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双向奔“富”。胡纬作
文/雨夕
【摘要】在资阳区的智慧商圈,现代商业的活力与乡土气息交融;在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全国村房短住行业首场峰会碰撞出智慧火花;在桃江县浮邱山乡的田间地头,“乡土主播”们用数字技术重塑农业生产方式……在我市,一场以数字为纽带、以融合为路径的城乡变革,正悄然出现在人们面前。
城乡融合的本质是破除资源流动壁垒、重构价值交换体系、建立共生发展生态。当农家小院成为行业峰会举办地,当手机屏幕变成农产品展销窗,当客班车载着快递驶入炊烟袅袅的村庄,一种新的城乡关系正在形成——不是城市对乡村的单向辐射,而是以县域为枢纽的共生共荣。
城乡融合,基础在“通”。近年来,通过“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车、组组通硬化路”的交通网络建设,益阳市形成了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桃江模式”“益阳经验”,有效破解了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的双向梗阻,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筑牢了融合发展根基。实际上,要真正打通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通的堵点、痛点,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城乡之间路网、电网、水网、互联网、能源网、商贸网等的一体化水平,推动农村商贸、交通、物流等领域基础设施相互衔接、高效应用;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城乡流通规则和标准等“软衔接”一体联通水平,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融合,关键在“融”。产业融合是城乡共荣的核心引擎。无论是安化的黑茶、南县的稻虾,还是桃江的笋竹,我们应以“一县一特”为抓手,在产业互嵌中激发县域特色的“增长极”。要因地制宜,差异化制定县域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建强招商队伍、优化招商机制、开展项目攻坚等举措,培育产业集群,壮大经济总量,将城市的资本、技术、市场与乡村的土地、生态、物产深度融合,构建起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活力在“新”。智慧商圈以6.6%的消费增速,展现出县域商业的蓬勃活力;村房短住让闲置农房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城乡的“情感纽带”;“乡土主播”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间变身“新农田”,流量转化为“新农资”……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益阳市不断催生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消费场景。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推动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快递网点数字化改造;积极培育乡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展乡村智慧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向乡村汇聚;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化规划平台,培育“互联网+养老”等多样化场景,促进优质公共资源城乡共享。
城乡融合从来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当数字技术抹平信息鸿沟,当创新业态激活沉睡资源,当市民下乡与农民进城成为双向常态,关于益阳城与乡双向奔“富”的篇章才刚刚翻开新页。
来源:益阳日报
编辑:徐珂
审核:唐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