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沅水萤歌
当前,中央网信办启动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犹如一场刮骨疗毒的行业革命,在“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重构短视频生态价值坐标,通过政府、平台、用户、社会的协同作战筑牢内容防护墙,最终实现行业正本清源与动能转换。这场行动不仅是对网络生态的系统性治理,更是对短视频行业价值逻辑的根本性重塑,标志着短视频从“流量狂欢”迈向“价值深耕”的新阶段。
破立并举,在刮骨疗毒中重构价值坐标。专项行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指行业沉疴,通过“破”与“立”的双重逻辑重塑治理范式。在“破”的层面,行动精准打击四类顽疾:恶意虚假摆拍者打造“苦情戏”收割流量,散布虚假信息者冒用权威身份制造社会焦虑,违背公序良俗者以低俗内容挑战道德底线,违规引流营销者利用话术陷阱骗取消费。这些乱象不仅侵蚀网络空间的清朗底色,更暴露出部分从业者畸形的价值观。例如,某平台曾出现虚构“古董托管”剧情诈骗2000万元的案例,其背后正是恶意营销的黑色产业链在作祟。在“立”的维度,行动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明确平台责任边界,要求其完善算法推荐规则,防止“流量至上”的错误导向;另一方面,强化内容审核标准,运用AI技术与人工复核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识别精准度。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行动首次将“营利权限管理”纳入整治范围,通过限制违规账号的商业变现能力,从源头斩断恶意营销的利益链条。这种“破立结合”的治理哲学,既彰显了整治决心,也为合规平台留出发展空间。
多维共治,在协同作战中筑牢防护高墙。短视频治理绝非“单兵突进”,而是需要政府、平台、用户、社会的协同作战,构建“四维防护网”。政府监管“长牙带电”,网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严处置,建立典型案例曝光警示机制,形成强大震慑。平台责任“落地生根”,头部平台通过优化算法模型,将用户举报率、完播率等指标纳入推荐权重,倒逼内容质量提升。用户参与“激活末梢”,畅通举报渠道,设立“一键举报”功能,鼓励用户成为网络生态的“啄木鸟”。社会监督“织密网络”,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媒体开设“曝光台”,多方力量形成“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治理闭环。
正本清源,在价值回归中激发发展动能。整治行动不是终点,而是行业转型升级的起点。当恶意营销的“浮沫”被荡涤,短视频行业正迎来“内容为王”的价值回归。创作生态“去伪存真”,专项行动推动创作者从“流量投机”转向“价值深耕”。科普博主通过3D动画解析量子力学,单月涨粉百万;非遗传承人用短视频记录打铁花技艺,让千年绝技焕发新生。这些案例证明,优质内容自带“流量密码”,无需依赖低俗套路。产业价值“破圈升级”,短视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重塑商业逻辑。某家居品牌通过“场景化短视频”展示产品使用效果,转化率提升40%;农村主播“田间直播”助农,年销售额突破亿元。这种“内容即营销”的模式,既满足用户需求,又创造经济效益。文化传播“提质增效”,短视频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载体。李子柒的田园生活视频在海外播放量超百亿,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博物馆推出“文物会说话”系列短视频,用年轻化表达激活历史记忆。这些实践证明,短视频可以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短视频行业亟需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守正”中筑牢底线,在“创新”中开拓蓝海。当每个创作者都以“内容工匠”自勉,当每个平台都以“价值引领”为使命,短视频必将成为传播正能量、培育新风尚的主阵地,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这场治理革命的最终目标,不仅要还网络空间以清朗,更要让短视频成为照亮时代的精神火炬。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喜之郎
审核:唐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