的幸福。”我们该怎样使大众分享这幸福呢?

    让全民体味书籍之香,要克服各种形式主义的读书号召、读书炒作。

    让全民体味书籍之香,中国出版界任重而道远。

    让全民体味书籍之香,中国教育的担当同样不可推卸。

    让全民体味书籍之香,全社会都不是局外人。

    让我们期待,中国因书香更美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