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刘莹:土家村寨的最美“女儿”,留守娃娃的最美“妈妈”

凤网 2020-12-28 阅读数 29064    赞 1

报告文学:莹莹之光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刘莹

文/罗畅

在湖南永顺县,有这样一位扶贫干部——从2005年至今,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沿,16年,6轮,11个村,建档立卡1347户5139人,全部脱贫,年人均收入增长4倍。她是土家村寨里最美的女儿,是父老乡亲们眼中最值得托付的至亲人,是留守娃娃们心中最美的“刘妈妈”。

她是国家税务总局永顺县税务局干部刘莹,2020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1-

山一程水一程

初夏的永顺,暖阳中仍然透着习习凉意,浓荫蔽日的深山密林中,薄雾朦胧,树影绰绰。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在雨霁初晴的羊肠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缓慢前行。说是路,其实就是把地面上的野树杂草铲掉,铺上一些碎石砂砾后压平,一脚踩下去,不少稀泥四散涌动,有的趁机糊到鞋面上,有的顺势落到裤脚边。

“刘队长,要不,今天就打转吧,看这天色怕是又要下雨了。”说话的是永顺县小溪镇官坝村村干部曹海。

“我晓得山坡上还有一户,快下雨了,我们更要抓紧时间咯,不然这个把小时就白走了哩。”也不等曹海答话,刘莹一路向前的脚印已经印下了长长一串。看着她单薄却执着的身影越变越小,曹海深吸了一口气,心里升腾起缕缕敬意和久违的喜悦:这个扶贫干部,虽然是个女同志,还真有一股子倔劲,村里脱贫的事有盼头了咧。

永顺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西北与鄂西山地交界之处,是典型的连片特困地区,自1994年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一直是湖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小溪镇位于永顺县东南部,地理位置偏僻,气候环境恶劣,被称为永顺的“西伯利亚”,2013年之前,不少村庄未通公路,扶贫干部到村里走访,只能靠两条腿步行。他们现在要去的邓家坡组距离最近的公路有5公里,步行最快需要1个半小时。

不多时刘莹收住了脚步,目光温柔地望向七八米开外的一丘坡田上,一个矮个子女人正在犁田。她紧紧握着犁把奋力把深褐色的泥壤翻出一垄垄波浪,泥土特有的气息混合着青草味在空气中飞扬,说不上到底算什么颜色的衣服被汗水打得透湿,紧贴着清瘦的身体。

刘莹静静站着,不忍心惊扰这片虔诚的忙碌,直到对方满意地轻舒了一口气、正准备在田埂上坐下歇气时,眼角的余光发现了她。

“这是刘队长吧,这山沟沟里的山沟沟你们都走到了,快进屋里坐。”女人客气地招呼,洋溢着喜悦,透着质朴。她叫马三妹,正是刘莹说的“山坡上还有一户”的女主人。

刘莹和曹海应和着,跨进不远处一幢破败不堪的木屋,不出所料,这是一户家徒四壁的人家。男主人邓峰是个40多岁的汉子,3年前一场车祸后高位截瘫,长年躺在床上,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肇事者也是一户贫苦人家,并无赔偿能力,邓峰受伤后产生的治疗费、药费、营养费等等,只能自己承担。本来就一贫如洗的邓家,更加风雨飘摇,马三妹柔弱的肩膀上,一头挑着年幼正待养育的四个孩子,一头连着伤重仍需照顾的丈夫,田里的农活也不能有半点耽误,否则家里就有可能会断粮。

“刘队长,尽管这是你第一次来我家,其实我早就听说过你哩……”邓峰虽然身体不方便,却很是健谈,听得出来,也很乐观。很快,刘莹带来的表格已经填满了她娟秀工整的字迹,在“帮扶措施”一栏,她细细地写上“政策兜底”四个字。

出门的时候,一场山雨正下得欢,沁凉的山风,绵密的雨雾,更添了土家山寨的悠远神秘,回望渐行渐远的木屋,刘莹又想起了2005年的那个冬日。

那一年,刘莹只是一名兼职扶贫工作人员,在年底的时候与同事一道,前往青坪镇洞坎村开展年终走访。不远处,一角破旧的木屋在山林中若隐若现,刘莹有些好奇,但带路的村干部并不打算往那个方向走,但她还是想过去一探究竟。

