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妈手记丨最会写“段子”的女作家,养儿子也很有“梗”

凤网 2023-11-30 阅读数 21729

文:陈征宇

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我们努力的模样。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当你开始“做自己”的时候,就已经赢了。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这些互联网上的金句,你是否觉得十分眼熟?没错,这些金句都是来自被称为“中国最会写段子”的女作家——王小柔。

最近在看王小柔的书,书中有几篇文章写到了她儿子。

作为知名作家,王小柔经常被家长追着,请她为孩子开阅读书单。但她却告诫家长:书单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观察生活、接触大自然。

她本人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她在书中感叹“男孩这个物种很奇怪,他们似乎跟大自然更亲近”,并且写下了儿子土土从小与大自然亲近的许多趣事。

比如,土土打小就喜欢刨地,走路还带晃呢,就经常随便找块土一蹲,开刨。夏天时,转眼就能看到一堆肉乎乎的白蛆,在他手里不停蠕动。

土土还特别大方,总把挖到的虫子分送给围在他身边的小朋友,虽然基本都被家长们尖叫着拒绝,但他毫不气馁,还让妈妈帮着把虫子“带回家旅游”。

王小柔于是再次感叹“作为妈妈,你要具备胸怀天下,成为自然之友的气魄”。无奈地心一横、手一伸,眼瞅着数条肥蛆在自己的掌心里辗转腾挪。

此情此景,很多人都会觉得恶心,王小柔也不例外,但再恶心也只能强忍着,因为她不愿意辜负“一个那么爱我的生命对我的信任”。

于是有一年夏天,她家阳台上放满了一饭盒一饭盒的肉蛆。土土每天细心观察,觉得自己的这些宠物简直漂亮极了。

虽然接纳儿子的行为,她还是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告诉土土“它们想念自己泥土里的家了”,于是把这一拨拨“肉色旅行团”从哪儿来的、送回哪儿去。

起初王小柔以为,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对这些大人们觉得膈应的东西慢慢疏远,可随着土土渐渐长大,他对虫子的痴迷有增无减。

不管哪种虫子,他都能引经据典给大人们讲上好半天,恨不能祖宗十八代给你追溯到史前去。每每此时,土土妈就会困惑自己当年的胎教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困惑归困惑,作为妈妈,王小柔还是非常支持儿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过儿子的多年“培养”,当听说土土迷上了会变色的蜥蜴,她也能做到面不改色了。

看她在书里写的,跟儿子逛宠物市场买蜥蜴的经过,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本来约好只是去看看过过眼瘾的,可当土土在一个酒柜似的箱子里,看到一只活像塑料做的蜥蜴站在木头上纹丝不动时,他也就走不动道了。

可惜他没带够压岁钱,妈妈又不肯借,只好悻悻离去。没想到都快走出市场了,却撞见了一地摊大大小小的蜥蜴。据摊主介绍,都是他自己人工孵化的。

妈妈本打算掉头就走,没承想,土土两只手上已经握住了蓝色和绿色蜥蜴各一只,还在顺着他的胳膊往脑袋上爬,速度贼快。

摊主甚至已经把这对变色蜥蜴两年后的交配时间都推算出来了,还向土土传授了亲自上阵替蜥蜴孵化的经验。为了给蜥蜴营造逼真的自然生存环境,摊主叮嘱土土去掰一块杨树皮,之后拿水浸泡,再放进微波炉里打干。

到家后,土土拎着铲子就出去了。没多久来电咨询妈妈:杨树根本不掉皮,柏树行不行?得到肯定答复后,扛了一堆枯树枝子回家,活像上山砍柴归来。

妈妈也领到了任务,不仅要负责买一堆蜥蜴吃的面包虫,还得每天买个大白馒头,回来搓成末往面包虫头顶上撒。

大热天,面包虫散发的异味让人抓狂,土土却如同嗅觉出了问题,气定神闲关门闭户,生怕达不到蜥蜴存活的温度要求,为了保持空气潮湿还得成天喷水。

家里就这样被打造成了热带雨林,天上飞着两只鹦鹉、地上跑着两只蜥蜴。只要王小柔表现出对蜥蜴的恐惧,两只鹦鹉就开始毫无节制地嘲笑起她来。

这场景,想想就觉得欢乐。

蜥蜴来家不久就开始下蛋,王小柔开始还担心家里会变成养殖基地,后来干脆憧憬着今后蜥蜴孵化多了,自己是不是就可以不上班,直接在家收参观门票了。

王小柔的文字让我万分庆幸自己是个女儿,虽然也喜欢小动物,但基本局限于猫猫狗狗和小仓鼠,要是女儿跟土土喜好一样,我估计没有土土妈一半的勇气。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守护孩子兴趣的经历,王小柔才能发自内心地提倡家长应该多引领孩子接触大自然、多给孩子创造观察生活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2023年的“新时代好少年”罗渠高,这位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设立的钱易环境奖目前年龄最小的获得者。

10年来,他坚持和爸爸在全国各地进行野外探索、生物观测,一年要出野外24次,发现报道省级新物种新纪录18种。

前不久,他刚刚发现了第18种新纪录物种南方链蛇,是此蛇在我国最北的分布记录,对研究南方气候、地质地貌、生物进化等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

罗渠高坦言,其实小时候自己很害怕动物。为了缓解他的恐惧,从3岁开始,爸爸就有意识地带着他接触大自然。

4岁放生北草蜥、5岁触摸无毒蛇……爸爸的身体力行,让罗渠高慢慢在大自然中脱了敏,也激发起他对生命科学、生态保护和生物探究的浓厚兴趣。

10年野外调查,他完成了160多个自然笔记和科学影像,通过多种方式对外发布自己的物候观测作品,希望能够影响更多人用多彩青春守护多样生命。

未来,他立志终身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以博物的精神继续做大自然的守护者,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不论是土土,还是罗渠高的故事,都让我们做家长的看到了让孩子多观察生活、多接触大自然的重要性。


编辑:美伢

审核: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