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网
马桶上的危险不要小视。曾有专家做过实验,在模拟排便时,人体腹内压增大的同时,血压会蹭蹭向上升,心率也相应加快。中老年人或有多种疾病者往往有便秘,解大便时血压会升得更高。这一切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习惯都可能是触发心脏病的源头,所以,护心要从这些小习惯开始,快跟小编一起来学习!
马桶上的悲剧常发于清晨
马桶上的悲剧时常发生于清晨。因为,人睡了一晚上,下肢的血液是淤滞的,形成的血栓随着活动到了肺部,如果把肺部的血管堵住就会出现肺栓塞,也可能引起心脏猝死。马桶上的风险,令人猝不及防。但是,它并非无法避免。发生“马桶悲剧”的人,多数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他们往往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早晨起来,先排便、后吃药。头一天晚上吃的药物,经过十几个小时的代谢,到第二天早晨,药效已经到了低谷,没什么作用了。在血压相对很高的时候,再用力排便,十分危险。专家建议患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排便前喝上水、吃上药,就可以规避一些风险。日常生活中,也应多吃高纤维蔬菜,以润肠通便,避免便秘给心脏增加太多负担。当然,还要改掉在卫生间吸烟的坏习惯。
5招避免悲剧发生
1.醒来睁开眼后,平卧半分钟;
2.在床上坐半分钟;
3.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
4.下地活动;
5.喝杯水,有心血管疾病者服相应药物;
然后,再去排便或运动。
心脏有问题,喝水五不宜
喝水方法不正确很容易导致危险,心脏病人尤其要牢记“五不宜”。
不宜过猛。心脏病人喝水太猛,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喝水时千万不能一鼓作气全喝掉,要一口一口慢慢喝。
不宜过多。心脏病人服药喝水以200~300毫升为宜,小口喝下,每天可少量多次喝水。
不宜过烫。建议平时喝30~40摄氏度的温开水。吃饭喝汤时也一样,刚出锅的羹汤别马上就喝,稍微放凉一会儿,再用勺子舀着喝。
不宜过勤。心脏病人应采取少量、多次、匀速的间断补水方法,即每隔2~3小时适当饮水,每次200毫升左右,尤其睡前、半夜醒来和晨醒这3个时段,要喝水100毫升。
不宜过凉。很快进入夏季,人们都喜欢喝冰镇饮品、吃冰西瓜来解暑。但有心脏疾病的人,最好别吃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和食物,否则会增加心率、加大心脏耗氧量,有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危险。
7种“伤心”食物要少吃,当心伤心脏
1.餐馆的汤。一碗酸辣汤含7980毫克钠,相当于人们每天钠推荐摄入量的4倍,长期喝很可能堵塞动脉。如果你希望享受美味的汤,还是自己在家做为好。
2.番茄沙司。半杯普通的番茄沙司含有830毫克钠。如果你打算吃番茄沙司,一定要仔细看食品标签,选择钠含量低的品类。
3.牛肉干。牛肉干是大家十分喜爱的零食,它不含精制谷物,而且含有大量蛋白质,但钠含量高也不容忽视。这对高血压患者和希望保持心脏健康的人可不是好事。
4.冰激凌。健康成年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300毫克。一杯普通的原味冰激凌就含有130毫克的胆固醇,更不用说其他奶油含量更高的冰激凌了,加上饮食中的肉类等,吃一个冰激凌很容易导致胆固醇超标。
5.炸鸡。烤鸡胸肉是一种优质蛋白质,但如果连皮放到油锅里炸,营养成分就会发生改变。一份113克重的带皮炸鸡胸肉所含的胆固醇相当于11条铁板培根肉。
6.炸薯条。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易引发血糖波动;还含有大量脂肪和盐,经常食用还容易造成肥胖,对心脏健康来说,可谓是“三面夹击”。
7.熏肉和香肠。很多加工肉制品都含有亚硝酸盐,这种防腐剂会扰乱人体处理糖的能力,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加工肉制品中含有大量钠,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人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