“吱呀——”刘莹轻柔地推开门。两个蓬头垢面、目光呆滞的老人木然地坐在火塘边,暗弱的火苗气若游丝,破旧得不成型的衣衫胡乱遮掩着如柴的身体;炕架上,一口深黑的大铁锅里,仅有一坨熬成黑糊般的南瓜,既无半点油星,更不见任何米粒荤腥。刘莹不甘心地走进厢房,跳入眼帘的是丝瓜瓤一般的床单上一摊“浆果棉絮”,随手一掀,爬满霉斑的木板上,几把氲湿的稻草与分不清到底是棉裤还是棉衣的物件混杂在一起,权当垫絮。她不敢相信,21世纪了,居然如此赤贫的人家,那一瞬间,她认清了贫困的狰狞面目。

从木屋出来,村干部告诉她,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曾在特殊的政治时期整出过人命,并因此判刑,多年来村子里的乡亲都对这户人家敬而远之。老两口有个独生女儿,已远嫁外地,极少回来,如今他们年老了,种不了田,喂不了牲口,只能靠种点蔬菜糊口,再无其他收入。尽管贫苦的理由如此充分,却并不足以安抚刘莹心中腾起的千军万马。她迅速赶到集镇自掏腰包置办了棉被、棉絮,怕不够厚实,又把家里崭新的羽绒被也取了出来,还买了猪肉、糖果等食物,急急地寻回木屋——她觉得让两位老人多等一分钟都是一种罪过。

暖意融融的火塘边,她打来热水给两个老人洗脸、梳头、修剪指甲,一举一动,那么自然,那么亲近,仿佛是常年朝夕相处的一家人。两个老人始终没有只言片语,唯见原本黯淡的眼睛里游出了缕缕生机,一滴滴浊泪顺着满是沟壑的脸庞悄无声息地滑出,落在黑糊糊的地上,碎在刘莹柔软又坚韧的心里。此刻,她彻底领悟了脱贫攻坚功在千秋的伟大意义,扎根深山一心扶贫的决定如春期咆哮的山洪一般在她心里澎湃不息。

她如愿以偿,成为单位的扶贫专干,告别平担笔直的柏油马路,收起整齐挺括的税票,走入永顺崎岖蜿蜒的苍莽深山。她给自己定下了第一个工作目标:无论有多远、无论有多偏僻,所有的走访摸排对象,一定每户必到。一年一年,刘莹的足迹印刻在深山密林的逶迤曲折小路上;一村一村,刘莹的汗水洒在云蒸雾绕的山寨里。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传遍了永顺的山山水水,村寨里男女老幼的大事小情成了她放不下的牵挂。

-2-

黄金果摇钱树

烈日当空的仲夏,到处热浪滚滚,湖南农业大学枝叶交叠的林荫道上,一个皮肤黝黑的女人吃力地拖着一个沾满泥土和灰尘的编织袋向前缓缓挪动,这在明净清雅的校园里并不多见,路过的师生,不时地对她侧目而视。她全然不觉这些异样的眼光,不时地抬头在密密丛丛的教学楼间寻觅着什么,一会儿在手机上翻找着什么,额头上细细密密的汗珠汇成一道道水流,没入了她的鬓角,几缕发丝早被汗水浸透,贴在晒得红里透黑的脸上,胸前的衣襟也湿了半截。编织袋实在太沉,远远超出了她体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她咬着牙攒足了劲儿,才能勉强前行,每走几步不得不歇上一小会儿,但她始终牢牢地攥着袋口的扎带,确保它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

没错,那是刘莹,此时的她在回龙村担任扶贫队长。回龙村海拔在200-400米左右,稻田少旱地多,粮食产量低,村民主要收入来自于外出务工,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20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刘莹到村后,千方百计地想从源头上“拔穷根”,发展产业是必经之路。之前工作过的几个村,刘莹带着乡亲们一起种过柑橘、百合、玉米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这只能代表过去,面对新的挑战,她选择相信科学。

通过县农办牵线搭桥,刘莹认识了著名的果树学专家王仁才教授。王教授告诉她,要准确地判断村里适合种植哪些作物,需要先了解当地土壤的特点,但这个步骤只能把样本送到位于长沙的实验室里才能完成。事不宜迟,挂断电话,刘莹就背上铁铲和镐头往山里奔。

23平米千米的村域,刘莹早就用双脚仗量过,很快就找好了几个典型的取样点。先用铁铲挖开表层,再用镐头刨到要求的深度,取样,混合,装袋,标记,刘莹的动作尚不特别熟练,但每一步都是一丝不苟的。不过,她还是觉得不够踏实。为了万无一失,她用了个笨办法——把村里每个山头的土壤都取一份样,她不怕麻烦、不怕苦累,就怕工作不够细、做事不够实,让村里的土壤错过了栽种合适农作物的机会。

