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妈手记丨中美会谈上“最美翻译官”张京让人惊艳,她开挂的人生原来有这样的家庭背景

凤网 2021-04-06 阅读数 42473

0 1

前段时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首场会议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

会谈中,当美方代表率先“发难”挑起争端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据理力争,坚决捍卫我国立场,长达16分钟的发言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发言结束,张京准备翻译时,杨洁篪直言:“It's a text for the interpreter(这是个对翻译的挑战)。”

长达16分钟的翻译的确是个挑战,需要考验到译者本身的速记能力、对内容的消化和重组能力。

但翻译官张京却在这极度紧张的场面里,流畅准确地完成了速记速翻。 沉稳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无比专业的翻译能力都堪称顶配。

翻译界的“天花板”,她相当配!

所有的横空出世,都是蓄谋已久,用来形容张京的成长,再贴切不过。

张京是谁? 杭州人,2003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被保送到外交学院英语专业。 2007年,她被外交部录用。 

但其实这并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另一段人生的起点。

因为,最终只有4%的人,能被外交部录用,成为外交翻译官,而她是其中一名。

在2008年,她被公派英国留学并获硕士学位,也就此开始了许多重要的口笔译任务。

她曾在两会记者会担任现场翻译,也在口译、外交翻译领域获得诸多荣耀。

2013年,她就曾因为“美女翻译官”走红,被各大媒体关注。

其实梳理她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我们可以发现,她的优秀,当然离不开她的天赋。

但是,更离不开她自己的努力和父母教育的培养。

0 2

张京是85后,她大约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模仿英文电影里的角色发音。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学校从初中一年级才开英语课,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学英语的认识大多数还停留在“为了应付中考和高考”的阶段,很少意识到是为了将来跟外国人交流,学“哑巴”英语的人不在少数。

当张京提出想学英语的想法时,张爸张妈不仅一口答应,并且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除了送她上英语培训班,他们还成沓成沓地买来英文杂志,带她看英文电影,甚至在条件允许时,一家人一起去世界各地旅行。

这不就是如今广为流行的“浸入式”英语教学吗?张京在20多年前就实现了。张爸张妈的远见卓识,可见一斑。

2005年参加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时的张京

心理学上曾提出过自我决定论,将每个人行动的动机分成了内驱力和外驱力。

内驱力是说人们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产生的动力,以此来完成某个行为。

而外驱力则是通过外界提供的评价体系,奖惩措施等动力来完成某个行为。

所以,也只有当孩子真心喜欢上一件事,他就会发自内心地去学习。

而想要达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那就是要学着让孩子体会到因为技能的提高而获得的成就感。

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需要自我价值的认同。

而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更是如此。

张京的父母非常善于去挖掘张京的兴趣爱好,并给予一定帮助。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张京不仅英语运用水平甩开同龄人几条街,也让她的眼界更为开阔,“当外交官”的梦想一点点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中考后,张京顺利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杭外”)。

在“外交官”梦想的加持下,张京一路开挂,学习成绩排名连年霸占学校前五,各类英语比赛从未跌出前二,被老师、同学夸赞为一代风云人物。

面对着纷至沓来的赞赏、光环,张京从不迷失,她明白那些不过是追梦路上的小浪花。

在别的人看美剧消遣时,她练习听力和口语;别人还在苦背课文单词时,她挤出时间辗转参加各种英语社团;

别人旅游是为了休闲和风光,她出国旅行是为了抓住一切机会更地道地与当地人交流锻炼。

靠着扎实的功底和不懈地勤奋,高三时,她脱颖而出,被保送到誉为“外交官的摇篮”的外交学院。

张京的生活照

进入外交部工作后,张京知道,那只是成为外交官的起点,经历初试、复试以及淘汰式培训后,她成为翻译室新人,等待她的是长达六年的“魔鬼训练”,此后才有机会代表国家向世界传递声音。

2013年,全国两会上,张京以外交部翻译亮相。娴熟淡定的工作风范,不苟言笑的职业形象,被多家媒体捧为“最美女翻译”“冰美人”,瞬间红遍网络。

算算时间,正好是张京参加工作的第6个年头。

毫无疑问,她承受住了各种近乎残酷的选拔淬炼,由幕后走向了台前,而那时,距离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翻译席,还隔着8年的漫漫时光。

0 3

零零总总,张京在追求“外交官”梦想的路上狂奔了二十多年,她不成功,谁成功?一旦确定了方向,就一条路走到底。

是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的动力何在?只是因为有一个“梦想”?我觉得,让张京一直保持饱满激情的,还有在背后始终支持她的父母。

当稚嫩的张京第一次向父母提出想学习英语时,十有八九是忐忑不安的,毕竟那时,她还只是个10来岁的小姑娘。

是父母肯定的眼神,给了张京满满的安全感;父母毫不犹豫的赞成,给了张京无尽的勇气;父母后来一系列的付诸实践行动的支持,鞭策着张京勇往直前。

对比很多父母,当孩子奶声奶气地说,我想当厨师、我想当考古学家、我想当……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回应的?大多数仅仅不屑地一笑,就抛在了脑后吧。

在孩子的世界,他或许看不清厨师这个职业的全貌、没有完全弄懂当考古学家意味着什么,但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思考过,孩子小小的脑瓜里经历了多少回旋纠结、多少模仿学习,才能字正腔圆地说出那几个字?

他多么希望最信任的人能够给他积极的回应、肯定他、支持他,他才会有勇气和力量冲向那条未知的道路,一往无前地去打怪通关,直至到达终点。

认真地聆听,真心诚意地支持,未来的“张京”就在我们身边。

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重磅推出

《慧妈手记》专栏

我们将邀请有“招”有“料”的妈妈们,
分享与孩子、家人相处的点滴感悟,
从这些生动鲜活的细微处,
去探寻一位智慧型妈妈的成长修炼课。

每周将与大家
在这里同频,遇见。

在《今日女报》 “辣妈联萌”版相遇,悦读。

本文编辑:章清清、王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