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56个民族家访日记丨布依族爸爸奋力托举起女儿的梦想

凤网 2023-11-23 阅读数 8284


有腿疾的布依族爸爸奋力托举起女儿的梦想

文/王建平  

在北京参加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我就表达过我们要“打通家庭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11月2日,当我在贵州毕节纳雍县董地乡深入布依族孩子家家访后,对这一问题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董地乡位于贵州的偏远山区。这里山峦纵横,沟谷深切,狭小的地块就分布在两山之间,“董地”用彝语翻译过来就是“像箱子一样的田”。当地自然条件差,过去大部分村民只能外出务工,然而,最近几年,乘着农村产业革命的东风,董地乡以产业促发展,战胜了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基础薄弱的恶劣条件,实现荒山变金山、贫穷乡镇到富裕乡镇的华丽转身,曾经外出的村民也纷纷回到了家乡,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我这次家访,就有两个布依族孩子的父母从城市返回了家乡,不再让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黎明小学四年级学生韦妙涵是我家访的孩子之一,这是一个家庭条件相对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孩子。

(布依族小女孩送给“博士妈妈”最甜蜜的吻)

妙涵爸爸告诉我,其实在妙涵读书前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因为他有一手好厨艺,在北京等大饭店,月收入一度可以过万。

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回来?这个面孔黝黑的朴实男人搓着手说,一是现在在村里就能找到活干了,更重要的是,他在外面看过世界后,深知知识才可以改变命运,孩子的前程比他打工赚钱重要。他没能力把孩子带出大山去读书,那就不如回来陪孩子把书读好。现在,虽然腿因为车祸受伤了,他也一定会努力供养一双儿女把书读好。

他言语朴实,情真意切,让我很感动。或许大山可以阻隔生活的梦想,但没有挡住这位父亲的眼睛。即使行动不便了,他也奋力要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看更宽广的世界。我也愿意在将来助他一臂之力,不让贫穷阻断孩子求学的梦想。

一边感动,一边又欣慰着。在另一个11岁布依族女孩黄佳梅家,我看到农家母亲忙完手上的农活,又陪着孩子在做作业,雪白的墙上贴着孩子的奖状,还有五彩的画作。


(和爱心志愿者一起在黄佳梅家家访)

其实,这是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他们家一共有三个孩子,佳梅是老二。黄佳梅高高瘦瘦的母亲告诉我,早年她也是和丈夫在外打工,把大儿子丢给了父母帮忙带。孩子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和管教,沉迷手机,等他们回来想管教儿子时,却发现丧失了最好的教育时机。痛定思痛下,在小女儿和小儿子开始上学后,夫妻俩决心返回大山,一个在周边县城打零工,一个留守在家里陪伴孩子,钱当然没有比在外面赚得多了,但这两个孩子都品学兼优,兴趣爱好广泛。言谈间这个母亲脸上也一直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对这两个孩子的家访,让我看到家庭环境中,农村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妙涵和佳梅的父母都是在外面见识过世面后,意识到了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所以,即便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也愿意竭尽全力去托举孩子,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父母觉醒了,才是教育的真正开始。

打通“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在我看来,这最后一公里就是实现家庭教育的贴心赋能指导,以提升父母的素质,提高父母的眼界和格局。父母站得高了,孩子才能走得远。而在乡村,只有全力提升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提升乡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增强困境家庭内生动力,才能推动乡村教育振兴。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而我会一直在路上。

特别感谢此行一路相随的深圳无忧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们,感谢她们给董地乡黎明小学捐赠2000册图书,以及为家访的布依族女孩提供的爱心助学金,公益路上有你们真好。  


带你了解布依族

布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云贵高原上的古老原住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地均有散居。布依族人豪爽好客,在每年传统节日农历“三月三”,很多布依族人都会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