她一份一份把土壤样品小心翼翼地装进编织袋,这块摸摸,那块拍拍,像极了慈爱的母亲与即将远行的孩子依依惜别,尽管有些不舍但没有一点挽留的意思。那些其貌不扬的泥土啊,承载着全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哟。12年的扶贫工作,她早已由一个五谷不分的城里姑娘蜕变成了干农活的老把式,她太明白摸清土壤脾性对增产增收的意义,更懂得这次去长沙分析土样机会的宝贵。

“你这样扶贫,今后你的事情我全包了!”王仁才教授不敢相信,这超过100斤重的土样是刘莹一个人、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汽车、火车颠簸、硬生生一步一个脚印从永顺背到长沙来的。

土壤分析结果出来后,王教授建议先试种油茶。油茶是永顺的传统产业,有较好的种植基础,过去因为管理粗放、生产技术落后,油茶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乡亲们种植的热情不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现在有了先进的幼林丰产配套技术和成熟的低改技术,只要按照技术要求操作,无论是新植林还是既有林,都能够提高产果、产油率。有了专家的支持,刘莹心里有了底。

回到村里后,她带着扶贫队员们连夜制定了周密的产业脱贫工作方案。先与村支两委深度沟通,争取到宝贵的“赞成票”;又一个组一个组、一次又一次地召开油茶种植动员会,并承诺帮助大家销售茶油,打消了一个又一个疑虑,工作方案终于从纸上落实到了地上。

流转的荒地腾空了,银行贷款下来了,优质的种苗到货了……刘莹忙得脚不沾地。雨季过后,一丛丛低矮呈伞状的油茶树在无人问津的荒岭上安家落户,细长的枝条伸展开来,碧绿油亮叶片,迎着日光,甜甜地笑。

晚秋的风微凉而轻柔,其他的花儿早已化作尘埃,唯有雪白晶莹的油茶花在枝枝丫丫间探出头来,挤挤挨挨堆满一树树、一山山,恰似一场清雅素洁的十月雪扑面而来,淡淡的茶香更是醉了在油茶林里不分寒暑勤耕细管的人们。霜降来临之际,油茶树枝头布满了浑圆的果实,或羞涩、或坦然,或含笑着露出黑黑的籽实、或躲藏在浓密的枝丫间,送来丰收的喜讯。

那一阵子,扶贫队员们和乡亲们天一亮吃过早饭就出门了。大伙儿拉着板车,背着中午的干粮和水顶着露水往山上走,去摘油茶果。青色皮的、棕色皮的、个大的、个小的,把背篓、箩筐塞得满满当当,哗啦啦地倒进编织袋。好家伙,一袋鲜茶果将近百把斤呢,两个人合力一声吆喝,就把塞得圆滚滚的编织袋码到板车上,摘得快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能摘满三大袋。鲜茶果运到山下后,一股脑儿地堆在晒谷场上。等上三两天,茶皮裂开,蹦出茶籽,收集起来,铺到土坪或竹席上晒干,经过脱壳、粉碎、蒸炒等步骤,榨出香喷喷、亮澄澄的茶油。茶油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与橄榄油类似,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市场售价高达五、六十元一市斤。

目送最后一桶茶油装上车运出村后,刘莹摊开账本,按动计算器,细细算起账来。420亩油茶林,平均每亩产鲜茶果近千斤,产油10公斤以上,折算下来,人均增收一千多元——“黄金果”名不虚传。这还仅仅是开头,随着新植林逐渐进入盛果期、低改林慢慢成熟,产量还有提升的空间,乡亲们的好日子一定能够长长久久。徜徉在经过深挖垦复的油茶林里,刘莹笑得像一朵迎着寒风冷雨傲然绽放油茶花。

-3-

信仰的力量

“老马,凭你是个正儿八经的党员,我服气,那些管子我这就拖回来!”憋了许久的彭高旺,扔下这句话,径直朝自家屋里走去,围观的乡亲们慢慢散开,各自回家。

彭高旺住在村里离公路有将近20公里远的黄土组,即使是出去买包盐,也得走上半天山路。2016年,刘莹到村里驻村扶贫,几经周折争取到了80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修路。按照设计图纸,路基会经过彭高旺家屋后的菜土。虽然扶贫队和村支两委多次上门为他宣讲补偿政策,但他依然疑虑重重,拖拖拉拉很久才不太情愿地在协议书上按下了手印。不久施工队来到村里,开始按部就班地施工。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一名工人在整饬路基时不小心刮坏了他家的田埂,一下子触痛了彭高旺敏感的神经,他顿时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地从屋里冲出来和施工队理论,相持不下,他索性拖了几根要埋入路基的管子就往家里走。好几个乡亲好言相劝,都碰了一鼻子灰,施工队不得不停工。

