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教育“她力量”

凤网 2012-07-26 阅读数 169573

如今,在很多小学课堂里都能见到外教。图/吴小兵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易湘玲

如今,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女博士女硕士,女大学生就更不要说了——这些成熟、理性、智慧的女性,以一种璀璨迷人的风采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追溯到几十年前,不识字的妇女并不少见……回顾60年尤其是近30年来,湖南女性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许多女性因此而美丽蜕变,飞出了自我的精彩!

A 两个女博士的求学经历

湖南大学在读女博士生石慧和向鹏,正值而立之年。30年来,她们的成长伴随着湖南教育的发展。

出于自己兴趣的变化,向鹏进入大学之后,每个阶段所学的专业都不一样。本科期间,她学的是英语专业,当时班上22个学生里,只有9个男生。硕士研究生期间,她学的是新闻与传媒专业,男生只占到了班上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而现在,和她一起攻读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学位的同学里,连她在内,总共有7名同学,女生4人,男生3人。

对于这种“阴盛阳衰”的状态,向鹏早已习以为常:“虽然我所学的专业不同,但一直都属于文科。而文科历来是女生的天下,所以,班上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这并不奇怪。如果换成工科专业,形势估计就会有所不同了。”

“上小学的时候,班上的男女生比例都差不多。但是到了上大学本科时期,班上的男生占了大多数。”从本科到博士,石慧一直都是学的化学专业,这门学科在旁人的眼里看来,用时下流行的话来形容——很“MAN”(具有男性特色,深受男生追捧)。

确实,读本科时,石慧的班上总共有28个学生,女生只有9人,还不到三分之一。但是随着她越来越往上深造,这个比例渐渐产生了变化,现在和石慧跟着同一个导师一起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当中,女生占了大多数。

石慧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同为女性的自豪感:“现在的女生真是越来越强了,就拿我们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说,连续几年都是女生考得比男生好。近几年来,校方和老师也很希望能招到合适的男生,但没有办法,因为超过分数线的女生比男生多太多了。”

正因为如此,许多高校的某些专业为了吸纳男生资源,让招收的学生不至于男女比例失去平衡,而采取了两种录取分数线。就在正在进行的2012年各高校录取新生的工作中,中国人民大学小语种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布的全国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中,就出现了男女生同考不同分的情况,引起人们质疑。对于这种“重男轻女”的行为,石慧点评道:“不能说男生太弱,只能怪女生真的是越来越强了。”

石慧和向鹏坦言,她们之所以能一直顺利地读到博士,和她们的家人尤其是父母亲的支持有着必然联系。而她们的母亲,年轻求学时,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深造的机会。

B 越来越多的妇女儿童幸福就学

向鹏母亲上学那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

那时,人们并不重视教育,再加上教育界一片混乱,孩子们的学业都被耽误了。高中毕业时,她正好赶上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但当时升学率不高,竞争十分激烈,而她本身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最终落榜了。

虽没上大学,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女孩能念到高中,已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很多女生大字不识一个。

所以,上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妇女教育工作一个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妇女扫盲教育,最大范围地提高妇女的整体文化水平。担任这项工作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是湖南省妇联。

据《湖南女性教育发展研究》显示,据调查,1984年底,湖南省妇女文盲共有640多万人,约占全省文盲总数的71%。其中16至40岁的青壮年妇女文盲有170多万人,占整个妇女文盲的26.5%。

1985年,全省共有100多万妇女参加扫盲学习,累计扫除妇女文盲76万多人,成年妇女文盲率由26.5%下降到10.3%。

1985年,“长沙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湖南教育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湖南女性基础教育开始持续快速地发展。

借鉴湖南成功经验,1989年,全国妇联联合国家教委等14部委,在全国农村妇女中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

不过,尽管扫盲工作如火如荼,但在一些农村,依然有不少家庭受封建思想影响,一些父母认为女孩子难考大学,读书没用。

于是,湖南各地教育部门联合各级妇联一起,动员离校的女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据相关资料显示,仅以常德市临澧县为例,从1982年至1983年,就有1000余名辍学女生重新回到了校园。

因为全社会重视孩子教育,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石慧和向鹏成为了第一批受益者——他们的父母辈们,正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送孩子们上学堂。

这些年来,湖南各级妇联组织在儿童特别是女童教育问题上,从未松懈过,并根据时代的变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来为孩子继续撑起那片通向知识的桥梁。

“春蕾计划”就是由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从1992年发起的救助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助学活动。

截止2011年底,湖南省累计筹措“春蕾计划”资金近7000万元,办“春蕾学校”70所,办“春蕾女童班”150余个,共救助失学女童26万多人次。

1987年出生于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板栗乡的苗家女孩田小芳,就是“春苗计划”的受益人之一。8岁那年,因父亲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她不得不辍学。1997年9月,在湖南省妇联的支持下,田小芳得已重返校园。1998年5月,她获得“全国十佳春蕾女童”。2006年,她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信息学院与工程学院。

如今,田小芳是香港金鸿源电子东莞分公司市场部的一名得力干将。如今,她正在资助一对正在上学的双胞胎女孩,并且已经坚持了6年的时间。她说:“爱心在我这里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毋庸置疑,田小芳是数十年来湖南致力于扶助贫困儿童教育的一个缩影。

