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湘游·凤眼湖南|文旅探秘:涟源三甲古村落,故事悠长!

凤网 2020-05-02 阅读数 10441

三甲距娄底市涟源城区蓝田不到四公里,是梁姓七十世祖梁太义公后裔的聚居地。三甲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八百多年的时间里,僻静山沟里竟然培养出秀才举人一百四十多人,还有多名进士。在民国时期,出自三甲的黄埔毕业生,就有三十多人。这些人后来成为军中将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卫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三甲的国军将领多数迁往台湾,留下了他们在三甲的祖屋。

 

三甲至今保存尚好的明清古院落还有30余座,其中“世业堂”更是明清古建筑的精品之作。在时光变迁中,这些古老的花屋,逐渐成为三甲乡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文景观.

 

院落组合多种多样,各成体系,外形多姿多彩,具有观赏性。院落布局大都以正厅为中轴线,一进两横两天井,或两进两横三天井,或三进两横四天井。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小瓦马头墙,雕刻彩绘石门框,各院落都有较宽的庭院空间,包括厅堂、过厅、走廊、天井、坪庭。有的还建公用客屋,里面设置桌椅、茶几、炉盆等家具,挂有名人字画。天井用来采风和接受雨水下注,逢喜庆日子,天井空间铺上特制木板,以便摆设筵席,其它均作为居民公用的活动和交际场地。

 

全村共有五十多个屋名,一百八十多幅楹联。一座庭院一种建筑风格,一个屋名一串立业故事,一幅对联一片教子深情。屋名和对联大都是本地和外地知名书家的手笔,其中有清同治七年殿试榜眼及第、翰林院编修,有进士、内阁中书,有民国元勋、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文史馆馆员,还有秀才、举人和当代书法家。一般以楷书、行书居多,也有隶书、魏碑体,流派纷呈,多彩多姿,美不胜收,宛如一座书法艺术殿堂。

宋、元、明至清康熙三十五年,三甲祖先以“勤耕读,不为官”作为家训教育子孙,七百多年无人参加科考。康熙三十六年后才有了第一个秀才。至民国前,考上秀才举人一百四十多人。民国期间,三甲有大学生一百零八人,其中留学生七人,担任军职中将、少将三人,师职少将九人。新中国成立后,三甲的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有六百二十多人,留学生三十多人,省军级干部三人,地师级干部二十多人,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和有成就的企业家数以百计。

三甲亦是革命老区,又是抗战堡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历史转折时期,三甲都建立了党的支部,蓝田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三甲作新学校的任职教师和毕业学生。八路军长沙办事处主任、中国共产党元老之一徐特立,湖南省委书记高文华,省委宣传委员李锐,均来蓝田、三甲考察指导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当日军逼近蓝田时,三甲籍将军调派部队在家乡山顶构筑工事,阻止日寇进犯,保卫了蓝田和三甲。长沙八所中学迁来这里,还办了一所大学,蓝田、三甲成了当时湖南的文化教育中心。中共蓝田特别支部,在娄底市乃至全省有重要的历史珍藏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2009年三甲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5年被评为“全省最具发展潜力古村落”,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世业堂于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旗居民点是迄今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共产主义居民点,于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在上世纪古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但根基还在,精髓尚存,一些古庭院保存比较完整,古村落的动人故事和文化传统还留存在记忆中。


通讯员:袁润秋

编辑:刘小羊

 



分享到