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研习院丨"你是猪吗?讲了这么多遍了还听不懂!"父亲吼完这句话,13岁少年就不知所踪

凤网 2020-06-11 阅读数 51591

"你是猪吗?讲了这么多遍了还听不懂!"

"能不能动点脑子,这么简单都不会,脑子是不是被狗吃了!"

"你看看那谁,咋不像人家学学呢?"

你也这样骂过孩子吗?

你知道,这样伤害性的话语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会刮起怎样的风暴吗?

先看看下面的新闻故事。

今年5月份,杭州一名17岁男孩离家出走了,他留下的只有这张纸条。

“想了一天,还是我错了,虽然不太明白,但是我不是故意(一)的。爸,对不起,我没用,请您不要难过,我打算自己找工做,回家也没用。等我有钱再回家,饿死,算我不行吧!太没用了,我走了,不要找我,谢谢!”

看到儿子留下的这张纸条后,男孩的父亲紧急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对民警说出了自己深深地自责,“都怪我,话说得太重了,把孩子气走了。”。

原来孩子离家出走的前一天晚上,他看到儿子在家一直捧着手机玩,就气不打一处来的对儿子说,“不上进,不够努力,将来肯定没出息。”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他的儿子感觉伤了自尊,于是就把手机一摔,把自己关进了屋子里。

男孩的父亲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是当他第二天下班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桌子上放了那张纸条。

最终,在经历过4天3夜的紧张搜寻后,男孩才被找到。

你再看看今年在南京六合区里发生的一条冲上了热搜的新闻。

一个男孩因考试成绩不佳,遭到了父亲的责备。

像大多数中国爸爸们一样,这位父亲口中,也有一位“别人家的孩子”。

这让十三岁的儿子不堪忍受,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男孩给父亲留下一张字条,上面有这样一段话: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父亲的初衷不难理解,他夸奖“别人家的小孩”,为儿子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

紧接着,再以“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之类的言语,做总结阐述。

十三岁的男孩,听到这些话,会作何感想?

果真,他会如父亲所愿,引“别人家的小孩”为榜样,奋起直追吗?

这天夜里,被找到后的男孩向民警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爸爸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他不喜欢我,我就走。

在语言伤害孩子上,父母绝对有着"绝对优势"。

据某项调查显示,6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父母的语言会刺激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发生惨案。

有时候,击垮一个人,只需要一句话。

而如果伤人的话,是从至亲口中说出来的,那伤害更要乘以N倍。

2019年2月22日,贵州安顺,一名八岁女孩,被爸爸痛斥。

这位父亲,是一名外卖员。

他情绪激动,向女儿历数自己的辛苦与不易。

现在,整个公司的人,都没有你爹辛苦。

之前帮人家开车,一夜一夜地出去,要到早上七八点钟才到家。

我就想着自己苦两年,让你们好过点,你不知足。

女孩默不作声。

这个女孩,没写完作业,去学校报名失败,心里害怕父亲打骂,便离家出走!

民警发现后,将女孩送回家,于是,发生了上述情形。

父亲为生活而奔波,想要给女儿更好的物质条件,诚然可贵。

但他以这样的方式,向女儿发起“声讨”。

也许,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八岁女孩的心理承受范围,她宁愿逃跑!

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轻柔的画纸。

家长科学的规劝和引导,会在画纸上泼墨勾勒出高山流水,大江大河;

家长口不择言,往往适得其反,甚至还会扎出绵密的针眼。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给出了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秘诀”。

唐江澎认为,亲子沟通不能只讲学习。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丰富亲子之间的话题语境,不能只盯着孩子“课认真听了没”“作业认真做了没”。

他认为亲子沟通的最高原则,就是坚持“效果导向”的话语传递。

“家长要思考,自己的表达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就千万不要再说了。

叨叨嘴习惯了,很容易变成只顾自己表达情绪以及单向度的话语传递,引起孩子反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应当是独特的。

唐江澎举例说,有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就不能给他好脸”,甚至孩子有一次考不及格家长直接就把书包扔到了河里。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

“亲子关系出现矛盾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顺着天性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逼着孩子达到父母定的成功标准。”

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一文中,描绘了了这样一个场景:

青春的岔路口,母亲拦下孩子,规劝道:

妈妈:那条路走不得。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孩子: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妈妈: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孩子: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实际上,正是在弯路上摔的跟头、碰的壁,让孩子在自我反省中,学会自律、自强...因此,父母不必纠结于那些非走不可的弯路,更无须痛斥孩子:

早就告诉过你,你非不听。

亲子关系,要以爱和尊重“陪跑”,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一旦发生了孩子离家出走的情况,找回来后该怎么和孩子聊才好呢?以下就是彤彤妈妈的困惑。

 

Q:孩子闹情绪离家出走,怎么办?

