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畅
8秒01!
3月23日,在南京世锦赛女子60米栏半决赛中,当电子计时牌闪出这个数字时,整个南京体育馆都沸腾了。
是吴艳妮!那个化浓妆、秀纹身、穿夸张战袍的“花架子”运动员,打破了尘封11年的全国纪录。4天后,世界田联新积分榜揭晓,吴艳妮登顶亚洲第一。
一直以来,吴艳妮都是中国女子运动员里的“显眼包”。这一次,她终于用成绩击碎了所有的流言蜚语。又美又飒的她能有今日成就,除了得益于教练团队的精心培育,父母的“慢养哲学”也功不可没。
起跑线上的“慢教育”
——天赋与耐心的平衡术
吴艳妮从3岁开始学习舞蹈,特别擅长孔雀舞和傣族舞,父母甚至为她规划了职业舞蹈发展路线。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2009年春天,小学五年级的吴艳妮被县体校的教练看中,开启了“田径之路”。
不得不承认,和六七岁就开始系统训练的运动员相比,吴艳妮的“起跑线”落后了一些。长年的舞蹈练习让吴艳妮的肌肉张力比较弱,在短跑训练中速度提升偏慢。这也导致有一段时间,她在赛场上的表现平平,甚至一度被同龄人甩在身后。
但吴艳妮的父母从不焦虑,尤其是曾经也是一名短跑运动员的母亲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更希望她先享受运动,而不是被成绩绑架。”
2014年,在教练的建议下,吴艳妮开始专攻跨栏,深厚的舞蹈功底骤然变成了优势,出色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成为她驰骋栏架的秘密武器,开朗的性格、富有好胜心更是她的加分项。
2016年和2017年,吴艳妮代表四川相继出战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运会,均夺得女子100米栏季军;2018年,她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夺冠,13秒17的成绩超越同年亚运会冠军成绩,由此崭露头角。
2023年成都大运会上,吴艳妮以12秒76的惊人成绩摘银,刷新个人最佳,同时拿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也向世界证明了“慢”的力量。
当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而使出浑身解数时,吴艳妮的经历告诉我们: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作证。
赛场外的“心理教练”
——家庭情绪价值的力量
2023年杭州亚运会,以吴艳妮的实力和状态,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夺冠热门之一。
母亲提前一个月买好门票,组织亲友团去杭州观赛,并预订了一个包厢准备为吴艳妮庆功。
10月1日晚上,女子100米栏决赛,吴艳妮跑出了12秒77的好成绩,排名第二。还没有等到最终官宣,她就自信地披上国旗绕场一周,并接受了一些媒体的采访。
很快,反转就来了,裁判组宣布因为吴艳妮抢跑,个人比赛成绩取消。
赛后吴艳妮表达了对这次抢跑事件的抗议,声称是受到了身旁选手的影响才导致了抢跑。
争议事件迅速登上热搜,舆论四起,吴艳妮甚至遭到网暴。
母亲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吴艳妮,表示一场比赛结束,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不论夺冠与否,女儿都是她的骄傲。
随后,吴艳妮在微博上发布致歉信,表示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尊重裁判组的最终决定,尊重规则和比赛,也向完赛的队友和对手们表达祝贺。
一个月后,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女子百米栏决赛上,吴艳妮以13秒14的成绩夺冠。亚运会抢跑阴影已经被她狠狠踩在脚下。
竞技体育的残酷在于胜负只差毫厘,而决定这毫厘的,有时不是技术,而是心态。运动心理学研究显示,家庭的情感支持能将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提升40%。
我们总是强调运动员要有一颗“大心脏”,而“大心脏”的底气是:无论赛场上多么不堪,在赛场外,总有一双手愿意紧紧拥抱你。
“高调”的另一种定义
——信任与放手的智慧
在南京世锦赛上创造历史后,吴艳妮高调地对记者大喊:“告诉你们,吴艳妮是靠实力说话的。现在国家纪录是我吴艳妮的。”在她的微博上,也放出了“对手们都放马过来,我们一起比出精彩的比赛”的豪言。
高调一直是吴艳妮的标签之一。有人批评她太狂,她毫不在意:“我在赛场上低调干啥,我是去战斗的。”
其实,这份“高调”并不是凭空而来,那是吴艳妮对自己的高度认同,源于家庭给予的充足爱与信任。
小时候,吴艳妮被父母给予了充分的自由。她和小伙伴一起在大院里掏马蜂窝、翻墙摘梨、到处疯跑,天性被充分释放。在声乐、古筝、画画等一堆兴趣班里,最后把舞蹈坚持了下来,这完全是由吴艳妮自己做出的选择。从舞蹈改成练田径并成为职业选手,这么重大的人生选择,也是父母和吴艳妮一起分析利弊后做出的决定。
吴艳妮在成绩上有了一点点进步,都会被母亲无限放大。“伟大的艺术家”“世界冠军”,这些听起来特别夸张的词语,让吴艳妮把自信刻进了DNA,化成巨大的力量,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
驰骋在赛道上的吴艳妮光芒四射,站在她身后的家庭教育一样熠熠生辉——没有响亮的宣言,只有耐心的等待、温柔的托举和信任的放手。在这个崇尚“速成”的时代,她的成长故事提醒着我们:一切光彩夺目的美好,都是在时间磨洗下慢慢结出的硕果。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