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陈雪炎
1月9日上午,在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蛇山村泉角村组,村民肖日中抱着当地镇政府敲锣打鼓送来的“博士之家”的牌匾,笑得合不拢嘴。今年70多岁的肖日中,家里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他们四人一个是博士、三个是硕士,村里人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
春节将近,在挂灯笼、贴春联之外,像肖日中这样挂上“博士之家”牌匾的家庭,在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还有50多户。
而粗略统计,近年来,泥江口镇每年平均有30人考上一本院校,在各行各业有建树的人不胜枚举。
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进泥江口镇,带大家探寻“博士镇”的秘密。
泉山村博士李洁的母亲丁腊纯手捧“博士之家”牌匾开心地和镇党委书记陈天峣等镇村干部合影。
舅舅家出了个学霸,激励他成了博士
隆冬时节的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寒冷却热闹非凡。
1月9日上午,沿着穿境而过的志溪河,泥江口镇开展了第二届“博士之家”授牌活动,兵分两路的授牌小分队,敲锣打鼓地为镇里20个博士家庭送上“博士之家”的光荣牌匾。
在泥江口镇泥江口社区,收到“博士之家”牌匾的钟建良家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真是养了一个好儿子啊!”“我要我们家孩子多向你们家儿子学习!”……在村民的夸赞声和授牌队伍的锣鼓乐中,钟建良在高兴同时也略显惭愧:“孩子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他自己努力换来的。”
钟建良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刚满30岁的儿子钟舸宇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后来成功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并在该校完成了硕博连读,现在北京工作。
“从小他的学习生活都不用我们费心,自觉性很高。”钟建良回忆,钟舸宇是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孩子,“这和家里哥哥姐姐们的榜样作用是分不开的”。
原来,钟建良妻子的娘家就有一个博士生、五个硕士生,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哥哥姐姐们给钟舸宇带了个好头。
钟舸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常常听家里大人讲表哥考上了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博士的故事,讲他以后会造飞机。”
故事里描述的表哥在实验室里画图纸、搞研究的画面,在小小的舸宇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成为像表哥一样优秀的人。
为此,钟舸宇在学习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钟建良回忆:“有一次模拟考试,钟舸宇没考好,心情很差,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疯狂做习题,谁也叫不出来,直到在后来的正式考试中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才作罢。”
2011年,钟舸宇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学习动力工程专业,对于专业的不熟悉让他一时有些困扰。假期时,钟舸宇受邀到表哥家做客,专业相近的表哥听了他的困扰后,详细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也帮他更清晰找到学习的方向。
大学毕业后,钟舸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送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的机会。读研期间,表哥所在的研究团队碰巧到学校来做经验分享。会后,兄弟俩坐在学校礼堂里聊了很久的天。
钟建良把“博士之家”牌匾安放在家里醒目处。
钟舸宇感慨地说:“和表哥面对面交流虽然次数不多,但每次都给我很多启发,他让我明白了学习能开拓一个人的视野,能给人生以更多选择的机会。”
于是,沿着表哥的脚印,钟舸宇开始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读书期间,钟舸宇从来不对自己放松,为了做项目,加班加点通宵研究成了他的家常便饭。研究生毕业后,成绩优秀的他获得了直博的机会。后来,他又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学校公费赴法国巴黎交流学习的机会。2022年,钟舸宇学成归国,在北京某电力央企开始了他的“发电”之旅。
父母打工,留守女童完成硕博连读
同样收到“博士之家”牌匾的,还有家住泥江口镇国庆村的何正波家。
看着敲锣打鼓的授牌小分队和围观村民,何正波感慨万千。他怎么也没想到,留守儿童般的女儿何莎竟然这么争气,成了全家人的荣光。
“女儿读小学时,我和她妈妈就来长沙打工了。”何正波回忆起缺席女儿成长的那几年,倍感惭愧,“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只能让孩子在老家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何莎是在村里读小学,在赫山区的一所寄宿学校读初中,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回忆起自己留守在老家的那段日子,何莎印象深刻:“那个时候方圆四五个村只有那一所中学,教育条件也不太好。”
