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盛伯骥:《李渔好》

凤网 2019-07-19 阅读数 486360

李渔好

盛伯骥

李渔的女儿叫李好,故本文的题目也就取名李渔好。

李渔是个设计家,也是个书画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我们就成为了挚友,这缘份是来自他多次获了全球“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奖后,我拍了一部关于他和另—位设计家的文化纪录片,名为《寻找本土》。这部片子拍得很顺畅,播得也顺畅,中央台和湖南台都播了,而且还获了奖。后来,李渔去了深圳,几十年过去,他不但设计还是响当当,而且金石和书画更有气场了。

前不久,李渔来电告我,他从美国学习回来的女儿李好策划了一个当代国际艺术联展,邀我携摄影作品加盟。于是,我马上精选了三十幅自己近年拍摄的黑白影调作品发送给了李好。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就收到了《看见未来—当代艺术展》预展酒会的邀请函。

七月流火,深圳有点热,但前来观展的友人都兴致很高。我在李渔的引导下,先睹为快,把展会认真地观览了一番,其敬佩之心顿生,不得不点赞这—老一少策展人的艺术用心。

这个展会共包含15个艺术章节,共分为A区和B区。我在B区—个不起眼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展览的前言。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7万年前,一群南非的智人在石块上画下9条有意识的线条后,艺术似乎便与视觉紧密相关。解构时间与空间,让观众在所见或许并非所得中,用自己的体验定义艺术,去看见未来。”因此,我也体会了策展人把前言隐匿于众多展品之中的苦心。因为只有用心去看,而且用心去寻求的观众,才能享受到艺术家思想的全部。

在这个展览中,除我和李渔外,其他十几位参展艺术家都是来自于国外,其中有几项作品特让我震撼。比如来自以色列Hamidrasha艺术学院的娜玛·瑟巴(NaamaTsabar),这是一位活跃在当代艺术前沿的多媒介艺术家。她突破表演、雕塑以及摄影等媒介的边界,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对性别角色的挑战,让声音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交互,从而达到身体和表演,并与空间的激活。

娜玛·瑟巴(NaamaTsabar)的作品是个装置系列,艺术家将音箱功放拆开,把里面的电线和零件在亚麻画布上重新排布,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视觉感受,让这个工业产物在艺术家的解构下,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视觉逻辑。在观众眼里,这个工业产物有如梭织般的图画,但同时保持了音箱的功能性,与地面吉他装置的连接下,成为一件虚构“乐器”,奏鸣出新的声响。

又如法国艺术家Maotik带来的人像跟踪·投影·编程技术,其作品聚焦于沉浸式的多媒体艺术体验以及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据李好介绍,Maotik曾是MomentFactory团队负责人,创作了许多大型装置艺术,此次参展的作品《绽放》,也是Maotik创作的互动艺术作品之一。

Maotik利用传感器、投影与程序,将人和设备相联系。通过观众手势的变化,在较大的空间内可以与机器互动,并加入自然的元素,使人类、技术和自然相互连接。由于每个人对这个作品的反应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人见到的都是一个全新的“绽放”,这就使每一个观众也参与创作,这便是互动艺术的魅力所在。

在参观之中,李渔把我带进了B区三楼的一个空间。在他神秘的微笑中,我断定这里与我有关。果不其然,从这个展厅中央置放的—个小棋桌可以显示,这个展厅中展示的所有展品,都是以我的摄影作品与李渔的设计作品的空间对话。此时,我诚惶诚恐地表示,这对于我来讲,规格是否有点过高。

但是,在旁边的李好表示,盛伯伯的作品很有魅力,比如那幅在北美拍的《枯》,已被好多国际友人关注。这时我才放下心来,因为在国际展会中,如果你有一幅作品受到关注,这也就代表你这一批作品在这个展会中有了一定位置。

其实,我也十分清楚,自己是个影视制作人,对于摄影艺术的介入,还是个初行者。今天的被人关注,与李渔和李好对我的推祟有关。

第二天,我把自已的参展信息发至朋友圈,朋友的点赞铺天盖地,这只说明一个问题,艺术的问题也是关于朋友的问题。爱上你所有的朋友,就会有成功的你,这就是人生的艺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