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李曼倩 实习生 杜毓
4月22日,一部饱含深情的电影《我料青山应如是》在长沙举行了湖南首映礼。这部由湖南卫视资深制片人肖建青自筹资金、历时三年精心打磨的作品,如同一颗石子,在观众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我料青山应如是》以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画家许国良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徐维”扎根乡村六年,用画笔和陪伴为留守儿童点燃艺术梦想的故事。它没有商业电影的浮华喧嚣,背后却饱含着一位女导演驻村三年、倾尽积蓄的执着与坚守。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如潮好评。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位功成名就的电视制作者毅然提前退休,扎根乡村,自筹300万元拍摄这样一部公益电影?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访了《我料青山应如是》导演肖建青,聆听她用镜头点亮留守儿童梦想的动人故事。
一位画家与一位导演通过他们的方式,用艺术唤醒青山。
为梦而行:
她自筹300万元点燃希望
肖建青曾是湖南卫视的一名电视编导,两度荣获中国新闻奖。一次偶然的采访,她结识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画家许国良。许国良默默无闻,却坚定地用艺术陪伴留守儿童成长,他的故事深深触动了肖建青的心弦。
2016年,许国良退役后回到家乡。他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孩子缺少理解与关爱,他们的内心渴望被看见。那一刻,许国良心中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用画笔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2019年,许国良来到富民村扶贫,开始教孩子们画画。起初,孩子们的画作如同“鬼画符”,杂乱无章,但许国良从不嫌弃,总是耐心引导。他自掏腰包租下废弃猪圈,将其改造成画室,和孩子们一起清理发霉的稻草,用竹竿撑起漏雨的屋顶,去后山采红土、蓝草自制颜料,用白石灰粉刷爬满青苔的墙面,用旧课桌搭建画架。2019年,暴雨冲垮了画室,全村老少自发帮忙重建,70岁的张阿婆甚至卖掉了攒了半年的鸡蛋,只为给孩子们买新画纸。
渐渐地,孩子们在绘画中找到了情感的出口,从最初的迷茫混乱,到后来的笔触逐渐有了方向,他们曾经黯淡的眼神里重新焕发出光芒。
许国良正在点评所有孩子的作品。
“许老师说,孩子的眼睛里要有颜色,心里也要有方向,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肖建青被这一切打动,并做出了一个决定:提前退休,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
拍摄电影需要专业的团队,肖建青开始从身边的同事中招募团队成员。
“听说肖姐要拍留守儿童的电影,我先是吃惊,后来也被许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感动,想去帮一把。”制片人刘亚宁告诉记者,许多同事都放弃了周末休息,以志愿者的方式来到益阳参与电影拍摄。
有了团队,资金问题又摆在了肖建青面前。“我们不是商业片,很难找到投资方。”几番思量,肖建青决定拿出自己全部积蓄用于拍摄。“钱不够,我就找朋友借,现在已经欠下了几十万。”
得知肖建青拿出全部积蓄拍电影,身边的前同事和朋友感动不已,纷纷捐出自己的工资支持。1000元、2300元、3500元、5800元……在大家的支持下,肖建青最终筹集了300多万元。
电影主创团队成员合影。
三年驻村:
她用镜头记录孩子的成长
“全片没有明星,没有豪华布景,所有演员均由当地村民本色出演。”在湖南首映式上,肖建青告诉记者,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他们演出了生活的本真与质朴,镜头下每一个孩子的笑脸都仿佛能穿透银幕,直抵人心。
回忆起拍摄过程,肖建青坦言非常艰辛——为了这部作品,她带着团队一头扎进乡村,一拍就是三年。拍摄过程异常艰难,设备简陋、条件艰苦,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
“电影里的场景都是村里真实的画面。”肖建青说,影片中留守儿童从叛逆自闭走向自信绽放,村中猪圈蜕变为美术馆,村民从质疑转为全力支持……每一帧画面都凝聚着团队与村民的汗水。
肖建青(左一)和她的团队在拍摄中。
拍摄时,肖建青常常会捕捉到“意外惊喜”的温馨镜头。有一次,一个孩子因为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发誓永远不会原谅父亲。但父亲回来后,第一时间抱住孩子,两人相拥而泣。“拍这个画面时,同事们都哭了。”
在拍摄过程中,她也见证了孩子们的变化。
7年间,许国良设立了5个免费班级,先后带过上百位孩子。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曾经的“问题儿童”变得阳光、自信、专注,他们不仅在绘画技艺上突飞猛进,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也有了极大改善。有的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初中,有的走进艺术高中继续深造,更有不少孩子在国家级美术大赛中崭露头角,作品还走进全国多个城市巡展。
2023年5月,中国作协在益阳清溪村举办“我讲中国故事”比赛,富民村的“小画家”一举拿下多个奖项,其中一些作品被组委会带到了北京。
梦想绽放:
她带孩子们走进央美
2025年3月22日,肖建青带领着33名参与拍摄的少年从湖南乘坐火车一路北上,在中央美术学院见证了属于自己的红毯时刻。那一刻,他们不仅是演员,更是主角。
与孩子们一同来到首映礼现场的,还有他们的画作。他们用稚嫩的画笔勾勒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艺术世界纯粹的渴望,众多观众驻足欣赏,不时发出阵阵赞叹。“主人公在孩子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让它向阳而生、茁壮成长,情节非常感人。”中央美术学院学生连志军在参加首映仪式并观看画展后说道。
“最初只觉得孩子们需要帮助,但真正走近他们后才发现,是这群孩子们治愈了我。”肖建青说,“我见证了一个普通人用美育之笔改变命运,这束光期待被更多人看见。”
肖建青乘坐火车,与孩子们一同从湖南来到首映礼现场。
首映式上,片中留守儿童本色出演,自闭女孩成长为自信画家、叛逆少年斩获画展奖项的真实案例,性格冲动的男孩在挥动画笔时说出心声“我想妈妈了”等情节,都让观众潸然泪下。
“这是近年最感动的一部电影,不靠流量、不追噱头,但每一帧都透着真实与良心。”一位学生在看完电影后,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暖心的文字。
在北京首映礼现场,肖建青回忆起拍摄过程,几度哽咽。她说:“拍这部片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些孩子的画能走出大山。今天,他们真的做到了。”
拍摄途中,肖建青还被外界称作“疯子导演”,面对这个称呼,她笑了:“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再投钱了,说这些钱都回不来了。但我要的不是回报,而是这些孩子的未来能更多被看见、被关注。”
编辑:徐珂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