“当时我就明白,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好的出路。”何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乡村那没有娱乐、没有文体活动的日子里,她更喜欢与书为伍。
进入初三后,何莎听闻长沙的高中有在附近市州招优秀学生的名额,便更加努力了。“读书没有捷径,就有勤奋。我是把别人玩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刷题,老师留的习题我刷了一遍又一遍,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最终,何莎如愿以偿考上了长沙的高中,但开心的同时也犯了难,“长沙学校一个学期就要四五千元钱,对我家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听闻这个消息,家族里的长辈们纷纷表示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在大家的支持下,何莎顺利在长沙的高中入学。
“到长沙上学后,发现自己和省城的同学差距很大,知识面没有人家广,学习习惯也没有人家好。”感受到差距的何莎奋起直追,最终在2009年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
当时,家族里的几个长辈亲手打造了一块匾,敲锣打鼓地送到何正波家里,鼓励何莎再接再励,同时激励族里的孩子以何莎为榜样,努力学习。
带着族人的期盼,何莎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又赴北京和广州就读,完成了硕博连读。
学成之后,何莎选择回到家乡,目前在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工作。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何莎爸爸在村委会门口接到了牌匾。
十四年后,再次收到敲锣打鼓送来的牌匾,何正波非常感慨:“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收到这份荣誉,我感到特别开心,希望镇上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政府的鼓励下,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想要走出大山,读书就是最好的办法”
泥江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孔湘平介绍,“博士镇”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崇文传统,也有着“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原因:“以前穷,在大山里面,很多村民祖祖辈辈种田吃饭,没有什么出路,想要走出大山,读书就是最好的办法。”
曾几何时,泥江口镇交通相对闭塞,群山环绕下,人们赖以生存的只有世代传承且不算多的农田,要想过上好日子,除了翻山越岭外出谋生,就只有读书一条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早已成为泥江口人的共识,村里崇文重教蔚然成风。
而从2012年开始,泥江口镇开始在每年高考结束后为各个村的高考优秀学子颁发奖助学金,以鼓励村镇孩子好好学习,读书成才。
泥江口副镇长、镇妇联主席郭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近两年,镇上投入了1100万余元用于发展学校教育,修建教室、礼堂等,并组织多场文体活动。镇妇联每年都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活动,鼓励村民重视家庭教育;并积极争取“春蕾计划助学金”等公益资金为镇里的贫困家庭儿童提供教育保障。
2022年春节,泥江口镇又启动了第一次“博士之家”授牌活动,到今年1月为止,已为52个博士家庭授牌。郭蓉表示,这几天,她又摸排了7位博士家庭,准备下次开展授牌活动时再一起授“博士之家”牌匾。
孔湘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博士辈出是泥江口镇耕读文化的一个缩影。好家风、好乡风、耕读文化代代传承,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内核。”
开展“博士之家”授牌活动以来,争先恐后地比学习成为了泥江口镇村民间心照不宣的爱好。据泥江口镇工农学校校长夏七林反映,去年春节举办了第一届“博士之家”授牌活动,学生返校后,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不少学生把“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考博士”立为自己的学习理想。
同时,村镇还组建了“博士群”,不定期组织开展交流会,各位优秀人才纷纷主动提出为家乡发展出钱出力,有的为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有的在产业园建设上献计出力、有的积极邀请本地乡亲赴工作地考察学习,涓涓细流汇聚磅礴力量。
孔湘平介绍,下一步,泥江口镇将持续擦亮“博士之家”的品牌,筹建博士墙,让博士文化之风源远流长,同时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博士幼苗;同时在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机遇下,欢迎博士们为乡村振兴传经送宝,在各位乡贤的支持下,将泥江口镇的明天变得越来越好。
编辑:唐天喜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