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读《唐群英传》有感

凤网 2020-12-18 阅读数 28560    赞 1

文/赵雪

我是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青年女教师,以前从衡阳日报上看过几篇唐群英的纪念文章,对这位革命老前辈有了初步的了解。

当我拜读《唐群英传》一书时,无不被唐群英那“斗室自温酒,均天谁换风”的气度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所折服。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同时又是一个长期受帝王统治的封建国家,男尊女卑,世代相承。妇女一直处于族权、夫权的重重压迫之下,经济不独立,人身不自由,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禁锢于家庭之中,成为家庭的奴隶,男子的附庸,过着受歧视受压迫的屈辱生活。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古老、封闭的中国受到世界大潮的推动,中国女权妇女精英受到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启发与影响,中国妇女运动开始酝酿、萌芽。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运动出现崭新局面,妇女界也出现了一系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英雄人物,唐群英则以“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谋求妇女解放”为己任,创立女子参政同盟会,发起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女子参政运动。她在参议院为女子争取参政权,得到了万国女子参政会的称颂,赞为“在东方作第一声惊人之鸣!”。

“斗室自温酒,钧天谁换风?犹居沧浪里,誓作踏波雄。”这是唐群英决心为改变妇女命运和为国尽“责”的宣言,古今只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群英却提出“天下兴亡,人皆有责”,谁说女子不如男?纵观古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比比皆是,而唐群英则是辛亥革命中女子代表之一。她以自身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唐群英自小便与寻常女子不同,这与她原生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他的父亲唐星照将军对于子女教育非常重视,经常请名师课教子女,他将“多积德、多读书、多劳作”三多定义为家训,把“忠、孝、诚、意”四字立为家风,并解释说:“忠,就是忠君报国,无国哪有家;孝,就是孝顺父母,没有父母养育,哪有自己;诚,就是诚信做人,应承别人的事,一定要兑现承诺;义,就是义气待人,对人要讲仁义,不可见利忘义”。原生家庭的引导,导致唐群英骨子里刻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令她14岁就发出“山鸟唤晴来”的惊人感叹!而失女亡夫之后,她也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勇于冲破“三从四德”的束缚,“大归娘家”;同时受新潮思想的影响,立下“斩尽奴根死也瞑”的“换风”壮志,也曾两度踏波东瀛,探寻强国之道。

在当时的中国政治不清明,国内一片乱相,有句俗语“乱世出英雄”,唐群英何不是英雄之一呢?人人只有学而后能知,唐群英能打破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束缚,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勇于远赴东瀛留学,试问在当时又有几个女子能做到呢?《论语》中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就是内外兼修,在我看来唐群英乃“真君子”也。

女权运动失败之后,唐群英总结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广大妇女长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其大多数人没有觉醒。20世纪初,唐群英提出“毋谓人智,多学则智;毋谓人强,自立即强”,启迪当代妇女,勤学习强素质;以创业求发展,倡导妇女“自立自强”。回顾唐群英命运多舛的一生,何不是女性“自立自强”的典型代表呢?

“旭日初升晓雾开,洞庭波起断头台。不堪回首当年事,赢得功成血战来。”这首诗词无不体现了唐群英那不甘失败的壮志雄心和不减豪情的革命情怀。唐群英前半生怀救国救民之心,醉心戎马生涯;后半年耗尽家资,兴办女子教育。终其一身,始终不忘初心,立志于女权运动,为推动女子教育、唤起女子觉醒做出了突出贡献。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句话像是唐群英一生的真实写照。纵然她已逝去八十余年,但她那“巾帼不让须眉,无私的奉献与付出”的精神会永久地流传下去,纵俱往矣,那一颗赤诚爱国之心将永存,将永远被世人缅怀。


来源:今日女报/凤网

编辑:伊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