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丨6岁的琼瑶曾被父母拉着投河!关于她,我们最该了解的应该是……

凤网 2024-12-06 阅读数 17563

一生都在践行浪漫主义的琼瑶阿姨,以一种很琼瑶的方式“翩然”地结束了潇洒的一生。

面对这样一位传奇又充满争议的人物,作为父母,在与孩子谈及琼瑶时,究竟该以何种视角来开启这段对话呢?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从她的生平与作品中巧妙地提炼出正能量,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孩子们呢?

以下是我们精心整理的一些建议,愿与大家共勉!

#1

  “我们能不能用正能量的方式,来面对死亡呢?”

——琼瑶 


在遗书中,琼瑶告诉大家:“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

她也不忘提醒年轻的朋友,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只是生命中的磨练,生命始终是美好的,是值得我们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

有人说,她的遗书,虽然是一段和死亡相关的文字,竟透露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态度。

在她的遗言之中,死亡被赋予了积极的意蕴,它不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如同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出琼瑶阿姨生前对生活的炽热情感与绚烂追求,更展现了其人生历程中无论是喜悦还是挫折,都是那般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篇章。

而这些内容,正是我们应当向孩子们传授的死亡教育课程的核心。因为死亡教育不仅关乎教导孩子们如何正视死亡,更重要的是,它教会孩子们如何珍视生命—— 
正因为生命的有限性,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显得尤为宝贵,即便是遭遇挫折与磨难,它们也是构成完整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其实,早在2017年,琼瑶就曾在网络上公开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信中涉及的正是部分父母对孩子避而不谈或者不直说的“死亡”话题。

琼瑶认为自己没因战乱、意外、病痛等原因离开,一切都是上苍给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

“生命是偶然的,死亡却是必然的,为何我们要为诞生而欢喜,却为死亡而悲伤呢?我们能不能用正能量的方式,来面对死亡呢?”

有的父母,会倾向于避免与孩子直接谈论死亡,但这种做法有时却适得其反,孩子在日后得知死亡的真相或直面死亡时,不仅会感到困惑,还可能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加剧对死亡的恐惧。

诚然如琼瑶,也有对死亡感到困惑和迷茫的经历,甚至因此经历了一场生死边缘的挣扎。

琼瑶的祖籍在湖南衡阳,在琼瑶4岁时,她随父亲一家回到了湖南老家,居住在祖宅渣江兰芝堂,在那里,琼瑶度过了一段短暂而欢乐的时光。后来她回忆道:“回湖南家乡这段时间,是我童年生活中比较幸福的日子。在兰芝堂的院落中,我曾奔来跑去享受大人们的疼爱。在家乡的后山上,我捡松果找鸟窝玩得不亦乐乎……”

琼瑶祖居兰芝堂  图源:衡阳文旅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随着豫湘桂战役的爆发,衡阳陷入了战火之中,琼瑶一家也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但在离湘前的最后一站东安,他们却不幸与两个弟弟走散。彼时,日军正步步紧逼,在焦急寻找弟弟的过程中,琼瑶一家错过了与大部队一同撤出的机会。

琼瑶的父母心如死灰,情绪崩溃,心想“与其死在日本人手里,不如有尊严地死在自己手里”,于是琼瑶的父母决定拉着年幼的琼瑶一起投河自尽。

面对父母的决定,年幼的琼瑶虽然心中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和迷茫,但她还是选择了遵从。

然而,当冰冷的河水淹没她的身体时,求生的本能让她发出了哭喊,这一声哭喊不仅唤醒了她自己的求生欲望,也让父母瞬间清醒过来,

母亲在绝望中挣扎着将三人拉回岸边,一家人相拥而泣:“我们不能死!我们死了,凤凰(琼瑶的小名)怎么办?”

这次经历对琼瑶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生命的考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死亡教育。它让她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也正是这次经历,让琼瑶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与抗争。而这份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深深地融入了她的文学创作之中,使得她的作品更加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对于孩子们来说,死亡是一个陌生而可怕的概念。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更无法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因此,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能让他们在面对人生必经的“死别”时做好准备,对于他们来讲,实际上正是另一种层面的保护!

我们建议可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死亡教育——

一、婴幼儿期(0-4岁):比喻启蒙

如可用玩具损坏比喻死亡,让他们初步认识死亡。

二、幼儿园期(4-7岁):生命安全教育

强调死亡的危险性,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明白远离危险就是珍惜生命。

三、小学期(7-13岁):科学认知与珍惜

此阶段的家长应正视孩子对死亡的好奇与提问,引导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如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生命,理解这是一个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过程,同时让他们明白生命有限,需珍惜每一天,让生命更有意义。


#2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亲人”

——琼瑶 

琼瑶的一生与家乡湖南紧密相连,自幼年的温馨记忆至成年后的深切怀念,故乡湖南始终是她心灵的归宿。

1942年,琼瑶随父母回湖南衡阳祖居地,这里的风土人情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到了1946年,琼瑶正式成为衡阳市刚直小学(现今的人民路小学)的一员,开始在这里接受教育。

1949年,在即将离开衡阳时,琼瑶在火车站与祖父依依惜别,祖父满怀深情地叮嘱她:“等时局平稳了,一定要早日回来啊!”这句话如同种子般,在琼瑶心中生根发芽。

然而世事无常,琼瑶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衡阳,已是四十年后。

1988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后,琼瑶曾哀婉地叹息:“三十九年!三十九年有多少月?多少天?三十九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勾销了吗?”