等刘莹从另一户人家赶过来时,正好听到彭高旺那句话飘来。管子很快完璧归赵,工人们继续热火朝天地压路基、和水泥,忙得不亦乐乎。刘莹松了一口气,急急转身奔向村委会帮刚刚走访过的一户人家准备资料、申请低保。

莽莽夜色像一张巨大的网,把寨湖村笼罩在一片沉静中,除了偶尔有一两声狗叫外,几乎听不到其它声音。一盏孤灯倔强地亮着微光,刘莹躺在稻草铺垫的农家木床上辗转反侧,白天发生的事还在她的脑海中不断回放,只有这个时候,她才能够沉下心来,思考回顾白天的工作。

彭高旺嘴里的“老马”,叫马继兵,70多岁了,住在两岔组。这个名字,在刘莹心里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半年多前她接到新的扶贫任务,来到村里,村干部就和她提过这个人。老马也是一户贫困户,一人独居,住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炕架上常年见不到肉,粮食不够的时候只能要靠玉米充饥。两儿一女中,小儿子因车祸去世,大儿子早已分家单过,女儿则嫁去外村,日子都是紧巴巴的,帮不上太多忙。老马还有一个身份,一名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是扶贫队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刘莹入户走访,人生地不熟,他主动请缨,带着她跋山涉水走进每一户村民家中;公布贫困户名单时,有几户村民对结果不满意,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里赖着不走,只要老马一进门,他们便一脸通红地往门外跨……不少当时非常棘手的问题,都在他的协助下一一得以圆满的化解。随着扶贫工作渐入佳境,村里的日子一天天见好,他从来没有向村里、向扶贫队提过任何额外的要求,没有开口要过特殊照顾。是什么让他常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十足的干劲?乡亲们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布尔什维克”。虽然他与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但他明白,扶贫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号召,支持党的事业,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义不容辞。

想到这里,刘莹的心里涌动着一泓汩汩暖流,一个激情澎湃的声音破土而出: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暗弱的灯光下,一行工工整整的“入党申请书”跃然纸上。

有了这个信念,刘莹的工作干劲更足了,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她冷静沉着,从容应对;取得了工作成效,她平心静气,不骄不躁。如果说最初刘莹投身扶贫工作是出于一种自发情怀,那么此时已经升华为了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

2019年10月10日,刘莹在鲜红的党旗前握紧右拳庄严宣誓,她是一名”正儿八经”的党员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脚步更加铿锵坚定,脚下的路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4-

还有一个心愿

“我在瓦厂(村)最好的老师是刘老师,她人很好,我在瓦厂(村)她帮我们辅导暑假作业,放学带我们玩……”2019年8月13日,瓦厂村留守儿童暑假辅导班里,在一页练字贴上,上三年级的小航用稚嫩的文字记下了质朴单纯的快乐。就在同一天,刘莹用手机制作了一个美篇,写道:瓦厂村的暑假辅导班终于开班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施了。

此时刘莹的扶贫足迹已经遍布11个村,清坪镇洞坎村、朗溪乡元宝村、塔卧镇三家田村、廻龙乡羊毛村、万坪乡寨湖村……通水通电、修路筑堤、引进技术、发展产业,昔日人烟稀少、荒芜落寞的贫苦村寨一天天、一年年旧貌换新颜,缺衣少食的苦日子成为永久的记忆。脱贫攻坚胜利在望了,刘莹的心愿是什么?

