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桂阳26个乡镇遇罕见旱情烤验 全县紧急动员抗旱

凤网 2013-08-13 阅读数 516659    赞 1

方元镇方元水库,水库管理所史文清所长为保证县城30万人的供水每天水库巡视。

文、图:吴小兵 欧阳朝夕 罗泽成 胡剑峰

6月12日至今,湖南郴州桂阳持续高温少雨,平均气温在36℃以上,累计降雨量18.1毫米,比历年同期值250.3毫米偏少232.2毫米,创历史记录同期最低。全县26个乡镇、街道全部受灾,部分溪河断流、田土干涸、晚稻无法插播,人畜饮水受到较严重影响。

记者来到仁义镇仁义村,村支书告诉介绍,1800亩的田因为缺水没有插的水田就有300亩,1200亩地干旱没有了收成,其他的农用物几乎没绝收。

今年46岁的黄爱清,种了二十多年的地,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旱,屋前屋后的蔬菜全部旱死,这样的旱情还是头一次碰到。目前,村里的自来水开始采取计划供应该饮用水。

在流峰镇麻布村,镇城管中队的送水司机陈军师傅,每天都要为村里送16吨水,供村里1200人口的生活用水,“水还是不太够。”麻布村村民海英虽刚接到水,但眉头仍未舒展。海英家有5口人,每天煮饭、洗衣服、洗菜的水都会攒着冲厕所,“每天洗澡只能用湿毛巾擦一擦,很难受。”陈军直言,由于麻布村地势较高,村里唯一水源已枯竭,周边也没有合适的水源,“解决吃水问题只能等到下雨了。”

为了积极应对极端天气,桂阳迅速启动了抗旱Ⅲ级响应,组织了100支抗旱服务队,1000余名干部深入一线与群众共同抗旱。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人畜、后秧田;先重点、后一般;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对水源统筹管理科学调度,全力抗旱保苗。全县涉农部门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抗旱”活动,县农机局组织三个技术人员小分队到田间地头一线培训抗旱作业机手;县农业局、水利局成立5个抗旱改种工作组,因地制宜的在莲塘、塘市、泗洲等乡镇共建立救灾改种示范点10个,主要改种秋马铃薯、秋玉米、秋大豆等作物进行救灾补损。同时,县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等先进技术设备,加强天气情况滚动监测。所有人工增雨作业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随时准备增雨作业,及时缓解旱情。

目前,全县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1200余万元;发放抗旱机具300台(套);下发抗旱柴油200余吨;设置人工增雨炮点3个,储备人工增雨炮弹1000发;累计有17万余人投入次抗旱工作,组织维修塘库、涵闸、渡槽等水利工程326处,疏通渠道60余公里;充分利用现有上水设施设备,抗旱保灌农田面积达11万余亩,临时解决1.3万人的饮水问题。

 

方元镇方元水库在年初的雨水季提前蓄水,保证旱灾期全县城近30万人和1。8万亩农田灌溉。

 

方元镇水库,袁四清夫妇维修农田浇灌的供水管。

 

桂阳仁义镇仁义村,黄爱清菜地里全部没有了收成,她说二十多年来这还是头一次。

 

桂阳仁义镇仁义村,黄爱清菜地里全部没有了收成,她说二十多年来这还是头一次。

 

桂阳仁义镇仁义村,黄爱清菜地里全部没有了收成,她说二十多年来这还是头一次。

 

桂阳仁义镇石碑村,村支书候石识华种下的村苗已全部晒死。

 

流峰镇大禾村,孩子们在农田灌溉渠内游泳消暑。

 

流峰镇大禾村,县水利局干部与村民一道对水坝供水设施维修,抗旱自救。

 

流峰镇麻布村,每家每户所有的容器都装满了政府送来的饮用水。

 

流峰镇麻布村,每天政府为1200名村民供水16吨。

 

流峰镇麻布村,用空瓶接水的孩子,每天政府为1200名村民供水16吨。

 

 

流峰镇麻布村,每家每户所有的容器都装满了政府送来的饮用水。

 

流峰镇杞木村,县水利局干部与村民一道对水坝供水设施维修,抗旱自救。

 

欧阳海乡,县农机局抗旱队在田间抽水抗旱。

 

流峰镇麻布村,每天政府为1200名村民供水16吨。

 

 

欧阳海乡,县农机局抗旱队在田间抽水抗旱。

 

欧阳海镇,县农机局工作人员在农田调查。

 

欧阳海镇东山村,旱死的苦瓜地。

 

仁义镇仁义村旱死绝收的水稻田。

 

仁义镇仁义村大部分水稻田干涸龟裂。

 

仁义镇石碑村绝收的花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