她以直白的方式,倾诉着对衡阳家乡的思念:“回首衡阳,遥望湘江/白云深处,是我故乡/寄语白云,归我故乡/告我亲人,未曾相忘/浪迹天涯,怀我故乡/眉间心上,皆我故乡。”

1989年5月,琼瑶回乡祭祖,她与丈夫在祖父墓前,代年迈双亲献上祭品与鲜花。琼瑶亲笔抒发心愿:“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亲人,但愿——从今以后,能常常聚首。”

△琼瑶亲笔题字   图源:乐游衡阳

她还曾语重心长地说:“不论台湾人,还是外省人,我们都有相同的皮肤,相同的历史,相同的血缘,相同的‘故乡’。一个否决故乡的人,也是否决祖先父母的人,我们不要这样吧!否则,在一半人民的怒吼中,这个社会怎能安定?在一半人民的痛苦中,这个国家怎么强盛?”

请告诉孩子,不忘家乡,是根的呼唤!

琼瑶的作品中,洋溢着对故乡的深情凝视与不舍眷恋,这份情感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将琼瑶与湖南紧密相连,她通过文字,将这份对家乡的眷恋传递给每一位读者,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力量——无论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心灵的归宿。

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家乡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琼瑶1989年的归来,还与湖南电视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筹划于次年拍摄电视剧《六个梦》系列,为家乡的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湖南电视台为琼瑶归乡特意举办的文艺晚会上,李谷一深情演绎了由琼瑶填词的歌曲《念我故乡》。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如今已被镌刻在湘水明珠文化公园之中,成为了衡阳人民共同的记忆与骄傲,象征着琼瑶对故乡永恒不变的深情厚谊。

图源:乐游衡阳

琼瑶通过其笔下文字和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故乡”二字的丰富内涵。

虽在衡阳时光短暂,但家乡的景致与烟火气息深刻烙印于她心中,并微妙融入其作品中:如童年时在松林拣松果、与伙伴嬉戏、跟长辈识字等场景。《情深深雨濛濛》中的西渡桥,正是衡阳县的县城所在地,而故乡的“天上人间十二峰”则化作了作品中的“幽幽谷”与“天上人间”。

与此同时,琼瑶也选择湖南作为多部剧集的拍摄地,例如《婉君》和《三朵花》即在长沙取景。从历史悠久的岳麓书院到风景如画的橘子洲头,

《婉君》在橘子洲头望江亭取景  视频截图从繁忙的长沙轮渡码头到充满文化气息的第一师范,这些美丽的山水洲城风貌通过琼瑶剧集的镜头,被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三朵花》在长沙轮渡取景  视频截图

另外,琼瑶与湖南经视、湖南卫视合作了《六个梦》《还珠格格》等十多部电视剧,这不仅是对个人思乡情感的投射,也为湖湘文化的复兴和电视湘军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琼瑶在衡阳的堂叔、书画家陈季春透露,早在1989年琼瑶回乡之前,她就已全款捐建并重修了兴隆小学,然而,当地方提议以“琼瑶”或她祖父“墨西”的名字命名时,淡泊名利的琼瑶婉拒了这些提议,坚持保留小学原名。此外,陈季春还提到,琼瑶对家乡衡阳怀有深厚感情,不仅全资捐建了位于衡阳县三湖镇兴隆村的小学,还慷慨资助了家乡的修路项目。

△陈季春(左一)与琼瑶(左二)全家合影

图源:潇湘晨报

3个月前,在2024年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衡阳)上,琼瑶还曾发来贺信,信中写道:“时隔30余年,透过视频,再次看现在的湖南衡阳,山水风光依旧秀丽,历史古建文物大量地修复,时政建设繁荣进步,乡亲们的生活大大地改善,我心中也十分欣慰,这是大家的福气,作为一个衡阳人的骄傲。”

9月21日,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开幕式暨文化旅游推介会上,湖南电视台主持人何炅饱含深情地念出了琼瑶女士的这份思念

请告诉孩子,反哺家乡,是爱的回馈!

琼瑶阿姨以实际行动回馈这片养育她的土地,这是对家乡深情厚谊的最好诠释,也是对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示范。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理解“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道理。

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志愿服务,比如为家乡的学校捐赠图书、参与环保活动,或是利用假期时间回到家乡支教,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这样的经历,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反哺家乡”的真正意义。

斯人已去,故土长存。

如今,琼瑶已如其笔下的香妃般化作一只蝴蝶翩然离去,让我们带着孩子们,一同铭记这位湖南老乡的精神遗产,学会珍惜生命、正视死亡,同时也将这份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代代相传,让爱与感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部分素材来源:

衡阳日报——《琼瑶曾在衡阳度过童年,经典作品中有这些家乡元素》

山水洲城记——《琼瑶的湖湘情缘》

湘伴——《琼瑶的湖南乡愁:“作为一个衡阳人的骄傲”》

潇湘晨报——《堂叔回忆琼瑶:她在老家捐建了一个小学,不让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芒果都市、乐游衡阳、衡阳新闻网等往期报道    

文:王静    

编辑:美伢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