据有关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前10年,女学生总数在1985年基础上到1986年激增了近10万人;虽随后几年,女学生的总数呈下降趋势,但女生占全部学生的比例仍逐年递增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后,在国内普遍通过宣传、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措施“造热”女性教育的大背景下,湖南女性教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女学生总人数再次激增,1994年女学生的总数比1990年多了近36万,其中普通小学增加了约15万人。

1998年湖南女学生的在校人数形成新的高峰,自世妇会召开3年之后,湖南省的各级学校的学生总数中增加了近50万女学生。普通中学和普通小学分别增加了24万和17万左右的女生。

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制定了《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积极实施“科教强省”战略,战略结构调整加快,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儿童受教育状况有所改善。

2006年,全省幼儿园4528个,比上年增加169个,在园幼儿88.75万人,其中女童39.32万人,增加2.86万人,增长7.8%;农村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93.98%,其中女童93.2%。

 

C 女性高学历铸就高素质

与全国女性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状况相比较,湖南的女性高等教育可谓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5年,湖南省妇联在湖南省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日制女子普通高等学校——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前身),学校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校名,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担任名誉校长。

随后,湖南的女子学院(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长沙竞男女子专修学院、湘北女子学校、怀化市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和以女性为主的湖南同德职业学院等,都是培养高素质的女性人才的基地。

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现名湖南女子学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学生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的专门女子学院,也是全国妇女性别教育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培训基地。

不仅在女子学院(学校)里,在各高等学校里,女生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制定了《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积极实施“科教强省”战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上升。

自2000年以来,湖南女学生的总人数呈下降趋势,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女生受教育的质量却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人数增幅较大,增幅突破了过去一到两万的年增幅。

据《2001-2010年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显示,2003年较2000年,增加了14万多。2004年、2005年较2003年,分别增加了6万多和10万左右;而与1995年相比,2005年女大学生的数量增长8倍多。

近年来,湖南女性教育方面政策与典型更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研究女性教育,创造女性教育的新局面,2011年,湖南省“高等教育(女性教育)学科研究基地”在湖南女子学院正式成立。

正因为湖南省妇联及各级政府部门在女性教育这块重视得早,并制定了强而有力的女性教育保障政策,这才使湖南省内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重视女性教育的风气,让重视女性教育的观念深入民心。

博士生石慧说,当初她念大学本科的时候,正赶上父母双双下岗,家里经济十分紧张,但她的父母从来都没有任何想让她辍学的念头,即便她毕业后提出要继续考硕士研究生,家里人也是全力支持。

而向鹏也谈到了一件趣事:虽然她是博士生,但她弟弟却只念到高中毕业,“因为弟弟的成绩没有我好,所以他自己放弃了读大学。后来,他出去打工,赚钱供我上学”。

向鹏说,从她念大学至今,班上的其他女生也在家里跟她和石慧一样,受到了同等的待遇,只要她们愿意,家人绝对会倾尽全力来帮她们完成自己的学业。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女性教育,所以现在,女大学生、女硕士生、女博士生这样的女性人才不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而成为了一道占据了“半边天”的亮丽风景。

而这些“天之骄女”们也已经越来越懂得如何选择对自己最有益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项目。她们不再以性别去选择自己要学的专业,以前一直被男生以绝对优势所占据的医学、化工、电子信息等专业正在被女生们一步步“吞食”掉他们的“地盘”。

同时,这些学历越来越高的女性们,甚至会越来越不满足于学校所教授的知识,不少人会同时上社会培训班,或者在毕业之后,根据自身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让自己“镀镀金”,一度火热的各种雅思培训、MBA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等培训班内总少不了女性的身影。

近些年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学历越高的女性,越难嫁出去。并且还常有人拿女博士来炒作,以此来论证这种说法。

石慧和向鹏对此进行了反驳。她们承认,在她们的生活中,高学历确实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并不会因此而给她们带来困扰,身边的人只会更加欣赏她们、尊重她们。

石慧的丈夫是她大学本科时的同学,毕业后,石慧继续深造,而她丈夫则选择自己创业。两人之间的学历差距,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的感情,2008年,石慧和她的丈夫在相识了七年之后,一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向鹏的婚姻也很幸福。并且,在她们的同学圈中,那些读了博士的女同学的婚姻都很美满。

石慧说:“也许有极个别女博士嫁不出去的例子,但是这绝对和她的学历无关,而是和她的性格、为人有关。更多的女博士嫁得很好。”

■链接

1、据《湖南妇女报》1982年11月7日报道,1982年10月21日至27日,湖南省妇联在长沙召开了地、州,市妇联主任会议,会上明确提出“把教育提高妇女和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联合起来”。

2、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十六条明文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3、据《今日女报》2001年4月24日报道,根据教育部新规定,自2001年起,高考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考普通高校本专科。

4、据《中国青年报》2012年7月4日报道,现下,高考状元、上大学人数,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从2007年开始,普通高校招生的女生数量持续压倒男生。在2006-2007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的5万名学生中,仅有17458名是男生;从1999年至2008年,高考“状元”中男生比例由66.2%下降至39.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