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辩女律师直播普法,给60万粉丝上法治“夜课”

凤网 2025-11-20 阅读数 16546    赞 2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雅婷

“防卫过当认定标准”“认罪认罚量刑协商”……每晚10点,当这些专业法律术语在直播间弹幕中闪现,留着干练发型的湖南大雍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律师刘丽莎便开始用通俗的语言,为网友们一一解答。

这位拥有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历、十年刑辩经验的女律师,选择将深厚的法律功底呈现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如今,她已吸引了超过60万粉丝的关注,不仅成为刑辩领域的“网红律师”,更重要的是,她用扎实专业的解读,打破了法律的专业壁垒,让普通民众用通俗易懂和快速便捷的方式触摸到法律的温度。

刑辩律师开启普法直播

2019年,刘丽莎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走进镜头,以短视频和直播为载体开展普法。

“当时,网络上关于刑事辩护相关的普法内容真假不明,‘触网’普法的专业律师少之又少,我常能收到当事人家属发来的咨询信息。”而在工作实践中,刘丽莎也见证着许多当事人面临的现实困境:他们既无力承担律师费用,也不了解司法程序,即便通过官方咨询渠道获得的指引,有时也存在专业性偏差。这种刑事法律服务在地域覆盖与专业传递上的断层,让她意识到,短视频和直播或许是打破壁垒的有效路径。

在同行前辈的支持下,刘丽莎开通抖音账号,从记录工作日常起步,详细讲解法律问题的应对方式,更在直播中聚焦实务教学,手把手传授实用法律知识。

刚开始,刘丽莎的账号人气低迷,直播有时仅有一两个粉丝观看,但她始终以专业态度对待每一场分享:从证据收集规范到不同阶段的诉讼策略,再到司法专项行动期间的政策解读、风险预警,她毫无保留地输出硬核内容。

随着时间推移,刘丽莎的账号逐渐成为粉丝信赖的“法律急救站”。有网友依据她讲解的取证流程成功解冻被误判涉案的银行账户;有关注她多年的大学生,在看完近百场刑事案例解析后,选择毕业后投身基层民警岗位;还有误入“法律陷阱”的单身母亲,依据她提供的认罪认罚量刑协商策略,最终获判缓刑,顺利回归家庭。

“每个ID背后都是一段鲜活的人生。”经手多起案例后,刘丽莎养成了“不贴标签”的职业习惯。“大多数当事人都是普通人,只是恰好站在了法律的灰色地带。我能做的,就是帮他们在法律框架里找到最有利的出路,让法治的温度触达更多人。”

“办案+普法”双线作战

刘丽莎的直播间,不止是法律知识的传播场,更常扮演着“心灵驿站”的角色。

许多未成年人会在这里倾诉一些不想告诉父母、老师的“天大的事”,比如考试或实习踩的坑,同学之间的冲突如何处理,如何防校园欺凌。面对这些不涉及法律权责的烦恼,刘丽莎常用自己求学、工作后的亲身经历鼓励求助者:“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关键是要自己勇敢走出阴霾。”

而直播间的高热度话题,往往聚焦于情感与金钱交织的专业法律问题。“嫖娼算婚内出轨吗?”“宝妈群代付被抓是否构成犯罪?”“男友有刑事案底,该分手还是该继续?”这类直击现实的连麦咨询,总能引发强烈共鸣。“直播从不收费,只希望用专业知识填补信息鸿沟。”刘丽莎始终坚守这一原则,她的普法不仅帮观众厘清复杂司法流程,更让不少有实际需求的当事人和家属主动向她寻求委托。

在众多求助者中,李小芬(化名)的案件让刘丽莎至今印象深刻。因销售500余个被认定为枪支散件的定制五金零件被定非法制造、买卖、邮寄枪支罪,李小芬面临着十年以上刑期的指控。家属初次咨询时,崩溃的哭声与质疑声交织:“这么年轻的女律师能行吗?”唯有看过她几十场直播的求助者丈夫力排众议。

“这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养家糊口的生计。”带着这份理解,刘丽莎接下了案件。庭审中,她从质证散件的功能属性、论证折算标准的不合理性进行辩护切入,对案件抽丝剥茧。最终,法院采纳了她的辩护意见,最终判决李小芬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如今,刘丽莎的直播间仍每晚准时开播,60万粉丝的留言框里,滚动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法律困惑。在流量与赞誉之外,她更看重那些悄然发生的改变。这位坚持“办案+普法”双线作战的律师,对蔚来有着清晰的目标:“坚持说真话、做实事,让更多人看到刑事辩护的专业与坚守。”


编辑:阿挽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