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湘游·诗词湘景 | 炎陵寻根,才知自己无愧是龙的传人!

凤网 2020-04-23 阅读数 47479

从炎帝驾临株洲、安寝鹿原算起

生于株洲、走过株洲的名人数不胜数

诗颂株洲、词歌株洲的文人

更是不计其数

株洲在历代诗人词家的歌咏中

拥有了诗画一样的骨骼 

网约湘游·诗词湘景来到神农故里——株洲

我们一起品读“宋词株洲”!


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国俗俭且淳,人足而家给。九载襄陵祸,比户犹安辑。何人变清风,骄奢日相袭。制度非唐虞,赋敛犹呼吸。伤哉田桑人,常悲大弦急。一夫耕几垅,游惰如云集。一蚕吐几丝,绮罗如山人。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急。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范仲淹《咏农》 


炎帝陵

炎帝神农氏被公认为我国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五谷;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聚货交易,互通有无;发明弦琴,首兴礼仪。传说炎帝到了耄耋之年,南方流行起一种奇怪的疾病,炎帝跋山涉水,来到湘江流域,他一路察看病人,一路尝草觅药,不幸的是遍尝百草的炎帝神农氏,在炎陵过多尝食了一种叫“断肠草”的植物,中毒去世了。

幽深雅静的神农谷

位于炎陵故道,桥头岭下官垄口道旁, 石壁上镌刻乾隆十六年路碑“邑有圣陵”四个大字。炎帝去世后,人们把他安葬在钟灵毓秀的“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坡。《路史》载,炎帝在临终之前嘱咐他的随从:“当葬南方, 视旗矗立,遇峤即止”。人们按照他的嘱咐,沿洣水南上,寻找安葬之地。

几经周折,人们终于来到一个峤阳岭的地方。这里“四面崭绝,鸟道羊肠”。站在峤阳岭上,举目南望,只见群山环抱之中, 有一块平展开阔的原野。洣水三回九折,穿嶂过峡,奔腾而来。原野南端,层峦叠翠, 烟云出没,气象万千。

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这就是鹿原坡,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听到炎帝安葬鹿原坡的消息,纷纷来到洣水河畔。他们身披麻布,腰上扎着草绳,头上戴着草圈,击土鼓、吹卜筒为炎帝送葬。陵区内处处丹崖翠壑,名胜古迹遍地遗珠,殿阁亭台辉映水光山色,还有许多与炎帝神农有关的神奇美丽的传说,历代不少文人墨客来到这里祭祀谒陵、游览纪胜,足迹遍历山南水北,创作了许多吟咏炎陵的优美诗篇。

神农谷雾气缥缈

尤其在宋朝,诗人词家困于现实的囹圄,寻找心灵释放的窗口,每当面对炎陵神农或咏赞或喟叹,描绘了一幅斑斓的艺术天地。王安石针砭现实,“山林尽百巧,揉斫无良材”;范仲淹关心民生疾苦,“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梅尧臣面对炎帝陵更是抒发了自己“我老欲归田”的人生理想。后代诗人词家总是把身心沉浸在炎陵的美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令人向往。

神农谷

如今的炎帝陵殿位于炎陵山(又名皇 山)西麓,沿陵墓南北纵轴线均衡对称布局,坐北朝南,南临洣水。陵园保持了浓郁的清式建筑风格,红墙黄瓦,古木参天,庄 严肃穆,气势恢宏。陵殿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亭后为墓冢。 

炎帝陵

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上,神农大殿由大殿、东西配殿、连廊和两个四方亭组成,大殿外廊挺立着10根高浮雕蟠龙石柱,蟠龙栩栩如生,石柱为福建花岗岩整石制作,神农大殿中央座立炎帝石雕祀像,一手拿谷穗, 一手握耒耜,雕像两旁立有一对联石柱, “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


出品:今日女报/旅行杂志/凤网

编辑:谭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