🔍 求助宝妈:彤彤妈妈

我女儿读三年级,前几天因为考试没考好,我多说了她几句,她留了张纸条就离家出走了。

我跟他爸急得不行,马上联系了老师,又发动了所有亲戚朋友四处寻找,整整找了一天一夜,就差要报警了。

后来,一个家长打电话告诉我,在他们女儿的卧室里发现了我女儿,她们是最好的朋友。我女儿躲在他们家,还让朋友替她保密,直到晚上睡觉时,家长发现卧室里有异常,才戳破了两个孩子的秘密。

找到她以后,我们终于松了口气。他爸本来想教训她一下,被我拦住了,我想孩子回来就好,不能再刺激她了。

这几天,女儿一直都很沉默,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孩子学习要求很严厉,给她压力太大了。可想想她的同学,哪个不是在压力下学习呢?我很想找女儿谈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谈是好? 

  

「本期分享嘉宾」

王建平

心理学博士 | 知名幼儿家庭教育导师

👇    

A:人生处处是考场,用爱和尊重来“陪跑”

在我所接触的一些案例中,虽然不少孩子离家出走跟学习成绩的压力有很大关系,但孩子离开家庭并不一定是因为分数。

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了,是孩子觉得“我在这个家里不被接纳了”或者觉得“爸爸妈妈没有那么爱我了”,才让他们有负气离家出走的举动。

孩子为什么会容易做出离家出走的举动呢?

首先进入升学阶段的孩子,或者像彤彤一样从低年级开始进入高年级的孩子心情是很焦虑,而这种焦虑一般是老师或家长传递给他们的,“你怎么考成这样,你看看人家考了多少分”“现在还不努力,怎么考得上好中学”等等,这样的话,家长们是不是常对孩子说。       

其实人生处处是考场,分数它并不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唯一的标准。

家长们如果能少施压,多关注孩子这个时期的成长特性,或许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  

另外,一些特别事件的发生也会引起孩子巨大的心理变化,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与同学发生矛盾了,在校园受到欺负了等等,这些重要的节点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留意。那么,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孩子也回来了,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见到回来的孩子,千万不能再斥责了,这时不妨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爸爸妈妈很担心你,也很爱你,一直在盼着你平安回来”。

同时家长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建议采取共情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比如说,我们可以向孩子道歉,“妈妈骂你是不对的,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好不好。”

当家长开始调整自己,把目光真正地落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知道“我是重要的”,才会有安全感,自然就会恢复与家长的互动。

另外,孩子出走事件必定闹得沸沸扬扬了,家长和老师要沟通好,在往后的日子里尽量减少对事件的过度渲染,把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还给孩子,让孩子能从这个事件的压力和阴影中走出来,才能适应新的学业和生活。

我觉得在父母跟孩子的相处过程当中,理解并且尊重我们的孩子,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孩子离家出走往往是因为一时冲动,情绪无处宣泄。所以当孩子与家长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建议家长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关照孩子的情绪,最后再讲道理和孩子共情。当孩子发现父母能够感同身受,自己处在被爱、被鼓励、被肯定的氛围中,这样的事情就会少发生。                               

本文部分素材综合来源家庭教育之声等。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知识启蒙、心灵成长、为人处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育儿就像“升级打怪”,喜忧参半。我们一方面甜蜜于孩子成长的欣喜,一方面又烦恼于它们成长路上层出不穷的难题。


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重磅推出

《辣妈研习院》专栏 

我们将邀请金牌亲子专家

通过科学方法助爸妈探寻问题根源

缓解育儿焦虑

每周欢迎做客本栏目

育儿先愈已

你的困惑,我来解答

 

参与方式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提交您的育儿困惑


投稿有奖

精彩问题一经采用 将在

今日女报融媒体平台推出

并获得相应稿费

观照、洞察、觉知、改变

我们等你


本文编辑 章清清、王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