常年在村村寨寨里行走,心细如发的刘莹发现每一个村子里,总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孩子的眼神安静中透着无助、茫然中透着酸楚。她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背后往往是一个或几个竭力抗击贫困却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家庭,这是贫困地区最痛的“伤疤”,是脱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日常工作中,她总是不厌其烦地问“留守娃娃们过得好不好?学习状态如何?生活和学习有没有难处?”她千方百计确保孩子们落实助学政策,还发动社会力量筹措课外书籍、校服等物资,尽一切可能让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好一点、再好一点。

物质上的问题,她想点办法,总能解决一些。最让她深感无力的,是孩子们心灵的孤寂。年幼的孩子,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甚至因为种种原因,一别就是一生。在最需要陪伴与呵护的年龄,内心深处的渴望一次次落空,失望、沮丧的情绪粗鲁地把纯净如水晶的稚嫩心灵摩挲得伤痕累累,不仅夺走他们应有的欢乐和朝气,还悄悄地啃噬他们的健康,易怒、敏感、孤僻总在他们身旁如影随形。刘莹记得,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村口的乱坟岗,她连滚带爬在草丛里找到失踪的小敏时,哪怕睡眼惺忪也掩不住满腹的委屈和害怕;刘莹也记得,她专程带4岁还不会说话的伟伟去吉首求医,被诊断为自闭症,医生告诉她治愈希望渺茫时的惋惜。

翻开厚重的书本,一串串深奥晦涩的心理学、医学名词让刘莹感觉头皮发麻,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令她不敢有丝毫懈怠。2013年,永顺县大约有留守儿童1.3万人;论文《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指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6.8%,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0.8%的检出率;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在一次学术活动中指出,在我国,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她不能坐视不管,再努把力,总有些办法。

帮孩子们辅导作业、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为孩子们讲故事,成了刘莹生活中的一部分。慢慢的,有的孩子从沉默寡言变得活泼开朗,有的孩子从怪诞刻板变得乖巧随和;2017年,自幼与70多岁的外公和40多岁高位截瘫的舅舅相依为命的小丽考上了大学;2018年瓦厂村村小的3个孩子一齐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孩子们的小心事、小“秘密”刘莹都知道,不少孩子直接喊她“刘妈妈”,但刘莹却觉得,这些只是杯水车薪,离心中的榜样差得太远太远。

这个榜样是刘莹的母亲,一位德艺兼优的人民教师。母亲从教的三十多年里,一直践行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与敬业,以至于懵懂年少的刘莹一度认为母亲把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了非亲非故的学生们,而忽略了她。随着年岁渐长,尤其是驻村扶贫后,刘莹读懂了母亲的伟大与慷慨。每当刘莹收到孩子们学习上的捷报时,她总会情不自禁地哼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是她与已经仙逝的母亲深情的对话,是一名扶贫干部在实现整村脱贫目标的同时深埋于心底的愿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以我的绵薄之力,为他们填补缺失的亲情,让他们看见世界美好的一面,当他们有朝一日踏入社会经历人生风雨时,尚有温暖的瞬间值得回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一谈起孩子,刘莹总是满含深情、滔滔不绝。

除了孩子,刘莹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的还有村里的孤寡老人。

“腊月二十八呀,打粑粑哟哟”。每到寒冬腊月,是土家村寨最热闹的时候,刘莹会留在村里与村民们一起打糍粑、推豆腐、过土家年,她还会雷打不动地自掏腰包杀一头年猪,将猪肉分给村里的困难老人。哪怕在政策兜底的支持下,老人们已经不愁吃不愁穿,她依然坚持一户不漏地登门送上尚有余温的猪肉。16年来,年年如此,从不失约。她说,在老百姓眼里,扶贫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一块猪肉、几斤豆腐,谈不上贵重,但过年的时候去他们家里坐坐,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天大的事。                                                                                                                                                                      16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短暂一瞬,却是刘莹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很多人为她感到惋惜,一个女子的美丽青春不应该磨耗在深山穷窝。但刘莹的想法却恰恰相反,她觉得选择扶贫工作是幸运的,每天与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打交道是幸福的。16年,她亲眼见证了永顺的青山绿水一步步变成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富起来、什么叫强起来。她付出的是一个公职人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收获的却是父老乡亲们的比金子还珍贵的真心真情。

“村里脱贫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愿意继续担任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继续贡献光和热。”在税务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刘莹的心愿朴实而坚定,扎根乡土是她矢志奋斗的事业。

2020年11月下旬,“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甫一结束,刘莹即刻返程,没有一刻停留,她直奔永顺。她明白,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即将变为现实,乡村振兴的事业正待翻开如火如荼的新篇章,她愿做一束温润的莹光,为父老乡亲们的美好生活再添一抹亮色!

人物简介:刘莹,女,土家族,国家税务总局永顺县税务局干部。自2005年参加扶贫工作以来,刘莹已参与6轮、11个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她年年被评为永顺县优秀扶贫工作队员,2014年被评为湘西州建设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2018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20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作者简介:罗畅,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长沙市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湖南报告文学》《中国税务报》《今日女报》《长沙晚报》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