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演艺赛事双轮驱动,激活消费潜力

凤网 2025-08-07 阅读数 67977

文/冬青

作为体验经济的典型代表,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正成为撬动湖南消费杠杆的有力支点。

夜幕降临时,一出出好戏轮番在三湘四水各处上演。

小剧场里,脱口秀演员的段子逗得现场观众放声大笑;Livehouse内,歌迷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舞动……从传统戏剧到新兴脱口秀,从场馆演唱会到露天音乐节,湖南各类演出百花齐放,热门演出一票难求。

连日来的高温也阻挡不了湖南人的运动热情。

2025年株洲“厂BA”篮球联赛、第三届湖南省“东江村排·益丰杯”乡村排球邀请赛的喧闹声还让人意犹未尽,备战“湘超”,湖南各市州绿茵场上汗水与激情交织;来到第十一个年头的长沙马拉松赛事也于近期启动报名,参赛名额从首届的1.5万增至3.5万。

文体消费热的背后,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

情绪释放已然成为当下年轻人消费的首要驱动力。MobTech研究院报告指出,2024年,年轻人为情绪价值与兴趣买单占比达 40.1%。年轻人热衷于观看演唱会、音乐节,不仅是为了欣赏音乐,更是追求一种社交、情感共鸣的体验;而马拉松、篮球赛等体育赛事,吸引了大量运动爱好者参与,满足了他们挑战自我、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

湖南各市州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如文化底蕴、地理条件、产业基础等,打造了既有共性的消费热度,更有鲜明的地域标签的消费IP。

以文艺演出为例,无论是岳阳的《今上岳阳楼》,还是吉首的《德夯幻境》,亦或是益阳的沉浸式楚风竹宴剧场《桃花江竹海幻境》,依托山水实景,融合裸眼 3D、威亚等舞台技术,借助VR/AR等科技手段,这些创新实景演出让观众在享受光影视听盛宴的同时,切身感受湖湘文化魅力。

独特的地域背景,则为体育赛事注入了鲜明的文化标签。比如,在岳阳看龙舟赛能触摸到端午文化的温度,在株洲“厂BA”能感受工业城市的转型记忆,这种在地体验感更容易触发消费者共鸣。

情绪消费的最高境界是“让消费者成为主角”,增强其参与感深化情绪连接。比如,“行浸式”演艺漫游《花开靖港》以古船为载体,游客泛舟水面时,既可观赏融合湖湘民俗、商埠繁华与市井百态的流动演出,又能与岸边古装商贩、水中倒映的非遗表演互动;红色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则通过行进式互动观演,让游客以“学生”身份代入毛泽东等青年革命者的成长故事,在光影与行走中实现跨越百年的对话。

湖南文体消费的勃兴揭示了扩大内需的深层逻辑。无论是演艺经济还是赛事经济,除了能促进即时消费,更能形成“观演+住宿+文旅”的全链条增值,以及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2025年湖南株洲“厂BA”开赛以来,赛场外夜市交易总额超1800万元,拉动消费超1.6亿元。

当前,各地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加码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扶持力度。湖南亦提出要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从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中挖掘消费潜能,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湖南今年3月印发的《湖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各类演出、体育赛事和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审批流程,支持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之都和区域性演艺中心。

从全国视角看,对标“顶流”,湖南还需要下更多功夫。

在供给侧,应加大优质内容创作扶持,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和倾斜政策,既要引进国际国内的一流演出和品牌赛事,又要扎根本土培育打造更多“不可替代”特色IP。在基础设施方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将体育场馆、剧院等纳入城市更新规划,注重向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延伸。特别要关注Z世代等新兴消费群体需求,发展新业态,通过消费券等工具,激发消费意愿。

期待演艺赛事的热辣滚烫,激活消费新浪潮,打开经济增长“新引擎”。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编辑:陈雪炎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