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跳水世界杯
瓜达拉哈拉站和温莎站比赛中
全红婵收获两枚银牌
连续两站与冠军失之交臂
面对外界的议论纷纷
全妹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冷静
赛后,她大方晒出18宫格照片
分享队员们的日常
并配文:那咋了这就破防了
在媒体面前
她坦然承认体重增加的事实
表示需要适应期
并积极面对技术改进的挑战
然而,部分网友却对此并不买账
甚至有人点评其
“说话毫无自信,表达能力太差”
全红婵直接回怼:破防哥?
在她看来,那些轻易被小事激怒
随意攻击他人的人
才是真正“破防”的人
全妹轻松幽默回应诋毁的方式
以及她不内耗的直率态度
赢得众多网友的支持与称赞
大家纷纷留言为她加油打气
勇敢真实、善良可爱、自在洒脱
这位敢把外界杂音甩在身后的少女
活成了所有人羡慕的样子
而她真正的底气是
敢于坚持做自己
这也正是我们需要
传递给孩子的宝贵品质
教会孩子不内耗、做真实的自己培养一颗强大的内心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你最强的时候
就是你什么都不在乎的时候
说到不内耗,网上曾有一个视频
视频中,爷爷奶奶教我们人生道理:
“我长得不好看,那又怎样?
我性格不够有趣,那又怎样?
宝宝,你最强大的时候,就是你一切都不在乎的时候。
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不在乎自己是否有存在感
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绝
做不到的事也不用勉强
简单点、慢一点、钝一点
你会发现你过得非常自在”
在跳水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水花越小,内心越强大"。
全红婵的每一次入水,都在用行动诠释着爷爷奶奶那句箴言:"你最强的时候,就是什么都不在乎的时候。"
有时,我们总以为让自己痛苦的是问题本身,可实际上,真正制造痛苦的,往往是我们看待问题的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说过:“人类可以凭借改变内在的心态来改变他们外在的生活。”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压垮孩子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孩子对它的看法。
孩子面对糟糕状况时的心态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一名成都男孩因为名字里带“坤”,经常被同学调侃“鸡哥”而抑郁自残,甚至厌学。
与之相反,一名16岁女孩因为众筹50万登珠峰,不断地被网友网暴“你怎么不死”。
女孩并没有因此而大受伤害,反而平和且清醒对记者说道:“我已经16岁了,也是应该承担责任的年纪。
众筹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理应承担后来的事情。
如果听着世界的声音去活,那每个人可能都活不下去。”
同样面对网暴,成都男孩抑郁成伤,16岁女孩用不内耗的态度、云淡风轻的理智和坦荡给那些网暴她的人一个漂亮的反击。
由此可见,在过度关注与评价中成长的孩子,比金牌更珍贵的,是教会他们屏蔽外界杂音的能力,做真实的自己。
反内耗三大法宝
让孩子勇敢做自己
想让孩子远离“精神内耗”,父母就要努力与孩子缔结紧密、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有底气对抗内耗。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自己的孩子总是附和别人,特别在意身边人对自己的看法,没有自己的主见,这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这样的孩子,不仅活得委屈辛苦,长大之后还容易错失很多好机会。
而这种性格形成背后,往往和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所以爸爸妈妈要做好这3点,让孩子勇敢做自己。
图片来源:电视剧《以家人的名义》
01、尊重孩子的感受
股神巴菲特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慈善晚宴,有个富豪花了几百万人名币获得名额。在饭局上,巴菲特一再对他强调,他最受益的教诲是父亲对他说:尊重你的感受。
心理学上的“焦点效应”告诉我们,太在乎外界评价,会让你陷入抑郁。
当你发现孩子过于顺从,更重视他人的感受时,请先坚定告诉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你怎么想更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尊重自己的感受,拥有判断力,坚定立场?建议从不否定孩子的感受做起。
孩子说不饿、不冷,摔倒了说很痛,我们都要去尊重孩子此刻的感受。次数多了,他就会有很好的判断力,也会坚持自己的主见。
孙瑞雪老师说:“如果你没有去否定孩子,他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将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人。
02、鼓励孩子勇于表达、敢于拒绝
我们要告诉孩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是一种很酷的事情,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平日里,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多多表达自己内心真实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中,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表达自信。
当孩子能够明确自己的需求,尝试表达想法时,我们还要明确告诉他们,学会勇敢地对他人说“不”。
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展示如何拒绝他人的要求。比如,当别人邀请孩子参加他们不感兴趣的活动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可以委婉地拒绝,并示范一下应该怎么说。
03、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孩子在童年期,都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多对孩子说“不管发生什么,我都爱你!”
缺爱的孩子会博取别人的关注,一味地迎合别人的想法,试图达到别人的最理想化。
比如,“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大多是从讨好父母开始的,比如考得好,父母就开心;考砸了,父母就不爱我了。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表示:那些认为自己被母亲喜欢或偏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示对自己的信心、无法撼动的乐观,常常显得英勇,而且总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作为父母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无论怎么样我都爱你。在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知道父母会无条件支持珍惜他,内心也会越来越强大。
一个内心有力量
有弹性,有光的孩子
将来无论经历什么
都不会被轻易打败
请告诉孩子
你要为自己学、为自己做
你的人生你做主,你说了算
如果你也认同
请为小编点个鼓励鼓励吧
⬇⬇
文:史超
编辑:美伢
部分素材来源:新华网、极目新闻、人民日报、十点读书等
二审:章清清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