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倡导更需践行

凤网 2013-02-23 阅读数 474727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这是党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文化价值贡献。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明确了中国将走什么样的路,向哪里去,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样的公民应当具有怎样的理想追求、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三个倡导”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有机统一;是面向世界、引导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之魂

    中国是一个超大国家,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日益巨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超大政党,党员数量超过了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中国的发展面临一个超大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等浪潮使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超大变革历史过程中,当前的变革与转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转型。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我们以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兴国、立世、育人,决定着“中国梦”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

    考察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除了法律等制度性基础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维系这个社会的价值理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依靠它来引领前进方向,规范社会秩序,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结晶和文明标志,是个人、社会和国家长期秉承的根本原则。它在深层次上稳定而又持久地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决定着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水平。因此,它是方向、目标、理想和信念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是维系社会基本秩序的纽带;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它是体现民族和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谐、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最基本的价值动力和精神源泉。

    一个人总要有理想信念,一个社会总要有精神支柱,一个国家总要有方向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倡导核心价值观之于个人,是心灵世界的塑造和重建过程;之于民族,是集体精神世界的整合与提升过程;之于国家,则是文化自信和文明形象屹立于世的过程。对于一个胸怀梦想的民族来说,要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通过倡导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聚合社会正能量,增强国家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倡导更需践行

    共同理想只有变成共同行动才有力量,崇高追求只有付诸实践才有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倡导,更需努力践行。只有在践行中才能真正形成凝聚人心、聚和社会资源、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根本上代表着、体现着社会成员在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凝聚起来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与进步历程,既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制度层面变革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并不断深入人心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靠实干创造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实践、实干的最高精神结晶,又是进一步引领实践、实干的价值指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源于实践,重在实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目标和准则等要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成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它、完善它、发展它也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就要实干,实干就要践行。只有在实践、实干中使全社会通过价值选择、价值认知、价值体验和价值信仰来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每个公民通过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来真正体现它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共识和行动。

    践行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强制推行。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需要启迪心灵的自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只有在公众自觉认同、接受之后,才能在行动中得以体现。因为人们的价值观本身是一种内在的需求。

    倡导本身就是一种践行,践行则是更有力的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倡导中践行,在践行中完善,才能最大可能地打造共同理想,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充分凝聚民族精神,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三个倡导”重在实践、贵在践行。只有在不断实践和自觉实干中,才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凝聚社会力量、合力攻坚克难;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我们对人的主体性要更加尊重,保障人民的权益,特别是要维护人民平等发展的权利,顺应人民大众的意愿与需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和浓缩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基础上的一种精神自觉和行为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合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由价值选择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转化过程。“三个倡导”是执政党应该具有的崇高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应该普遍奉行的精神信念,是人民大众应该共同秉持的道德理念,这些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党、国家和人民大众形成合力的践行中才能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它变成执政党自觉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党率先垂范,首先是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格。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它要求政治家要致力于圣人之道,成为“仁人”,达到内圣,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才可能为民众所拥戴。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凝练与践行的过程,更是执政党不断实现更高价值追求的过程。因此,作为掌握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执政者必须以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并且不断把价值追求内化为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使价值观真正体现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上。

    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建设富强、文明的国家,保障人民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维护社会公正、法治、和谐的环境,激发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都需要相应的法规制度设计与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制度与核心价值观相统一,能培养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和对制度的自觉遵守;制度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会导致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质疑,对制度的否定。因此,新制度新政策的制定,应该经过广泛讨论、充分论证,做到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才予以实施。

    第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社会成员的自省、自觉和自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复兴梦想都需要每个人把核心价值观化为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核心价值观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只有通过持续的社会化、大众化、日常化的过程,将其转化为日常生活理念和生活准则,转化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才会被广大群众所认同、信服,并逐渐变成公民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如此,核心价值理念才能真正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和心灵深处,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中,成为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灵魂。

    今天,中华民族的富强之梦已经翘首可待,人们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有理由相信,“三个倡导”在持续践行中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全社会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精神力量,当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念真正融入全民族的心灵深处、血液之中时,一个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必将成为现实。(作者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李中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