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世妇会之约,改变女作家的职业生涯

凤网 2025-10-14 阅读数 16960

编者按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用“行动”二字为时代写下注脚,以其丰硕的成果载入史册——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这句振聋发聩的宣言,第一次让性别平等成为全球议程的硬核指标。

30年后,2025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启幕,“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的大会主题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从承诺到行动,中国答卷温暖厚重。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的重视支持前所未有、广大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半边天”的作用在各领域的充分展现前所未有、中国深度参与妇女事业的全球治理前所未有。

30年里,湖南妇女有着哪些变化?她们对未来又有怎样的期待?我们特邀部分参加过1995年世妇会的代表,重温盛会、见证发展、畅谈未来。


女作家感悟盛会

一次参会经历改变职业生涯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10月12日晚7时,一个漂洋过海的长途电话被拨通——远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骆晓戈接受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特邀采访。收到记者前一日关于“全球妇女峰会”主题采访的微信邀约,尽管彼岸才清晨7时,她就早早回了电话。

骆晓戈

骆晓戈曾任湖南省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当年,她以湖南女性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的身份,参加了1995年北京世妇会NGO非政府论坛。

骆晓戈回忆,早在1993年,她就听说了北京即将举办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这是在家门口举办的一场国际性会议,对于它的一切,我感到十分好奇,身边的朋友也经常聚会讨论着这件事情”。

当时,骆晓戈是一名专职作家和文学刊物编辑,已经出版了多个作品的她被众人推选为湖南省最早注册成立的女性NGO组织——湖南女性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她也因此了解到国外已经有妇女研究这门学科,国内也有相关的妇女研究丛书出版。

骆晓戈参加1995年北京世妇会NGO非政府论坛

经过一番问询,骆晓戈得知世界妇女大会作为一个多元融合的平台,除政府论坛外,还有非政府论坛,“需要以论文参会,只要论文审核通过,就能获得参会资格”。于是,她结合自己写作采风时的所见所闻,撰写了《从楚文化看妇女》这一论文,也因此得到大会邀请。

“大会设置了3万余个不同规格的论坛,每个论坛都有着独特主题。”骆晓戈说,这些论坛的话题从世界范围的平等、发展、和平到未出生婴儿、未婚母亲的健康,从五大洲妇女关于建立和平之桥的对话到家庭内部建立和睦的夫妻关系和子女的教育,从文学艺术到法律、宗教的各个门类,几乎辐射了所有女性话题。

在大会召开期间,骆晓戈和代表们每天都穿梭在不同的论坛。让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不少外国女代表会在论坛正式开始前会上台表演,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

骆晓戈在妇女与文学论坛上的发言吸引不少外国学者对楚文化的好奇。

在妇女与文学论坛上,骆晓戈以论文《从楚文化看妇女》为主题进行了发言,还向参会的代表们推荐了新作散文集《母亲手记》。

“通过世界妇女大会,我认识学习到了两个新的词汇,一个是NGO(非政府组织),一个是Women’s Studies(妇女学)。”骆晓戈萌生了在高校中设置“妇女学”这样一个学科建设的想法。

从北京回来后,在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教授们的帮助和授权下,骆晓戈编写了一套女性视角丛书,这也让她坚定了投身妇女研究的信念。

2001年,骆晓戈辞去了文学刊物主编一职,调入湖南商学院(现湖南工商大学)中文系。在学校,她成立女性研究中心,并先后主编完成了三版《女性学》教材,让女性学被列入湖南商学院选修课《性别研究》等多所高校的教学用书,2006年国家教育部发文在高等教育中增设女性学专业,湖南女子学院也有了女性学系,“这本教材直到2024年都在被大学生使用”。

同时,骆晓戈以当年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的论文议题为起点,持续专注于“女书和楚地妇女”领域的研究,并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2012年,退休后的她全身心投入湖南省妇女研究,主持完成了4项妇女研究课题。她带着课题组深化湖南地区中华新女性群体与地域文化相关性研究,为中国特色妇女学科知识体系研究提供本土实证案例,为新时代女性实现个人发展及贡献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如今,湖南省妇女研究会从成立之初的1间办公室、几名工作人员逐渐壮大,到现在已经有了300余名会员,成为了湖南省社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次为相关政策条例的出台建言献策。

而作为研究会一员的骆晓戈为此深感骄傲。在这过程中,她见证了湖南妇女踊跃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参加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普选,“中国妇女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提升话语权,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经过30年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大提升,她们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骆晓戈说,希望年轻的女孩们能够愉快地、健康地生活工作,为自己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获得更大的发展。


海报:寿寿

编辑:阿挽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